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寿宝文明”,这是近百年来相声演员辈分的代号。并不是非得在名字中加进这个字才算门里。相声的辈分代表着“一代”,寿字辈就必须称德字辈为师叔,且不论年龄只认辈分。这里头能说的东西特别多,限于篇幅,今天只略谈几点,首先声明,相声演员辈分这个事情本来就错综复杂,而且很多争议颇大,本人只是作者个人的一点理解,不喜勿喷。

相声的祖宗传承

马三立先生在《天津文史资料选集》和《中国相声史》上面都把张三禄先生作为相声的第一代,传闻穷不怕先生是叫张三禄做师父的。但是这一说法争议比较大,苏文茂和田立禾两位先生都反对这一说法。因为张三禄从来没有留下来过一段相声,不能把一个表演八角鼓的艺人当成相声鼻祖,他们认为穷不怕先生才是相声的第一代传人,作者赞同后一种观点,所以写作的时候论第几代传人,都是按穷不怕是第一代这样算下来的。

相声界辈分名单(传统相声杂谈相声演员的辈分)(1)

相声门的祖师爷则是东方朔。在旧社会艺人的地位都很低,就会供上一个非常出名的有关联的人物奉为祖师爷,以便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像梨园行会供奉唐明皇为祖师爷,据传闻唐明皇是个狂热的戏曲发烧友,经常让戏曲俳优在一个种满了梨树的园子里面演出,这就是梨园行名称的由来。而且这位皇帝不仅听戏,还写戏,甚至上台唱戏,最喜爱唱丑角。在清代黄幡绰的《梨园原》里面曾说:“逢梨园演戏,明皇亦扮演登场,掩其本来面目。唯串演之下,不便称臣,而关于体统,故尊为老郎之称。今遗有唐帽,谓之老郎盔,即此义也。”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也无法细细考证,但是唐明皇喜爱戏曲是真事,他也曾谱过戏曲《霓裳羽衣曲》。因为传闻唐明皇爱扮丑角,所以在旧年间丑角艺人在戏班里面的地位特别高。戏班里面有装演出衣服的箱子,其中有一个箱子装着的是代表皇家身份的黄蟒、凤冠、九龙冠等砌末,这个箱子除了丑角艺人其他人都不可以坐,无论是在任何情况下。而且在祭拜祖师爷的时候,也只有丑角艺人不用跪下。

相声界辈分名单(传统相声杂谈相声演员的辈分)(2)

东方朔是因为用语言幽默滑稽的法子来给汉武帝劝谏,所以才被相声艺人奉为祖师爷,在早年间有给相声艺人送帐子(送锦旗)表彰都会写“曼倩遗风”或“曼倩在世”,张学良就曾经手书曼倩遗风四个大字送给张寿臣老先生。

从“德寿立仁义”到“德寿宝文明”

最初相声界的大辈商议的辈分字号的排序,是“德寿立仁义”,到常宝堃先生这一代应该是“立”字辈。

张寿臣先生也的确给常宝堃起了艺名常立桐,包括其他的徒弟田立禾、冯立樟、康立本,可惜这些名字没有叫响。反倒是因为小蘑菇的年幼出名,常宝堃三个字在相声界响了腕儿了。

后来再有相声名家收徒,就不按照“立”字排辈分了,反倒是按照“宝”字来排了,侯宝林、赵宝琛、孙宝才这一批宝字辈前辈都是从这儿来的。

再到后来的“仁”字排辈,也是因为常宝堃先生的徒弟苏文茂先生的人品艺德让同行很敬佩,后来再收徒就都改成“文”字辈的了,就像张文顺这一批文字辈的先生。

既然改了这么多,后面的也就改了。原本的辈分叫“德寿立仁义”,后来改成了“德寿宝文明”,到明字辈就到新中国了,那时候连拜师都不提倡,更别说师父赐艺名了,大家伙都用原名了。

相声界辈分名单(传统相声杂谈相声演员的辈分)(3)

“德寿宝文明”都是哪些人?

德即所谓的“相声八德”,裕德隆、李德杨、马德禄这些人,都在德字。

寿字辈就是八德的下一辈了,比如马德禄的儿子,著名相声艺术家马三立先生,就是寿字辈。还有相声大王张寿臣,老郭爷郭荣起,这都是寿字的名演员。

寿往后是宝字,这是相声的黄金时代,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堃,都是宝字辈的名演员。少马爷马志明也是宝字辈,不过他的年龄要比这几位小得多。父亲马三立也比寿字辈的小得多。所以少马爷不收徒弟,收徒弟就是给人找大辈。

文字辈也有不少好角,马季、侯耀文、李伯祥、高英培,这都是文字辈的,还有德云社创始人之一张文顺,都是文字辈的。不过到了文字辈,由于年代来到了新中国,很多演员都没有在名字中加入文字,比如文字辈门长赵心敏等等。

相声界辈分名单(传统相声杂谈相声演员的辈分)(4)

明字辈,目前的大部分相声演员都是明字,比如郭德纲、于谦、高峰等人。再后面这玩意儿就没有了,德云社那个云鹤九霄,龙腾万里,是当时张文顺先生留下来的,这是德云社自己搞的一套,叫科名了,类似于以前梨园行的富连成科班,“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只代表你是哪一科毕业的,并无辈分含义。

相声界辈分名单(传统相声杂谈相声演员的辈分)(5)

还在世的谁辈分大?

目前在世的相声演员中,辈分最大的应属马志明、杨少华、常宝庆、常宝丰等,都属于第五代。也就是“宝”字辈,就是观众最耳熟的大师侯宝林那一辈。

相声界辈分名单(传统相声杂谈相声演员的辈分)(6)

其中个人最喜欢,也觉得功底最深,威望最足的是少马爷马志明。

马志明,马三立的长子,人称“少马爷”,是马家唯一的相声传人。因为马三立的辈分,马志明人小辈大,学艺时已没有可拜的在世师父了,所以被侯宝林收为了代拉师弟,算是入了朱阔泉的门下。但他深得的仍是“马氏相声”真髓,风格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荤不咸,又学习了侯宝林的“帅”,可以说台风极佳。不同于父亲马三立从不开唱,马志明少时学戏,因此柳活使得也好。而且戏曲的基本功,让他在相声舞台上也能施展出许多不凡身手,可谓文武全才。少马爷最出名的传统活就是《大保镖》,相声界一直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可见其难度。新相声也有很多知名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纠纷》《夜来麻将声》,津味儿与讽刺性皆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