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一大波新生即将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殊不知,眼下也是各类诈骗分子“集中出手”的时机,大学新生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成为他们下手的目标。在此盘点几项常见诈骗陷阱,学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造成损失。

“新生群”陷阱——

近来,在QQ平台上,黑龙江、吉林、北京等地山寨“新生群”乱象频出。有人建群后,向新生每人收取数元入群费;还有人瞅准新生,将已有的普通群改名为“xx级新生群”,吸引新生入群,在群里发兼职广告赚取提成;或以学长、学姐名义骗取新生钱财。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提醒新生们一定要及时与学校的老师联系;遇到诈骗和敲诈勒索,可以直接报警。

新生开学来报到应该注意什么(开学季新生入学)(1)

“校园贷”陷阱——

近几年,一些网络贷款平台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推出贷款业务,由于无任何抵押,手续简单,吸引了很多学生,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校园贷”。然而,这看似简单的贷款模式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学生无稳定收入,若出现无力还款的情况,则会一步步走入被设计好的陷阱中,最终利滚利导致学生面临巨额债务。

大学生要秉持正确的消费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对于身陷校园借贷泥潭的大学生,应向家长和学校求助,并尽可能及时还款。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转账凭证、消费凭证、还款记录等电子记录作为自己的维权证据。对于正在遭受网络平台骚扰威胁的学生,应当及时向老师和同学反映情况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扫一扫”陷阱——

出门不带现金,付款时拿手机“扫一扫”,已经成为我们最主要的支付方式。需要提醒大学生的是——警惕其背后的陷阱。如果在路边遇到扫码得红包等促销活动时,请谨慎辨别,尽量远离。

警方提醒:对于陌生的二维码不要随便扫,更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付款二维码给别人。在通过网络社交软件非面对面转账时,不要使用识别图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转账汇款等。

新生开学来报到应该注意什么(开学季新生入学)(2)

“热心人”陷阱——

在入学报到时,切不可相信所谓的“热心人”,更不要让别人代替自己去缴纳相关费用。骗子通常会假冒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家长、学生主动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缴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趁机诈骗。

提醒新生,一定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到指定的缴费地点办理入学手续。同时,学校会出具相应的收费票据,如有疑问,可以咨询学校老师。遇到诈骗行为,要及时报警。

新生开学来报到应该注意什么(开学季新生入学)(3)

“老乡求助”陷阱——

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一些不法分子常乔装打扮冒充在校大学生或者老乡,以没带钱、急用钱等方式博取学生的同情进行诈骗,并乘机盗走学生的财物。

警方提示:这类诈骗往往选择银行网点已关门的傍晚或晚上作案,而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很容易相信骗子编造的故事,产生同情心,进而被骗。对陌生人,应想办法确认其身份,离开宿舍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者存放起来。夜晚睡觉一定要注意关好宿舍门窗。

“免费体验”陷阱——

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

如今,一些美容机构瞄上了涉世未深的学生们作为“猎物”。消协提醒,大学生在消费时应考虑个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度消费,给家人和自己带来麻烦。不要被“免费”“优惠”“便宜”等字样冲昏头脑,每一次的签字与个人证件的出示、复印、扫描都需要三思而后行,对于合同款项要仔细研读,对于对方的承诺更需要白纸黑字保留证据。

推销陷阱——

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喜欢做兼职,而诈骗分子经常冒充校内兼职代理,通过推销产品及寻找代理进行诈骗。他们一般会在傍晚或者午休时间进入宿舍,巧舌如簧、手脚麻利,先是假称自己是校园代理商,并迅速与大学新生建立起校友关系,然后给大学新生试用产品,利用他们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兜售存在各种质量问题的产品。

警方提示:对方在推销的同时会利用大学生期待在校内有一份兼职的心理,抛出诱饵,大学新生遇到这类推销诈骗,要果断拒绝,不要惧怕或者难为情,更不要轻信任何广告、推销。

新生开学来报到应该注意什么(开学季新生入学)(4)

流量陷阱——

在校期间,许多大学生经常因手机流量不够而烦恼,有的会从网上寻找低价流量套餐,其实,这正是许多犯罪分子挖好的坑。

警方提示:购买流量套餐后通过加QQ联系后进行支付,非第三方支付平台页面进行支付的都可能是骗局。

“电话诈骗”陷阱——

诈骗电话要多提防。有的电话内容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为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警方提醒: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同时,新生对自己的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应妥善保管,不能借给他人使用。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证以及复印件办理各种银行卡、电话卡、借记卡等相关有价凭证。

新生开学来报到应该注意什么(开学季新生入学)(5)

资料来源:新华社、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