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1)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2)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3)

东胜文史资料第十辑

东胜史话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4)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5)

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伊克昭盟,在清朝时期原是一个部落,隶属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厅管辖。东胜厅设置后,划归东胜厅管辖。那时,这个地方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但土地广阔肥沃,水草丰美,是个天然的好牧场。

当时,清政府没有交通、邮政等设置,信息闭塞,上传下达诸多不便。

康照三十一年(1692年)开始设驿站,以北京为始,出喜峯口、驿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共有五路驿道。杀虎口驿站通往蒙古(那日时蒙古未分为内蒙古、外蒙古)各旗到达归化站(今呼和浩特市),驿站设四个台口。

从归化城通往鄂尔多斯西路设七个台站:杜尔格站(今托克托县河口镇东北)、东素海站(今准格尔旗海流素)、吉格苏特站(今达拉特旗吉格斯太)、巴彦布拉克站(今达拉特旗境内特并召梁)、阿鲁乌尔图站(今东胜区泊尔江海子、漫赖乡境内)、巴尔苏海站(今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乡境内)、查汗札大海站(今鄂托克旗境内)。鄂尔多斯境内有六个台站,因而,东胜境内的三个台站,人们惯称四、五、六台站。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6)

台站与台站之间相距百里左右。每个台站划定约四十平方里为牧场地,专门作为站内官员及居民生活放牧之用。每个台站拨住五十户蒙古族旗民,因而,台站又叫“特并地”(特并,蒙古语,意为五十户)。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7)

民国的东胜城门

特并地管理机构情况是:设章京一人(当地称章盖,为驿站的正首领)、昆都一人副首领),毕齐格齐一人、保什浩一人、站丁十人。站丁由五十户旗民轮换充当。台站的员丁概无固定薪饷及给养,只靠划定的那块牧场为生,传递所用的役马也由台站供给。原属东胜的四、五、六台站还设有一个总头目章京(俗称章盖)驻桃力庙,第一任章京叫巴得呼,第二任叫麻色令、老昌汗赤劳、老切巴图。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8)

蒙旗的驿站区域都属于封禁地。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台站官员自行向农民出租土地,私垦开荒蔓延。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四年(1904年至1908年)间,杀虎口驿站传道巡查发现许多草场都被开垦,欲要收回,将开垦者赶出台站地,又怕引起较大的纠纷,因而,将已开垦的土地实行丈放,将未开垦的牧场,采取措施水远封禁。在此期间,归化城设立了专门办理杀虎口特并地放垦机构一垦务局。特并地(台站)从此由官府开始放垦。

每个特并地(台站)给官府留有马场地若干,喇嘛糊口地每人五十亩,吉装地(指庙的公产地)一百顷,其余的土地卖给别人。每顷地价白银二十两,由特并地(台站)的章盖收纳。各台站的土地由几个揽头人立契购买。四台站的揽头人有:崔米粮贵、呼五、全盛久、杨金柱、杨绵羔等人;五、六台站有:白通达、曹二、薛二脑亥、王格究等人。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9)

绥远城将军衙署

原台站垦务局的方案是:放垦征收的押荒银,一半归归国家,一半归台站,岁岁租作为台站兵丁生活费用。在施行中,站丁得岁租的方案没落实,兵丁生活活无法维持下去,台站随之瘫痪,更谈不到发挥其作用了。

于是,开垦善后机构于宣统二年(1910年)为此事制定了办法:将原放垦地改为租地,也称水租地,又叫叫红帐地。不收押荒银子,由官府发给租照,按土地的好坏等次每年交租银。以前已交押荒银子的,逐年在租银中抵扣部分。

另外,对养牧者,每年征收“水草费”“靠圈羊”等。承租人在台站区域内不准划坟地,已租土地不许退也不许收回。从此这块禁地被开垦为农业区,逐逐渐聚集了大量的汉族农民,而台站(特并地)的蒙古族牧民就随着草场的减少,外迁其他地方谋生。

——杨兆杰

(节选自《东胜史话》,原文标题《台站的来历及设置》)

内蒙古户外时钟(证明你是老东胜人的时候到了)(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