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敏锐度,是指一个人从经验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最终将所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于新的或陌生的环境的能力。如果具备学习敏锐度,一个人就能将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智慧及经验转化为新情境或变化环境下的绩效,挖掘成长的潜力。
学习敏锐度代表一个人成长的加速度和持续迭代的能力。它包括自我认知敏锐度、心智敏锐度、人际敏锐度、目标敏锐度、变革敏锐度、结果敏锐度和幸福敏锐度。
如果将人脑比作电脑,那么这套能力就像不断给你装上新代码、新系统,让你不断进化成新的“智能人”,并快速迭代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使你战斗力强悍、能力多元,让你面对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所向披靡,实现复利成长。
01
认知敏锐度
什么是认知敏锐度?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洞察自我,清楚了解自己优势和劣势,清楚盲点,并利用这些高效工作,那么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
那么自我认知敏锐度高的人有什么特点呢?
1.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劣势有清晰的认知并坦然接受。
2.可以客观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能意识到反馈的价值。
3.遇到挑战可以快速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过度自责,不把问题归咎于外界环境及他人,也不过度防御。
4.能从容面对挑战,洞察个人的错误与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进步。
5.愿意把失败看成教训的来源,持续不断地使自我成长。
如果你具备以上5点,那么证明你是一个自我认知敏锐度高的人。认知敏锐度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知识技能、自我认知、扬长避短。
1、知识技能
我们经常说职场能力,那什么是职场能力呢?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任务的素质。
比如,医生最基本的能力是诊断、识别和治疗疾病,能否根据病人的症状,将疾病确诊出来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检验医生是否具备这种能力的直接方式。
作者说,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拓展知识不是重点,培养自己的“可迁移的技能”,关注个人技能的提升才是重点。技能和才干需要终身培养。
比如,作者刚开始步入职场,长板没有、但是身上有很多短板,又自卑还敏感脆弱,每天都很焦虑。但一年半以后作者逆袭,成功成了一个拥有“学习能力强、基本功过硬、积极向上”标签的职场小能手,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怎么做到的?找到自己目前岗位需要的能力,根据岗位需求,快速提升。然后针对岗位要求给自己绘制了符合当时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且紧急矩阵图。
作者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甄别出了两个比较重要且相对容易提升的能力,分别是:产品领域的临床知识积累和英语口语。希望自己能在短期内提升这两个基础能力,于是给自己设定了3个月的目标,开始制订提升计划并严格落地实施。
第一步,针对临床知识。通过阅读文献自学、背专业书、拜访客户。我通过讨论学习关键点等方法,快速提升工作职责范围内的疾病领域知识积累水平;通过以教为学加强认识,主动创造与销售团队接触、沟通、培训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第二步,针对英语口语,就是报专业课、请辅导老师帮助我快速提高口语水平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风雨无阻,坚持每天都去上课,即便家住地很远,也从不间断。
也就是说,我们要明确针对每个岗位的要求,识别自己在当下最需要提高的2~3个能力,用短期冲刺、脉冲式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快速提升,并通过日常工作迅速把“纸上谈兵”变成“实战演习”。
2、自我认知
能力是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的,我们不能在原地打转,应该为升职而做好准备,如果你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小领导的能力了,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跳出舒适区,不断进阶。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人职匹配模型,来帮助我们走出舒适区,加强自身能力。这一模型可以拆解为两个步骤。
第一,深入分析,理解岗位需求。针对每个岗位,公司都有岗位职责描述。作为员工,你要能非常清楚地把这些要求优化为核心的三个能力需求,并清楚地了解该岗位的绩效评估标准。
第二,定期沟通,明确领导需求。这么做可以避免与领导发生冲突。
3、扬长避短
每个人都有职业倦怠期,在一家公司时间长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会变得固化。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体验不同的环境、模式、经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跳槽了。那么怎么跳槽、怎么计划才能保证跳出去是最优的选择?如何合理分析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以后的成功概率?
那就是在优势区踢球提高胜算。查理·芒格有一句名言:钓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有鱼的地方钓鱼。钓鱼的第二条规则是,记住第一条规则。
所以,首先,改变运气的运气,就是去成功概率更高的地方。比如,作者选择最能利用专业优势的市场营销领域:新产品上市。
其次,与团队成员对比自己的优劣势。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擅长能力四象限。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图。
优势发展:核心区的能力是“个人能力标签”。这部分的能力一方面需要你不断地聚焦、精进,确保它具有竞争性;另一方面需要你主动表现、刻意传播,让其成为你的个人品牌和标签,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这样,这个核心区的能力就能源源不断地给你带来各种机会与资源。
保守留用:这部分能力是你过去就拥有的能力,你已经完全掌握,是你在生存阶段被迫锻炼起来的。这是你的基础保障,万一失业了你还可以凭借它有一些收入。
专注提升:这部分能力往往会是你希望自己未来掌握的很优秀的能力。针对这类能力,最关键的策略是加大投入、刻意学习。
你对演讲和视觉化表达很感兴趣,但是现在自身能力不足,那么你要接纳自己现在的状态,然后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经常练习这个技能,以求变得熟练。
授权合作:这部分是你的兴趣和能力的短板,要正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并刻意回避它。回避的具体方式包括将事情授权给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善用别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能力,共同受益。
那么如何提升自我认知呢?作者介绍了两个方法:
1.坦诚地不断从外界获取对于自己的反馈。
比如,找朋友面对面、一对一问询,可以询问对方以下问题。你觉得我这个人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如果让你描述我的性格,你将用哪些关键词来描述?在我们的相处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在我们的相处过程中,让你最欣赏我的一件事是什么?在我们的相处过程中,让你最讨厌我的一件事是什么?你听到周围我们共同的朋友都如何评价我?可以列出关键词。你觉得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再比如,找比你“高阶”的职场人士或朋友,比如你的领导,让他们针对你的性格、能力、绩效、团队合作等,从方方面面给你反馈。认清你和优秀之间的差距及改进方向。
2.定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比如,定期记录自己对不同事情的解决策略、思考路径、灵感等,回顾自己在处理各种事情、得到好的或坏的结果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思考与判断,采取了哪些行动,分析这些思考、行动与结果的关联性。
02
心智敏锐度
什么是心智敏锐度?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容面对复杂和不明确的事态,并向他人阐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大小。
心智敏锐度高的人:
1.思维敏捷,能迅速发掘与深入领悟事物规律。可以指出和发现事物间平行、透视、对比、承接、关联或组合等关系。
2.在条件有限、模糊又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能快速分析现状并高效处理问题。
3.不仅思考事情“是什么”,还寻求事情的“为什么”和“怎么样”,并且探求背后的深刻意义。
1、打造个人品牌
作者说,人其实就是一个品牌。我们在说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等于在用一些标签式的形容词描述其特点。所以要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职场标签,这样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被人记住。
那么怎么打造个人品牌呢?那就是做“T形人才”。有两个维度:“T”的竖线代表专业深度/技能标签,横线代表能力广度。
专业深度/技能标签表现为两点:第一,技术型人才,他们有专业优势,并在一个领域深耕多年。第二,技能标签。比如,你的标签可以是执行力强、演讲汇报能力佳、项目管理能力强,甚至是PPT做得好、Excel用得好等。
能力广度表现为:如果想缩短时间长度,有更高的职业高度,那么就一定离不开“多能”。除了前面提到的至少发展三种优势技能,你的其他能力也至少要保持在平均水平,尤其是沟通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产品思维能力、商业思维能力等这些通用能力。
根据这两个维度,具有四个相关能力。
1.学会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专业优势。
比如,一名职场新晋员工,通常会分为以下几类。优秀员工:学习能力强、容错率高、可塑性强、专业性强。普通员工:能合理安排时间、工作有激情。职场小白:不懂规矩、效率低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就要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关键能力点,不断精进,将其打造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2.主动贴标签,自己打造职场的优势形象。
你不主动给自己贴标签,别人也会毫不客气地把标签贴到你身上。我们提到某个人时说他是怎么样的,实际上就在描述我们心中对方身上的标签。
比如,经验丰富、有创新思维、善于解决问题等。我们需要把这些特质在工作中表现出来。
3.敢于抓住机会,顺势制造亮点。
职场人需要利用一些机会展现自己。比如,在大家一起开会讨论项目的过程中,你可以提前做些功课,找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用积极参与讨论的形式与大家进行专业交流,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成为值得被关注的对象之一。在公司开会、培训时,不要总躲在后面,适时到前排就座,通过眼神交流、积极互动等方式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加自己被关注、被提问、被允许发言的机会。
4.无论处于什么岗位,都要强化沟通能力和工作结果呈现能力。
2、快速成长
作者建议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从万事万物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的思考习惯。作者把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方式总结为以下两种。
一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在接触和体验万事万物的过程中建立自己认识世界的认知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理解世界、预测世界。
二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对他人的经验,进行识别、建构,并通过刻意练习植入自己的系统。
那么,该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学会归纳总结。在事情发生后,一定不要想当然地得出结论,而要不断地问为什么,寻找规律,刻意练习。比如,模仿职场前辈。
其次,投入精力识别并高质量地打造类任务和运营管理类任务,并在完成过程中持续思考、锻炼能力。什么是类任务?就是那些从0到1的任务。是你要“开启或建造”某个“系统或项目”的任务。比如,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做自己的人生规划等等。
那么什么是运营管理类任务呢?保证类任务能正常运行并不断优化。比如,App上线后的技术维护、用户运营、营销推广,公司的日常管理、财务、人事等,都是这类任务。
提升心智敏锐度需要我们进行刻意练习,并不断尝试新事物。凡事不要想当然,要多问问题,勇于抛弃旧观念,参与思考业务和模块的过程。你要在大脑中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型,将新知识与旧知识链接起来,提升自己在模糊认知下做明确决策的能力,等等。
03
幸福敏锐度
什么是幸福敏锐度?就是说一个人能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稳定地体验到价值、幸福感、成就与掌控感的能力大小。拥有较高幸福敏锐度水平的人,通常拥有清晰的人生愿景、明确的身份追求和清晰的个人主见,不受环境变化所限,并且能运用这些能力保持自己人生的稳定状态。
幸福敏锐度高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身份有清晰的认知。有明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做选择。可以客观对待来自他人和环境的反馈。能充分平衡多种人生角色。具有较稳定、平和、高阶的情绪能量。
1、应对焦虑
焦虑是我们反复讨论的话题,不管是职场人士还是大学生都会迷茫、焦虑,害怕自己一事无成,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焦虑。而幸福敏锐度就是要我们拥有掌控情绪的能力,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从而获得幸福。
到底什么是焦虑?压力和焦虑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频繁遇到的状况,客观、良性的压力让我们更有动力,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是夸张、恶性的,当一个人出于种种原因感觉到某种压力、威胁进而失去安全感却对此无能为力时,焦虑就产生了。
你有没有发现,焦虑的背后一定是某种恐惧和担忧。处于恐惧的状态时,危险是看得见、客观的,而焦虑往往是人们对未发生的事情的担忧,在焦虑的状态下,人往往会武断地做出消极的判断。
比如一个人生病了,如果他知道自己患有很严重的病,就会恐惧;但如果他还在等诊断结果,想到自己的病可能会很严重,就会焦虑。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工具,叫做焦虑记录法。首先,感到焦虑时,你可以像写日记一样,先把思绪记录下来。
其次,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焦虑,你的焦虑等级以及你的想法和发生的时间。在“确认情绪”的过程中,你要寻找焦虑的来源,并定义大脑中的“偏见”类型。
比如,一条发给朋友却半天没被回复的消息,可能会让你在脑中编造出关于“自己不值得被爱”“朋友对我有意见”之类的猜测,但这些猜测并非真实情况。
你之所以会这么想,或许是因为担心其他人对你有负面评价,或许是因为过去的某种负面体验。把这个时候的感受记录下来。
记录了一段时间后,你可以对你的记录进行统计分类,了解自己经常在哪种情境下感到焦虑,自己的哪种偏见思维容易导致焦虑,以及担心的事情是否真的会发生。最后,你可能会发现,那些曾让你觉得“天都要塌了”的事情,结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糟糕。
2、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运动、学英语、考证、写写画画、读专业外的各种书等。用这种方式小步试错,寻找方向,同时让自己觉得“不再浪费时间,更有掌控感”。这种小步试错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要知道,行动是对抗焦虑的良药。努力去找点事做吧。
“价值不是目标;价值不是情感;价值不是结果;价值不是一帆风顺;价值也不是未来;价值是选定一个方向,以及做出选择。就是你要懂得,如何在你的人生当中做取舍、做选择。”
作者介绍了6个价值领域,在这6个领域里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看看哪些东西对你来讲是重要的。第一个领域是家庭关系;第二个领域叫友谊;第三个领域是事业和职业;第四个领域是兴趣爱好;第五个领域个人成长;第六个领域是健康。
3、破除自我否定
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否定自己,增强自我肯定感。所谓自我肯定感,是指喜欢自己,并对目前的自己满意的心理和行动。
《自我肯定的力量》这本书说,自我肯定感低的人,遇到挫折会这么想:不知为什么干一件事情总是不顺利;只能看别人的脸色,却不敢吐露自己的想法;总是没有自信;常常对周遭敏感。自我肯定感低下,就会抱有自卑感,否定自己、厌恶自己。总而言之,就是变得没有自信,讨厌自己。
此外,自我肯定感低下的人也难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失落不堪;由于厌恶自己,所以控制不住情绪,变得激愤;压抑自己的情绪,因而患上了惊恐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比如,小王和小张早上要去上班,但是碰巧地铁出故障了,得一个小时才能修好,怎么办?小王说:“搞什么?真是太倒霉了。我不想给讨厌的上司打电话,今天的工作肯定完不成了。这就是自我肯定感低的人的反应,他们往往会对倒霉的事情形成一种执念,觉得倒霉的事情发生了,造成的后果肯定不会好。
小张会说:”没办法,地铁终归是机器,哪有不出故障的,其实今天也挺走运的,只要在附近找一家咖啡厅就好了。我们可以先把上午的工作安排好。你看,这就是自我肯定感高的人,他们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所以,我们要多做能让我们自我肯定感高的事情,比如持续学习。找到可以展现自己的事情,获得认同感,那么就可以打破自我否定的魔咒。
那么怎么提高我们幸福敏锐度呢?ACT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以自我为背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等过程,帮助自己改善行动,投入有价值、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积极态度和接纳心态意味着你通过感知自己的感觉而对其作出积极的反应,这就意味着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对自己的想法做出积极反应,就好像是在朗诵诗歌时,感受词句的流淌、演员排练台词时感受剧作家的创作意图一样。
什么叫认知的“解离”呢?认知的解离就是将你的思维和它的所指分离开。假如你戴着一副有色的眼镜看待这个世界,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变形的,都是有颜色的。只有你把这副眼镜拿掉,整个世界才会变得不一样。这个拿掉眼镜的过程,就叫“解离”的过程。怎么才能够学会“解离”?那就是不断地练习。
7个方法帮你摆脱迷茫、疲累和忙乱的状态,实现复利式成长(下)
学习敏锐度,是一个人从经验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最终将所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于新的或陌生的环境的能力。如果具备学习敏锐度,一个人就能将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智慧及经验转化为新情境或变化环境下的绩效,挖掘成长的潜力。
上篇分享了关于我们自己本身相关的3个敏锐度,分别是自我认知敏锐度、心智敏锐度、和幸福敏锐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与环境相关的4个敏锐度:人际敏锐度、目标敏锐度、变革敏锐度、结果敏锐度。
01
人际敏锐度
什么是人际敏锐度?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从经验中学习,建设性地、调整性地对待他人,并且在不断变化的压力下保持冷静、具有适应性的能力大小。
人际敏锐度高的人,能够建设性地对待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在其他方面与自己有冲突的人;善于发掘他人的优势,并且会将这些优势运用到恰当之处,做到“知人善任”;善于向他人表达,即使是表达负面的反馈,也有能力使他人聆听;能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有所产出,并努力从互动中有所收获。
也就是说,人际敏锐度就是让我们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帮助自己正确地行动。那么人际敏锐度包括哪些方面呢?
1、适应变化
首先第一个就是适应变化。在职场中变化是常态,比如换领导。刚入职场你可能跟领导相处的很好,也能更好的合作,但是如果你无法适应职场变化的话,就无法面对换领导的窘迫。
我们职业生涯中最起码要换几次领导,很多时候为什么会换领导是员工八卦、猜测的话题。大家会人心惶惶,严重的时候影响工作。所以作者说,适应能力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
当时作者就面临了4次换领导的情况,那么作者是怎么做的呢?作者说,我当时梳理了自己面临的困难和局面,发现“强调专业性 高效学习能力 快速适应的能力”是我当时可以做出的唯一选择。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要学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你的能力足够强,那么就是公司换老板对你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你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做一个能力和心态都好的人。
做到适应能力强、做事专业、态度积极、办事牢靠,这是遭遇领导变革中都能“适者生存”的原因,每个组织都需要这样的员工。好的心态、负责任的态度、良好的办事效率的背后是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更大的内心空间。那具体怎么做呢?
比如,面对镜子整理着装时,不断提示自己微笑,注意沟通细节,用录音帮助自己训练嗓音,等等。要随时提醒自己保持专业、克制。
正装和微笑成了作者约束自己的两个象征,它们的存在时刻提醒作者注意专业和态度。
其次,培养洞察力。什么是洞察力?深入看待事物或问题及规律的能力,拥有洞察力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原理思维和需求视角来归纳、总结他人的行为表现,找到背后的规律,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行为,所以洞察力也称预见力。
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对人的情绪的察觉,对心理、心情走势的把握;在智商上是对事物本质、规律、演化方向的预见。需要有观察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推演能力。
比如,在职场上,领导或同事的发言背后的目的和需求是什么,这些就是“分析判断”要解决的事,也是你必须弄明白的事,否则你在应对时就会出错。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那就是拥有第3选择的视角和思维。《第3选择》这本书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冲突和分歧,往往最好的办法是第3选择。怎么做到第3选择呢?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第一,后退一步,拥有“第三方”的高位视角,利用同理心充分理解他人的立场,重新审视问题。也就是进行换位思考。
第二,遇到死胡同时,停下来换个思路。有句话叫作,最没有效率的做法是企图用正确的方法与流程解决错误的问题。
那怎么训练洞察力呢?
第一,对于在职场中遇到的每件事都不断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决策练习这三个操作。
第二,多观察、聆听各种会议上领导的发言,并进行总结、判断,从他们的思考和表达中快速了解其对业务的洞见,判断业务的趋势。
第三,通过向自己提问,持续锻炼自己做出第3选择的能力。比如问问自己:当前面对的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面对问题有哪些准备?这些准备是否完善?我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通常人们会使用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等等。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不断地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实现互相制衡与合作共赢。沟通背后是对对方的需求和目标的洞察。
我们要了解对方到底想要什么?我们的心态很重要。比如,你发言以后,对方的反应跟你期待的不一致,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不要认为对方不喜欢你,可能只是对方对你这次传递信息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接受度不高,而不是对你这个人的接受度不够。
所以,我们要时刻铭记:要让对方放松,并感觉自己被关注,是两个大原则。基于此,我们的行动应该是这样的:保持以对方为中心的思维,时刻关注对方的潜在需求、情绪、话题兴趣度,随时对自己的语言和话题进行调整。
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如何做到与上下级及其团队和谐合作、高效沟通呢?有两个黄金法则,遵循法则的过程也是培养与别人合作的习惯的过程。
第一,做好向上管理、有效沟通、适时展现。让领导对你省心,站在领导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比如,你负责的一个项目进展不顺利,现在你要向领导汇报情况。下面三种做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1.领导,因为某某原因,这个项目没按照计划进行,延期了。
2.领导,这个项目遇到了……问题,项目组很着急,您说该怎么办?
3.领导,这个工作目前的情况是……我认为原因是……我现在有这么几个方案,您看该选哪个?
正确的做法是第三种,因为这种方式有“积极向上,主动出击”解决问题的态度。所以,与领导沟通时要积极主动,拥有客户思维,尽量让领导做选择题。
第二,做好平级合作,理性果敢地沟通,避免孤军奋战。
首先你要学会将二八原则用在与同事的合作中。明确分工、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并且建立时间观念,制定沟通时机和时限原则。
3、思维方式
最后我们来说说我们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作者提到了5个思维方式,分别是复利思维、概率思维、黄金思维圈思维、迭代思维和系统思维。
第一,复利思维。职业发展、人生成长的关键都是复利。持续正向积累带来的质变是惊人的,越过临界点之后就会有爆发性增长。每天多努力1%,一年后你的积累会相当惊人,而每天少努力1%,一年后你的堕落也会很惊人。
所以,每天花半个小时专注做一件对你长期价值的事。比如培养一个爱好,学习一门技能。其次,每天找一些对生活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陪孩子玩一会,增加亲子关系,每天散散步,对工作进行复盘等等。
第二,概率思维。许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站在概率的角度思考。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概率思维都会让我们选择做成功概率更高的事情,避免做那些成功概率低的事情,在自己的优势区击球。
比如,今年365天中有200天每天都坚持读书半小时,与去年相比,读书这一行为的概率从0变成了55%。也就是说,虽然你没有做到每天都读,但是你的概率增加了。
第三,黄金思维圈思维。黄金思维圈由三个同心圆组成,从内向外分别是why、how、what,从本质出发到现象,让你用挖掘本质的思路带动问题的解决。推荐大家阅读《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这本书,之前我也解读过。
第四,迭代思维。又称MVP思维,最小可行产品。MVP思维的核心是低成本试错,观察结果,迅速获得反馈,及时修正,快速迭代,完成比完美重要得多。
比如,微信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就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它的1.0版本今天看起来非常简陋,只有四个基本功能:发送文字、发送图片、导入通讯录、设置头像和微信名。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摩托罗拉花了10年的时间和50亿美元用于打造铱星计划。而MVP方法的好处在于,其能将复杂的产品“做小”,使其能够快速地推向市场,以获得用户的反馈,从而可以快速迭代,节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第五,系统思维。比如,在职场或生活中建立一个习惯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系统的过程。看起来一个又一个相互独立的习惯,却构成了你的“关于习惯的系统”。
你要善于从建立某一个习惯的过程中找到方法和规律,并将其应用在其他习惯上,帮助自己不断建立一个又一个系统。要善于从你的成功经历中找到系统性规律。
02
目标敏锐度
什么是目标敏锐度?和周围人超常表现,并表现出可以使任何模糊目标清晰化、分解化的能力。很多人做事一事无成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目标,所以,目标很重要。
目标敏锐度高的人在向他人描述和指出目标时,他人会觉得目标真实而具体,举手投足中散发着笃定和坚持;能够明确分析出可能推动结果达成的关键要素;在变化的环境中也会有卓越的表现,执着于目标,稳定性强,值得他人信赖和依靠;能明确分析出与目标相关并且可能推动结果达成的关键要素。
1、找到人生意义
比如,某个周六,你10点多醒来,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地玩手机,一眨眼到中午了,你随便点了份外卖,吃完又困了,想着周末就是用来休息的,于是打算再睡一小会儿。你一觉睡到下午5点多,晚上自然又是在漫无目的地“刷手机”“休息”。
思考这一天的收获和成长,你会发现几乎没有,而你最想要的通过周末获得的“休息好”的感觉,也在这种懒散、无聊、拖沓的时光中被消耗了。周一到公司,你感受到的是没有充分休息的疲惫。假如真的多给你三五天,仍然用这样的状态度过,你就能休息好吗?再接着想一想,这样生活的一天,你的人生中有多少?
这就是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导致的时间、精力的浪费。体力的浪费、情绪的浪费、注意力的浪费。人的精力有四大能量来源,其中最高阶的是目标意义感,它让人充分调动自己,全情投入,这样能产生的力量称得上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人生的意义感,给自己定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不要浪费光阴。那么如何有价值的目标呢?
第一,找出你过去1年中追求的某几件事情或目标,选择1个,用5个维度衡量这个目标带给你的价值感。比如,时间、金钱、投入度、成就感和未来价值。
第二,打分。基于每一个维度,对你的目标进行打分,每个目标下每个维度的满分设置为100分,把5个维度的得分加起来,可以得到关于这个目标的总分,然后进行排序。
2、目标感强
工作和学习时无法长时间投入其中、专注力差、行动力差的问题,是现代人普遍拥有的。比如学习的时候刷手机。比尔·盖茨曾说,他能成功的唯一原因就是专注。可是,普通人到底怎样提升自己的目标感和专注力呢?
那就是给大脑一个清晰、可执行、让注意力能集中的行动指令。目标任务要尽量清晰、可执行、有时限,而且要有明确的交付结果,这样大脑会感觉“很愿意投入这个工作”。如果你设定的任务过于愿景化、不具体、操作性不强,那么大脑很容易陷入“到底要我做什么”的状态,不利于你保持专注。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你想在半年内提高写作水平,接下来的一小时,我要搜索市面上有关写作的书籍,通过参考各种推荐和豆瓣评分等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列出表格找到3本比较好的书,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准备。这就是一个好的行动指令。
其次,建立专注工作的仪式感。仪式感可以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进入专注。比如正式开始前喝一杯水,这么做就是要告诉大脑我要开始进入专注工作的状态了,让大脑开始收敛思绪。
最后,提前为进入专注做准备。比如,早上上班很难进入专注,这个时候可以收拾一下桌子,干净的环境也会让我们心情愉悦,更好的进入专注状态。
3、复盘和反思
知识要想成为自己的就必须要进行复盘和反思,正确、高效地使用复盘和反思,你就可以逐渐迭代、拥有更好的洞察力,不断优化达成目标的路径。
简单有效的复盘方法有三个:
第一,案例法。“把生活案例化”,哪怕是很小的事。成甲老师在其《好好学习》一书中专门讲到了这个方法:把反思这类我们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才会做的偶发行为,变成主动、持续的行为。
比如,记录复盘日记,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馈并思考改进措施。在记录时不要做“流水账”,要进行有效记录,而有效记录的要素除了事件本身,还包括当时的感受、情绪、思考过程、重要决策因素等。进行有效记录,才能抓住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宝贵的改进空间。
第二,主题清单法。比如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上级沟通”“如何更好地与团队合作”等主题,尝试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并根据近期的表现(比如一个月内的经验)进行反思总结。用主题清单法复盘可以是框架式的,也可以展开论证。
第三,输出学习法。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如果对方听懂了,就证明你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如果讲不下去那就继续学习就好。
4、行动力
一切的准备都是为行动做铺垫的,行动力的关键是为自己形成“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优秀的行动力背后一定有着长时间的自我训练。如下图:
优秀的行动要有明确的动机,以目标为导向,然后对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发起第一个分解动作,最后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正。
03
变革敏锐度
什么是变革敏锐度?对事物有好奇心,对新鲜的想法富有激情,愿意尝试有待检验的事情,并致力于引导变革和创新解决方案的活动的能力大小。
变革敏锐度高的人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判断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能够独立思考或通过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产生创新的想法,善于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努力实践。能够领先于他人去承受和消化变革带来的负面结果。能够影响和说服他人变革,让他人接受变革。
变革无处不在,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遇到挫折,受到打击和失败。当遭遇打击、失败或巨大变化时,有些人可以稍作调整就重整旗鼓,再次出发,有些人则一蹶不振、抑郁消沉。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心理韧性。
1、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指心理层面承受压力、挫折、变化后快速复原的能力,是心理的柔韧程度,能反映人在压力和变化之下管理思维方式和情绪、做出判断的能力,也体现为抵抗打击、应对变化的能力。心理韧性决定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不确定性时的思维方式与行为。
比如,心理韧性弱的人,在高压和高度变化的环境下往往无法处理好思维方式与情绪,容易出现无法深入思考、精力损耗、效率低下、关系破裂、错失机会等状况。心理韧性强的人,在高压和高度变化的环境下能表现出更专业、冷静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不会情绪失控、过度消耗精力,反而能抓住机会,快速进入深入思考的状态,改变现状。
那怎么培养心理韧性呢?有三个方法:
第一,始终提醒自己铭记目标,保持自我激励。有三个工具:“目标提醒页”“关键问题清单”和“目标回顾日记”。
第二,建立定期记录和梳理成就事件的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多想想自己以前有“多厉害”,完成过哪些当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
第三,转换视角。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与自己对话。比如,你对下午的一个客户拜访感到紧张,那么你与其对自己说“我很担心今天下午的客户拜访,因为……”,不如用第二人称对自己说“你对下午的客户拜访感到很紧张,因为……”。
2、拥有积极的心态
我们大脑有一个叫做多巴胺的物质,它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产生快乐,兴奋,积极的心态。所以,我们要让大脑多产生一些多巴胺。在这里推荐大家阅读《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里面详细说明了多巴胺的作用。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建立挫折修复系统,可以帮助我们修复自我。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描述这个变故或挫折。就是你要写下来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对这个挫折有什么预期,最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最让你感受到郁闷和无助的地方。
第二,为变故和挫折分类。写完后通读内容,筛选出对你来说最致命的结果或影响,然后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你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可以改变的事情;另一类是你认为自己解决不了或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情。
第三,将第二类事情转换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可能就不会变得那么难解决,如果你实在无法解决那么可以寻求帮助。
第四,设定行动计划。在日历中具体规划采取行动的时间,解决每一件事情对应的每一个疑问,并给完成每个行动设定最后期限,这样你就更有可能积极地完成它。
3、建立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在于:始终自我检验、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拥有责任感。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愿意找出原因,持续完善自身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不断适应变化,甚至引导变革。
变革敏锐度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与变革敏锐度紧密相关。如果你能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观察、了解、识别、训练自己的变革敏锐度,多从事物的积极面出发,多提升自己对“可能性”的认知,你的变革敏锐度必将越来越强,未来的发展前途也将不可限量。
04
结果敏锐度
结果敏锐度是在困境中能持续获得有效结果,激励周围人超常表现,并能通过表现出对他人的激励和信任来引导团队达成结果的能力大小。
结果敏锐度高的人对想达成的结果有清晰的想象,并能将之清晰地讲解给他人听。在其掌控局面时,他人感到很有信心;能够建立并管理一支高效的团队,能持续激励团队。在困境下也会有卓越的表现,值得他人信赖和依靠。具有很高的关于“自我卓越”标准以及很高的自我标准。
1、领导力
领导力是具有前瞻性、引导力、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的综合,能持续为他人赋能,激发每个人的潜力,让大家有更优秀的表现。
领导力有两层含义:
一是,“处事”,包含能力和经历。其中,能力是指技能和行为;经历是指经验和反思、应对的能力,这两点共同决定我们的处事结果。
二是“做人”,包含人格特质和动机。人格特质是指个人具有的品质、资质、个性特质和智力;动机则是指影响个人职业路径、目标的兴趣和价值观,这两点共同决定我们将去往哪里、成为谁。
你不一定要擅长、精通太多一线技能,但是你有理想、有抱负、有同理心,你还知道每个团队成员的特点,你可以放他们各自打拼,同时又有合适的方法把他们一个一个都“收”回来。
你用共同理想“圈住”他们,一路上做他们的精神向导和鞭策者,直到最终完成目标。处于这个阶段的领导,结果敏锐度最高,能用愿景激励团队,真正做到了比团队成员“站得高、看得远”。
成为领导者不需要谁的任命,找到一件你认为有价值的事,大胆去做,坚持公开做下去,那样你有很大概率会吸引一些追随者,那时你就变成了一名领导者。带着这群志同道合的人,你可以走得更远。
2、找到共同目标
自己跑得快是一方面,帮助团队跑得快是另一方面。很多领导者都会遇到团队效率低下的问题,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我们要用共同目标激励,用PDCA理念进行管理,帮助团队达到高效。
找到我们的共同目标,然后用PDCA进行管理,就能帮助团队高效工作。什么是 PDCA 管理循环?
比如,想要制作一份企划书。首先你要先制定一个计划 P——Plan,需要写什么,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明确地把握企划书的整体纲要。之后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去执行 D——Do。然后还应定期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这就是 C——Check,注意检查计划与结果的差别,并随时督促自己把握好进度,以达成最终目标。
如果计划没有完美执行,或者是计划失败,那么,我们就要根据计划与结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地指导和修正计划,这就是 A——Adjust。纠正后又是一个新计划 Plan,然后你又可以按照新的计划继续执行、检查和修正。
3、找到目标与关键结果
这一步是用OKR管理团队,OKR,指的是“目标和关键结果”。这是一种目标和绩效管理方式,更是一种内部沟通机制。OKR能起到什么作用呢?OKR可以提供四种利器分别是:聚焦、协同、追踪和延展。
1.聚焦
对优先事项的聚焦和承诺。也就是说我们设置OKR的过程中,需要把最重要的几个目标找出来,然后专注在这些目标上。而对于组织不同、个人不同,因此目标也不同。同时可以缩短时间周期,提高目标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
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被谷歌收购后,流量排到了世界第三位。负责主页管理的产品经理里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户会登录网站,大部分用户不登录,而不登录就体验不到保存视频、订阅频道这样的服务。这就意味着,YouTube的很多重要功能没人用。
于是他们设定了一个为期六个月的OKR,要改善网站的登录体验。这个OKR一路往上汇报到谷歌CEO拉里·佩奇那里,佩奇觉得,这个目标很重要,并把它提升到了公司层面。而且,佩奇缩短了这个OKR的周期,从六个月缩短到了三个月。全公司都开始重视用户登录这个目标。最后他们得到了成功。
除了聚焦之外,承诺也是OKR第一利器中的核心元素。在实施OKR时,管理者必须公开对其目标做出承诺,并一以贯之。
2.协同
促进团队协同。在团队协同中,OKR的沟通机制是透明的。为了更好的沟通,所有的员工制定好OKR后必须全部的公开,可以让大家知道组织内部的其他人,当下最关注的到底是什么。
比如:自己把自己的目标写在纸上,让别人可以清楚的看到。
3.责任追踪
OKR系统有一个优点常常被低估,这就是它的可追踪性,这一特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OKR系统不断进行修改或调整。
举个例子:
2000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200亿美元作为启动资金的基金会。按照他们的运作机制,每年至少要10亿美元的资金运转,也就是每年他们至少要花出去10亿美元,于是,他们引用了OKR。
盖茨基金会的一个目标,是消灭麦地那龙线虫病,这曾经是一种在非洲很多国家肆虐的疾病。盖茨基金会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每年设定新的关键结果,紧盯发病人数。只要这个人数减少,就说明工作是有效的。
4.延展
OKR促使我们远离舒适区,带领我们超越能力的边界,不断向梦想靠近。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举个例子:
谷歌Chrome浏览器,当时的负责人和团队设定关键结果7天活跃用户达到2000万,达到这个目标很难,但是他们也知道不断挑战极限也是很重要的。结果在这一年,即便网页加载数比以往多了10倍多,但是也只完成了1000万。
第二年,他们将关键结果定为5000万。虽然前一年没有完成,但是他们的经验更多了,思考更深入了,因此,尽管没有完成目标,但是他们更有信心,以往的经验奠定了基础。他们开始转变策略,运用电视营销,结果还只是完成了3700万。
第三年,他们将关键结果定为了一个亿。这促使负责人需要重新思考业务的增长点。因此,在这一年他们增加了使用渠道,从而扩大了用户群。最后,超额完成了。
由此,可以看出OKR可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促使大家紧追结果,发挥激奋人心的效果。总之,OKR中的目标是指你想要达成什么,也就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关键结果则是你要如何达成目标,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好的OKR管理就是要让领导者和团队对目标及结果的敏锐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分享的书籍是《学习敏锐度》。
作者瑞米,北京大学博士,500强外企总监,婧鉴咨询创始人,精力管理教练。在行优秀高分行家,擅长精力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愿景是带读者一起,摆脱懵懂、迷茫、疲累和忙乱的状态,获得从容、有成就的人生。
作者说:“在过去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我一路都在抛弃旧我、持续学习。现在回头去看,我真的可以欣慰地说,就是这种持续学习的能力、持续在有限条件中挖掘无限可能的学习敏锐度,成就了今天的我。”
作者:楠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