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1)

香港连续七年蝉联全球最长寿地区,在香港,长寿是福吗?

香港长者的生活悲歌

据特区政府2021年11月发布的香港贫穷情况报告。2020年全港长者人口已达130万,占全港人口近五分之一,当中近九成没有从事经济活动。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2)

贫穷长者人数逐年增加(图片来源:香港贫穷情况报告)

在2020年被界定为政策介入前(纯理论假设)贫穷长者有 58.3万人,占整体长者的45.0%。

全港超过22万综援个案中,年老个案占整体个案的62.8%,反映长者贫穷问题仍然严重。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3)

老人正在街头收纸皮 (特区政府新闻处图片)

不分昼夜驾驶小巴、的士的是老人,在餐厅里当服务员的是老人,在高档办公楼里负责打扫清洁的是老人,在街头收纸皮的还是老人。

从司机、保安、清洁工到拾荒者,我们观察到的香港长者的生活境遇,是疲惫的、艰难的、甚至是悲惨的。

“年逾70长者为生存,即使已过退休年龄多年,每日仍要打两份工挨足13小时”

“老人等安老宿位‘等到死’”

“双老家庭一方常年患病,另一方同样患病后担忧配偶无人照料选择双双赴死”......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4)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5)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6)

以上图片来自媒体报道截图

以上新闻报道,都是曾真实在香港上演过的老年生活悲歌。

强势且完备的特区政府安老政策

所有对香港不了解的读者,将这一切归咎于港府的安老政策。

认为香港长者之所以无法如同内地长者一样安享晚年,无非是因为香港没有退休金,不工作即会“手停口停”

但记者在翻阅资料后发现,特区政府安老政策极其强势,几乎涵盖老人生活的所有环节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7)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探访院舍长者(特区政府新闻处图片)

长者福利方面领先全球,特区政府每5元的公帑开支就有1元用在长者身上。

香港长者的社会福利包括:

高龄津贴:俗称“生果金”,香港社会福利署为长者永久居民提供的福利金,无须任何资产审查,自2021年2月1日起,生果金每月为1475元。

长者生活津贴:简称长生津或长津。据最新一份施政报告,长生津让约57万名长者,包括部分拥有自住物业或与有收入家人同住的长者,每月领取3,815元的高额津贴,其受惠比例高达42.5%,为各社会保障计划中最高。

综援:有经济困难的长者也可申请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根据长者现状,可为长者提供3815元至6485元不等的援助。

还有特区政府推出的广东计划、福建计划,以及社会福利署资助的一系列社区照顾服务和院舍照顾服务(统称为长期护理服务)。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8)

特区政府津助安老院内景(特区政府网站图片)

此外,贫穷长者除可受惠于以上社会保障外,有逾四成(41.4%)贫穷长者现正居于公屋,他们在住屋方面的基本需求已获保障。

最后,香港公费医疗体系每日120元的住院费,为香港长者免除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

据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政策介入也确实很大程度上抵销了人口高龄化对长者贫穷的负面影响。

2020年,共有39.6万名长者(占贫穷长者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政策介入后脱贫,贫穷率减幅极其显著。

如考虑政府所有选定政策介入的全方位成效,2020年贫穷长者人数降低至18.75万人,长者贫穷率降至14.5%,与2019年相比,更大跌5.2万人。

是什么造成了

香港积重难返的养老困局?

但以上资料与我们的日常观感不符,更与我们的所见所闻不符。香港的长者完全不像拥有每月数千元生活用度,坐享优质晚年生活的人。

记者认为,香港长者养老难困境,既受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客观因素限制。

主观:长者不愿拿钱

从主观因素出发,香港老一辈作为奋斗的一代,或多或少受狮子山精神感召,不愿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前,领取港府“综援”,这也是造成香港高龄工作者屡见不鲜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9)

高龄清洁工(特区政府新闻处图片)

与此同时,要申请“综援”,社会福利署首先会对综援申请人作资产审查,当然,如果申请人有成年子女,子女的收入也是资产审查因素之一。

所以如果子女的收入较高,又想成功申请综援的话,须让社署作资产审查时,撇除子女的收入因素。

这就得让子女签署“不供养父母证明书”(俗称“衰仔纸”,大家从这个名字中也不难看出香港人对这份“证明书”的鄙夷),以申报自己没有能力或不愿意照顾及供养父母。这样,申请人才能通过资产审查并获得综援资助。

香港长者越做越穷(香港长者越做越穷)(10)

据香港乐施会数据,因综援制度的负面标签,在香港5个合资格的长者中,就有2人不会申请“综援”。而高龄津贴与长者生活津贴,基本不足以支撑长者的日常生活开支。

加上港府并没有推行类似内地的全面养老制度,让香港长者能够像内地长者一样无需申请与审查,就能拿到满足生活用度的退休金。

所以说,“年逾70岁仍然日打两份工”,就成为一件发生在香港长者身上的寻常事。

客观:老龄化速度太快

从客观因素出发,香港节节攀升的老龄人口数量,是造成贫穷长者数目增加,安老院舍宿位等安老措施紧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特区政府曾作出预计,65岁及以上长者的比例,至2036年将增加至31%,至2066年将进一步上升到37%。

特区政府安排的支援服务在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面前,逐渐显现出力度不足等缺陷。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吴卫东曾指,面对人口老化,政府安老政策是“样样都有啲,但样样都要等”。

轮候资助宿位平均等21个月。据本港媒体报道,截至去年12月底,有3.1万名长者正轮候资助护理安老宿位,平均轮候21个月;另有约6000人则等候入住护养院,亦要平均轮候26个月。

共有7,024人于轮候期间逝世,港媒直接使用“等到死”形容香港院舍资助宿位僧多粥少的现状。

(文/本刊记者 沈雨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