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做四有好老师担立德树人使命心得(教师风采刘志红)(1)

刘志红(右一)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写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潘锦 通讯员 肖明 报道

一声“班主任”,一辈子“师生缘”。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刘志红从教二十余年,先后担任4届班主任,针对不同年龄大学生的不同特征,不断探索和创新班主任工作策略。

她用教育实践践行新时代班主任职责,用“四心” (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践行“四化”(朋友化、趣味化、常态化、多元化),延续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

用爱心走进学生 将工作角色“朋友化”

刘志红坚信,每一届的大学生,都有各自特点,作为班主任,时刻要以人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心“换”心,以心“唤”心,用爱心取得信任,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2004年,刘志红刚来到学校就担任2003级室内设计专业的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刘志红有点信心不足,但为了表示作为“朋友”的诚意,刘志红把第一次的见面会,开成了同学们的倾听答疑会。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做班主任的日子里,刘志红用爱心,以朋友的角色,同频共振一次次化“尴尬”为“玉帛”。

面对来自省外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刘志红心中始终充满爱,不但在生活上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还用爱的教育去感化他们。为了缓解同学们离家的不适应,刘志红除了每周开班会,还会经常到学生寝室去探望、谈心,组织同学们在校园摄影、到校外采风,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被同学们亲切的称呼“牛牛姐”。

用细心呵护学生 将工作方式“趣味化”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苦”中亦有乐,乐中亦有趣!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刘志红知道要用童心将工作方式“趣味化”。

经历了“两点一线”高强度的高中三年,离开了父母的监督,大学生更容易“放飞自我”。

刘志红经常利用节假日,带着同学们游艺于校园、田野,爬南岳衡山、游石鼓书院、游学于衡阳八景,在仁山智水中陶冶艺术情操,在读书听史中抒发家国情怀,在手绘表达中激发设计创意。如今,毕业多年的学生每每翻看刘老师的QQ相册,都能找到自己难忘而有趣的大学照片,感概自己不负青春韶华。

刘志红在班级中精心挑选班干部,组建优秀的班委团队,针对本班级学生的共性、个性和特性,分寝室、分小组进行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自律自理自立。

用耐心引导学生 将工作形式“常态化”

每年的毕业季是刘志红最忙的时候。为了做好毕业生毕业工作,刘志红一方面把优秀的校友“请进来”分享学习、就业、创业经验,让大一学生树立好大学努力奋斗的目标。

同时,她把大二学生“领出去”,到企业去参观学习、顶岗实习,提前做好就业、创业准备。

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喜好、能力均有差异。2003级室内设计专业的夏敏还经常跟刘志红提起,大三那年,如果不是刘老师的耐心指导,鼓励加油,以他当时薄弱的专业绘画基础,是很难顺利专升本的。不仅仅只是对夏敏,在班级群,刘老师就是学生们强大的亲友团团长,时刻都在为大家的就业与创业鼓劲加油。

用责任心助力学生 将工作模式“多元化”

刘志红还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做持续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在思想上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价值、自我超越”。

刘志红以学生为主体,将“民主、义务、责任”之道义融入到日常的班风、学风、寝室、家风建设中,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建立精兵强将,优化学生干部队伍,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刘志红还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游学采风活动、大学生技能节、创新创业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教育需要爱。真是因为这种“执着的热爱与坚持”,如今即将“奔五”的刘志红老师,从学生口中的“牛牛姐”,早已变成了“牛妈妈”。但是,在学生的眼里,刘志红永远是他们“亦师亦友”的班主任。

本文来自【红网-时刻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