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 李苏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面膜中有哪些成分不能买 网售品牌面膜含禁用物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面膜中有哪些成分不能买 网售品牌面膜含禁用物质

面膜中有哪些成分不能买 网售品牌面膜含禁用物质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 李苏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化妆品使用不当,美容不成反而毁了容。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其在淘宝上购买的面膜险些害她毁了容,使用面膜后不但没有令皮肤变好,反而长出了很多痘痘和红血丝。据广东一项监督性风险监测发现,部分主流电商平台销售的化妆品的确存在非法添加禁用物质的情况。这些非法添加的化妆品,主要来自护肤类产品,特别是面S膜和祛斑、防晒类产品。对此,专家表示,这些非法添加物质会严重影响皮肤正常代谢,过量使用甚至会导致皮肤癌,消费者应慎重选择,切勿图“快速见效”。

奇效”化妆品非法添加违禁成分

今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全国范围面膜类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广州、上海11家企业39批次面膜类产品,存在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的问题,其中均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实际上,在面膜中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这一违规行为并不少见。据了解,去年8月公布的面膜类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中,11批次面膜类产品就非法添加了氯倍他索丙酸酯、倍他米松双丙酸酯、曲安奈德醋酸酯和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类禁用物质;去年7月公布的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面膜类化妆品监督抽检中,8批次产品也均被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

专家表示,面膜属于美容护肤类使用频次最高的单品,其制作成本低,工艺要求不高,而利润空间却很大。因而导致商家蜂拥而上,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属于美容护肤品质量问题的“重灾区”。在化妆品中尤其是美容院等非正规机构售卖的化妆品中,非法添加违禁化学药品成分的情况很普遍,除了糖皮质激素,美白祛斑产品中常见汞、铅等违禁物质,祛痘产品中则会非法添加抗生素等违禁成分。这些违法添加的成分短期内可起到很好的美肤效果,但一旦使用超过3个月,皮肤危害将逐步显现,皮肤会出现红肿、过敏甚至毁容等状况,还有些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企业和产品还屡上“黑榜”。去年8月公布的标称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艾璐诗化妆品厂生产的仟佰草银杏雪颜补水隐形面膜和静谧享受滋养蚕丝面膜两种产品,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今年3月,标称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艾璐诗化妆品厂生产的仙人掌精油补水保湿面膜、红粉菲菲蜗牛面膜、仟佰草松茸蜗牛修复清敏蚕丝面膜、银杏雪颜补水隐形面膜等17批次产品,均被再次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而标称朗曜日化(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蔻4合1密集润白修复面膜在去年和今年的三次抽检中均“榜上有名”,均被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谢淑霞介绍,氯倍他索丙酸酯属糖皮质激素类物质,在化妆品非法添加物中很常见,常被当作所谓的“美白神器”。除此之外,祛斑化妆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质,多为汞、铅;祛痘产品的非法添加物,则主要是以氯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2015年,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相关监测数据显示,美白、祛斑、祛痘三类产品的非法添加药物问题较为严重。在该局去年共组织开展的4期飞行检查和两轮全省的全面监督检查中,一次检验191批次,就有94批次不合格,阳性命中率为50%。而且在省药监局首次公布的化妆品违法典型中,广州市范白玉健美用品厂生产的“范白玉生物痘螨净”和“范白玉活肤生物痘螨净”,就被检出含有化妆品禁用物质:抗生素“氯霉素”和“甲硝唑”。谢淑霞认为,无论化妆品是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还是汞、铅,亦或是甲硝唑等等,追求的都是一个目标:立竿见影。很多女性消费者往往就是为了追求快速见效,一不小心栽进了坑里。

非法添加屡禁不止

为什么非法添加物质在化妆品中检出率如此之高?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教授介绍,以糖皮质激素为例,添加这种激素,可以起到减少刺激的作用。一些含有熊果苷等美白成分的化妆品浓度太高很刺激皮肤,加入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缓解刺激的作用。此外,由于糖皮质激素有收缩毛细血管、减少炎性渗出的功效,化妆品添加这种物质,在短期内能起到让皮肤水分充盈、变嫩变白的效果。

据悉,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但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商家钻空子,添加一些类似于氟轻松、地索奈德等新的激素类添加物,而地索奈德目前暂无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此外,部分化妆品中还会非法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如长期使用添加抗生素的化妆品,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糜烂、脱屑、渗出、瘙痒、灼热等症状。其中,氯霉素还会使白细胞减少,抑制骨髓,造成肝损害。长期滥用抗生素还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使得药效降低而延误治疗,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专家介绍,关于化妆品检出氯霉素、甲硝唑等禁用物质,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抗生素类(成分)为化妆品禁用组分,欧盟等其他国家和组织均有此规定。专家解释称,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中的物质。如果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则化妆品成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一般要求,即在正常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是化妆品管理中的国际惯例,其目的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在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业乱象中,甚至不乏一些“大品牌”的身影。早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网站发布的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结果,其中标示为“契尔氏雪盐止痘祛印膏”等6批产品检出禁用物质,标示企业涉及广州市7家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

80%投诉举报来自电商和微商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化妆品行业中,不少从业人员缺乏化妆品基础常识,对所销售的产品把关不严,所谓的“奇效面膜”才会有机可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被投诉举报的问题产品中,有80%是来自线上电商和微商平台。从总体上看,线上平台销售的化妆品问题比较突出,安全性风险较高。据了解,在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化妆品的线上风险监测中,产品注册备案率为61%。广东省食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在消费者反馈的产品投诉举报类型中,产品未注册备案占问题总数的71%,许多“问题产品”未进行产品注册备案。

据介绍,广东省化妆品经营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上百万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守法意识薄弱,增大了化妆品市场规范及监督难度。从业人员对于一些化妆品界定和宣传规则不了解,例如市面上出售的“药妆”其实只是宣传噱头,化妆品并不能具备药用治疗的作用,但不少从业人员并不知道号称“有治疗作用”的化妆品是违反相关法规的。此外,如何判断产品的合法性等问题,化妆品市场从业人员也有待全面了解。广东省食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把好产品安全关。除了要注意通过批准文号、平台备案信息等确认经营产品的合法性,还要通过索证、台账建构等措施保障经营产品来源的可溯性。

管理方:微商问题查处难

针对电商和微商问题产品的高举报率情况,中消协曾发布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各大电商平台的低价抢购宣传以及朋友圈内的超低价销售和代购。并呼吁社交网络平台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社交网络平台中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度。对此,微信官方将如何把控呢?

近日,微信公众团队在公众平台发布了关于“处理返利返现欺诈行为”的公告,将虚假夸大效果但明显无效的保健品、药品、食品类广告及推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广告等,定义为违规内容。微信方面对此表示:“一经发现将立即删除内容,并屏蔽其朋友圈。还将视情节轻重对该微信账号进行警告、限制功能甚至注销。”但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收到投诉甚至报警后才会进行,目前还不能通过技术手段自查。据食药监业内人士透露,近一年来对微商的投诉较少。“但网红售卖三无面膜致毁容的事件爆出,说明微商确实还存在问题。”由于微商售卖的商品是通过朋友圈私密圈子传播,所以即使出现问题,也很容易在熟人关系间被快速“消化”掉。除此之外,调查取证难度也极大。

有专家认为,食药妆微商应具有销售资质。微商的发展曾经造就了一批神话式的人物,但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正被淘汰出局。当微商的大环境被差评时,消费者还会买账吗?专家表示,微商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网上巡查力度,对不符合规定、销售三无产品的微商进行整治取缔,要求第三方平台落实相关准入责任。”食药监有关负责人认为,对于朋友圈中销售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行为,应该要求平台方审核商家销售资质,做到商品源头可追,减少问题产品的售卖率。也有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对微商的监督应纳入监管部门的工作范畴,要加大惩处力度。

专家提醒:警惕快速见效化妆品

“微商、电商、海外代购、跨境电商等渠道,是当前化妆品消费热点和风险高发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副局长刘国光介绍说。而微商、电商等售卖面膜等化妆品,其实“大有门道”。据湖南长沙一家化妆品企业的股东介绍,他们售卖的面膜化妆品,生产原料都非常廉价。一盒六片装蚕丝面膜纸的成本价格是1.8元,面膜液的成本价格不超过5元,外包装价格不超过2元。而这些面膜通过微商、电商等营销平台,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可达100多元。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一些成品面膜的批发价格非常低,购买10片面膜以上,每片面膜仅需5元。

这些价格翻了十多倍的面膜是如何销售的呢?一位从事微商化妆品营销的业内人士介绍,公司在初期会招收很多一级代理,将面膜以每盒40元左右的价格批发给一级代理,一级代理则需要进货超过5万元。而一级代理再利用社交平台招募二级代理,二级代理再往下发展三级、四级代理,面膜价格也逐级加价。这些面膜的销售对象往往是下一级代理的亲戚朋友,下级代理则会以“自己亲身使用面膜的经历”在朋友圈中大肆宣扬。由于是熟人推销,亲朋好友们购买时顾虑会比较少。该业内人士表示,不仅是面膜,有很多化妆品的销售都是通过这种手段。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一定要到大型商场的化妆品专柜、连锁超市等正规渠道。不要过于看重化妆品的短期功效,虽然皮肤在几天内得到迅速改善,但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病;同时,警惕夸张的宣传用语,比如承诺“快速见效”的产品。最后,一定要注意识别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地址以及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