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又陷入了内战。由于当时公路系统并不发达,水路在漫长的冬季又无法使用,于是铁路及其枢纽便成了交战双方争夺的重中之重。苏军在战斗中大量使用装配各型机枪火炮的铁甲列车,作为其武备核心。至1921年,苏军基本上取得了国内战争的全面胜利,陆陆续续有多批被击溃的白卫军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败逃至中国境内。

最可怕的是上了山的守山犬(他们本是一群丧家之犬)(1)

撤退的白俄军

由于当时中国也陷于混战之中,加上哈尔滨本身就是此旧俄帝国侵略东北的“中枢神经”,于是这些白俄官兵逐渐在东北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此时,有一个人注意到了这些武装到牙齿的丧家之犬,他就是奉系军阀张宗昌。张宗昌年轻时候在海参崴混过,知道这些白俄兵虽然打不过苏军,但用来对付中国的各路军阀仍然绰绰有余。正在他想打瞌睡的时候,有人给他送枕头来了;大帅张作霖让他“保境安民”、相机处理这些流亡到此的散兵游勇。于是,张宗昌与白俄溃军的首脑谢苗诺夫将军谈判,很爽快的答应了张宗昌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上了山的守山犬(他们本是一群丧家之犬)(2)

中国和白俄军队合影

溃军将六千余只“水连珠”和“三八大盖”步枪,四十多挺“马克沁”重机枪和十余门野战炮,以及大批弹药和通信器材交给奉军,并接受张宗昌的改编成为一个先遣梯队,由涅卡耶夫将军指挥。谢苗诺夫本人则当起张宗昌的狗头军师。白俄兵装备精良,尤其是骑兵异常剽悍,张宗昌的势力和声威也因此急剧膨胀。而这些本已经被打得灰头土脸的俄国人很快就将迎来大出风头的机会。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宗昌凭借着这股白俄兵在玉麟山、滦州等地掀起一路狂飙、高歌猛进,缴获了包括多列火车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白俄军官告诉张宗昌,这些火车可以装上机枪甚至大炮,打起仗来沿着铁路线前进可谓是刀枪不入、势不可挡。于是,张宗昌把这些战利品交给了白俄军官打理。

最可怕的是上了山的守山犬(他们本是一群丧家之犬)(3)

装甲火车

而这些流浪者也的确不枉张宗昌的照顾,敲敲打打地硬是弄出了两辆具备战斗能力的铁甲炮车来。火车每列车有五节车厢,其中车头前三节用铁皮敞篷车堆放沙袋改造而成,并加装野战炮当作移动炮台。车头后面装有两节铁皮闷罐车,车厢内加有填充沙土的枕木墙。车身两侧还安装有重机枪及其配套的射击孔。张宗昌十分满意,把这两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命名为“长城”号和“长江”号。可以说这支军队是第一支给中国“打工”的雇佣军,拥有当时最凶猛的“武器”,可谓所向披靡,无人敢惹。后来,张宗昌当上山东督办以后,索性让济南铁路工厂给他造了一支铁甲车队,全部交给白俄官兵指挥。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铁甲车队终于在浙奉战争中栽了大跟头。

最可怕的是上了山的守山犬(他们本是一群丧家之犬)(4)

浙奉战争

在固镇桥战役中,孙传芳知道铁甲车凶猛异常,于是在战斗中命令一部正面佯败,同时出一路奇兵拆掉铁轨。“长城”号和“长江”号被击毁,连指挥铁甲车队的白俄军头也被打死。再后来,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军队光复了山东,张宗昌没了本钱,也养不起这帮打手。当白俄兵被遣散之际,中国士兵群起而攻之,被杀者甚众。至此,逞凶一时的白俄雇佣兵结束了他们在中国为非作歹的罪恶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