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娃本来是摘除扁桃体的,不成想却“切出”个恶性肿瘤来,正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据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李府主任介绍,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约占儿童时期恶性肿瘤的14%-15%,仅次于白血病和脑肿瘤,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孩慢性扁桃体肿大是怎么引起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孩慢性扁桃体肿大是怎么引起的(4岁娃扁桃体肿大竟是癌症)

小孩慢性扁桃体肿大是怎么引起的

4岁娃本来是摘除扁桃体的,不成想却“切出”个恶性肿瘤来,正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据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李府主任介绍,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约占儿童时期恶性肿瘤的14%-15%,仅次于白血病和脑肿瘤,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为是扁桃体发炎,手术完竟是淋巴瘤

美美(化名)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原本睡觉好好的她,突然开始张着嘴打呼噜。爸妈觉得有点奇怪,就带她去了当地的乡镇医院,医生说是“扁桃体发炎”,随即进行输液治疗,但是一直却没有好转。

后来,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就诊。接诊的张子和医生听到病情叙述心头一紧:孩子不发热,也无咳喘,没说过咽喉痛,除了扁桃体大,没发现有别的异常,不像“急性扁桃体炎”;病史太短,只有一周的时间,进展太快,也不像一个简单的“慢性扁桃体炎”。要想明确这个增生的“扁桃体”,建议做个“活检”; 况且左侧的扁桃体太大了,快把孩子的嗓子眼堵上了,需要做扁桃体切除手术。

经与家长商议,与其做活检,不如把扁桃体“摘了”,这样一劳永逸。可是,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器械分开美美的口腔充分暴露视野时,这样的扁桃体还是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大吃一惊:大大的扁桃体只有一侧,呈暗红色,泛着灰白,还有小血管附着。

手术也不轻松,张子和主任仔细地剥离、挖除这个肿物,不放过一点点肉眼可见的残余。原本常规5分钟完成的扁桃体切除术,美美的一侧竟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还好,在麻醉手术科的通力协助下,“扁桃体”被完整地切除下来,出血也不多。被切除下来的“扁桃体”,马上送了病理检查。可是,术后的病理疑是恶性肿瘤,病理科反复检验、分析、比对,并请上级医院会诊,考虑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及时就医是关键

据李府介绍,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淋巴瘤发生率高,而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误诊率高达60%。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就要考虑淋巴瘤的可能了:

淋巴瘤好发于浅表淋巴结,也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如纵膈、回盲部等。因此,家长若发现孩子颈部有无痛性包块,并逐渐增大,不管有无发热,都应该及时就医。

大龄儿童,若出现急性腹痛,有时伴有呕吐、血便等情况,应做腹部B超检查,若发现孩子回盲部有包块或者出现肠套叠,也应进一步诊治。

另外,有些孩子有反复咳嗽,并逐渐出现呼吸快、呼吸困难,颈部及面部浮肿,锁骨上有包块等,除外肺炎,应警惕孩子胸腔内是否有占位病变,一定要给孩子做胸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

还有一些患儿,持续高热,颈部有包块,甚至是囊性包块,切莫均当做化脓性感染,若引流后伤口持续不愈合或者切开后无液体引出,应做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至少10%)、消瘦、盗汗等症状也需要及时就医。

至于淋巴瘤的治疗,李府进一步介绍到:儿童淋巴瘤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部分霍奇金淋巴瘤需要结合放疗。对化疗、放疗治疗效果差者,需要靶向治疗药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李府主任敬告大家:孩子如果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腹痛,肝脾肿大,有或无发热、盗汗、消瘦等,都需要高度警惕淋巴瘤,及时就医诊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