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候鸟过境北京的时节,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8个候鸟监测站共监测到迁徙候鸟140余万只。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更有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不少“稀客”光临,而它们的出现,也成了首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

越来越多的鸟儿们选择北京,它们用翅膀为北京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点赞”。据市园林绿化局的数据显示,通过多年的绿化建设,北京的森林和湿地总量持续增加,2019年全市就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8万亩、城市绿地803公顷。目前,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9.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46%,北京生态环境逐年向好。

最近两年候鸟栖息数量(多种珍稀候鸟现身京城)(1)

红翅旋壁雀

千余只天鹅“组团”来京

天鹅是北京的“常客”,也是“稀客”,春季迁徙期来京数量一般都在三五百只不等。今年春天,它们却“扎堆儿”来了1000余只,观鸟爱好者们都惊呼今年是“天鹅丰收年”,而延庆野鸭湖也摇身变成了“天鹅湖”。

今春,天鹅选择的休憩范围也比往年更广,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监测显示,截止目前,飞临京城的千只天鹅除在往年的传统栖息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野鸭湖和温榆河、沙河休整外,还降落于清水河、奥森公园、莲石湖、西郊砂石坑等地。飞临北京的天鹅有3种,分别是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今春天鹅中以大天鹅、小天鹅为主,往年少见的疣鼻天鹅数量也有增加。

最近两年候鸟栖息数量(多种珍稀候鸟现身京城)(2)

天鹅在野鸭湖栖息

12只东方白鹳飞临成为“鸟界”大事

今春来京的东方白鹳有12只,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野生种群数量只有3000多只,而且它们通常是沿海迁徙,在北京极其少见。过去偶尔在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拒马河、沙河等水域发现过东方白鹳,但一般都是一只或两只,12只东方白鹳来北京,这在“鸟界”堪称大事!

“极危”青头潜鸭亮相大石河

青头潜鸭在“鸟界”是“超级巨星”,它是迁徙性鸟类,通常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开始飞往南方。在房山区大石河畔,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研究员郭耕清楚地拍到了两只青头潜鸭。它曾是我国常见候鸟之一,但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和人为狩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等级。青头潜鸭在全球仅有约400只,比大熊猫还要稀有,据监测,其在2019年春季才首次造访京城大石河、南海子等地,而今春这是它的第二次露面。

“鸟中熊猫”震旦鸦雀也来了

今春,震旦鸦雀在永定河宛平湖现身。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由于它的生活空间仅限于芦苇荡中,且数量过于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黑鹳“安家”房山拒马河、大石河

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被房山拒马河、大石河流域良好的环境吸引已经安家。专家介绍,黑鹳一般在二月份开始频繁接触、相亲;三月初衔枝筑巢;三月中旬,家基本修建完毕;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开始产蛋;五月份小鸟破壳而出;六月、七月褪去白羽,换成黑色羽毛;到七月中旬,小黑鹳就可以离开巢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下来,到河边觅食了。拒马河流域的黑鹳数量高峰时达到70只左右,经过近20年的保护,目前这一区域的黑鹳数量稳定在四五十只左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