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乡下都是老人孩子居多,于是出了两新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别的省份我不太清楚,但在我们四川,农村老人最多,插秧打谷,种蔬菜,都是七老八十的人在做。锄地,挑粪年轻人都抗不动的,他们还是每日都在重复。

他们好像不会老不会生病一样!我老家的几位阿公阿婆这么多年就没听说进过医院。而且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很多年都没出个远门了。回想起来我们初中之前的生活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没去过太远的地方,没进过医院,有病了就是老人给打打火罐,提提背,烧烧肚皮,敷敷草药,喝点草药汤。这样一路长大,不知道算侥幸,还是他们方法真的有用!那时的老人不会认几种草药,都没法带大孩子,因为每个家庭至少3.4个孩子以上。所以他们不单是家长还是孩子们的家庭医生。

我们走出了大山,他们确一辈子还过着原来的生活,按理说生活的劳累与物质的匮乏寿命应该比城里老人短。但百岁老人确偏偏都出在乡下!

老家留守老人儿童(乡下留守老人)(1)

卖草药的老人你看有多大岁数了呢?

老家留守老人儿童(乡下留守老人)(2)

地上摆的草药收起来一大背匡,应该年轻人背起以有些吃力

他们不单务好了农,照顾好了地,还能靠以前的专长采草药换钱。能成为他们顾客的都是70后,或者之前那几代人。80以后还有多少年轻人认识草药呢?等那代老人走了,以后市场还会有草药的身影吗?

在乡下这些不花钱的草草呵护大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们的神奇以只有用过的才记得和信任了!

留守乡下的老人,上得了山,下得了地,养大得了一窝一窝的孩子,还当得了医生,年老还在劳动,还在凭能力换钱。他们的勤劳纯朴坚强是最宝贵的财富传承。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