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1)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2)

文丨刘旭刚

孩子在家做作业,如果字写错了,题没有答对,或是在学校考试成绩不好,常会遭到家长的责怪:你怎么这么马虎,太粗心大意了!试想,如果家长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又有谁会指责呢?尽管如此,成年人对“粗心大意”切不可小觑。

做事马虎,不细心,不仅仅是孩子们常见的毛病,在成年人当中,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宋·张洪《朱子读书法·一·熟读精思》:“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粗心大气不得。” 可见,粗心大意的现象古已有之。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3)

粗心大意的真实例子

按道理来讲,成年人的思想日渐成熟,经验不断丰富,做事会越来越老道,不会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可实际情况是,犯粗心大意毛病的人还真不少。举几个新闻媒体披露的真实例子。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4)

粗心大意酿火灾

某小区一户居民,把锅放在燃气灶上煮稀饭,熬着熬着就把这事给忘了,老两口下楼到菜市场买菜,由于时间过长,煮稀饭的锅被烧焦了,引燃一旁的杂物,浓烟滚滚,火苗上窜,幸亏被邻居发现报警,消防员及时赶到扑灭火焰,才避免给全楼人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粗心大意废包装

某单位印制包装袋,工作人员办事马虎,在校对时把关不严,看得不仔细,结果误将“沁阳”写成“泌阳”,“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于是,这一撇、一点之差,使价值数十万元的塑料包装袋成了一堆废品,真是一点值万金啊。

粗心大意忘孩子

某农场的赵女士带着一岁多的儿子搭乘出租车到其哥哥家去探望,半道上孩子睡着后,赵女士就顺手把孩子放到了后排座位上。下车后,赵女士想着到路边商店买点礼品,就忘记了孩子的事,一直到了哥哥家门口看到侄子在玩耍时,才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在刚才搭乘的出租车上,便急忙向正在街面上执勤的民警报了警。经过民警多方查找,才找到了那辆出租车,赵女士在“爱家超市”附近的警务站接回了自己的孩子。

粗心大意丢婚戒

有一对新人准备结婚,纪先生陪女友孟女士乘坐出租车到某婚纱服饰店选婚纱,不料下车时将灰色皮包遗落在出租车内。皮包内有一部苹果手机、一枚钻戒、一枚白金戒指、一条铂金项链、零钱若干以及各种证件,总价值达26000元钱。纪先生回忆,他们到婚纱店后才发现包不见了,回想后确定是遗落在出租车上。两人赶紧报警。接警后,民警调取监控无法确认这辆出租车车号,通过孟女士苹果手机自带的追踪功能,发现手机处于移动状态。经过2个小时的追踪,终于找到二人当时乘坐的出租车,并在车内找到遗落的物品。

粗心大意失泄密

有的国家公职人员,携带保密文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精心保管,马马虎虎,下车后把保密文件忘在车上,造成了失泄密事件,本人受到严肃问责,有的还被判处有期徒刑。

像以上这些典型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许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典型的粗心大意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5)

诸如:在家庭生活中,出门忘带钥匙,锁上门进不了屋的有之;办了卡忘记密码,经常跑银行挂失存折的有之;到商店买东西付款后忘了拿的有之;应邀答应参加的饭局忘记赴约的有之;不带现金出门办事,需要交款时手机没电了的有之,等等。在工作单位里,完成领导交办事项丢三落四的有之,起草公文用错词、写错字的更是常见,组织会议弄错名字、分错房间、漏通知到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由此看来,不管男女老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个“常见病”“多发病”。

为何会粗心大意

为什么会发生粗心大意的问题,这主要与人的性格有关。据心理学家介绍,粗心与细心往往是由人的生物遗传所造成的,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粗心的人往往性格直爽,注重宏观世界,忽视细节,就像人们常说的“大大咧咧”,所以会大意。而细心的人性格比较内向,看重微观世界,办事认真,有时也会过于追求完满。

许多人是由于从小没有养成精细入微、一丝不苟、小心谨慎的好习惯,长大后落下了常犯粗心大意的毛病。

如何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粗心大意的危害显而易见。轻则影响本人形象,埋下引发各种问题的隐患,重则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不能把粗心大意看做是小毛病、小缺点,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往心里去,不当一回事,不注意加以改正。为防止因粗心大意造成的严重危害,人们还是要思想重视,多做自我反省,看是否有此现象,如果有就要认真对待,自觉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下决心克服粗心大意的老毛病。这就需要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6)

01 重“难”也要不轻“易”。

人们往往在一些大事、难事、重要的事情上,精力集中,用心思考,缜密安排,小心翼翼的去做,不容也发生粗心大意的问题。而有些工作很容易,有些事情很单纯、有些问题很简单,按理说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可有的人还是出差错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它兴奋灶的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

正因为这样,人们做任何事情,在重视“攻坚克难”的同时,对一些简单容易的事情也不能忽视,谨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不漠视、不随便、不马虎、不掉以轻心,自觉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02 适度“紧”也要适度“松”。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每当参加各类考试时,事先暗示自己要细心点,别看错题或答错题,可是由于心情紧张,一些事后看来很简单的题都没有答对,甚至看错了题目要求,忘做了有些题目。事后发现懊悔不迭,直怨当时粗心大意。这种粗心纯粹是由情绪紧张所造成的。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做某项工作时间长了,自认为情况清楚、经验丰富,可以驾轻就熟,手到擒来,不必太用心、太费思量就可以做好,

因过于“松懈”而发生“老把式”也犯粗心大意的问题。这说明过度紧张不好,过于松懈也不利于粗心大意问题的解决。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到“U”型曲线关系。当情绪过分紧张,或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状态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因此,要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既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不能过度放松自己的情绪。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7)

03 专注“一心”也要学会“二用”。

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有人理解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专心做一件事情,这样的理解是不准确不全面的。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心理学上指的是“注意”的分配功能。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要求人们的注意能够很好地分配,例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上写字;学生需要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汽车司机需要控制车辆的方向和速度,又要注视着来往的行人、车辆和红绿灯等。这些都是“注意”分配的实例,也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心也是可以二用的。大千世界,异彩纷呈,纷繁复杂,每个人从早晨一睁眼,都有想不完的问题、干不完的家务、做不完的事情,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只专注某一个问题、某一项事物,这就需要处理好“一心”与“二用”的关系,既做到专注、专心,集中精力把主要的事情做好,还要学会“二用”,把熟悉的事情兼顾做好。

人们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必须要把“注意”分配好,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把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去,防止顾此失彼。当“一心二用”时,对熟练的活动,熟练的工作,千万不能做事马虎、不细心。否则,粗心大意的毛病终究难以克服。

04 多“戒除”也要多“养成”。

有的人从小就养成了粗心大意的不好习惯。积习难改,禀性难移,需要有决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加以戒除,才有可能改掉粗心大意的老毛病。单纯克服坏习惯,仅仅是靠意志来抑制;而同时培养好习惯,就可以在大脑皮层通过负诱导的机制对原来的坏习惯形成的条件反射产生破坏作用,这样不仅效果大,而且消耗的心理能量亦少。戒除不好的习惯乃是防止和克服粗心大意问题的治本之策。

与此同时,还要有意识培养自己做事认真、细致、严谨、周全、缜密的好习惯。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像《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卓忠毅公遗稿书后》:“其生平无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等等。人们只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事讲究条理,而且要在事后认真核对、验算、检查,让好习惯成自然,粗心大意的毛病就会逐渐戒除掉。

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要汲取“大意失荆州 ”的古训,做任何事都要“谨小慎微”,少犯“粗心大意”的毛病。

编辑 | 张子璇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8)

粗心大意后果自负(粗心大意不可小觑)(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