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王一博粉丝,客观公正、不戴粉丝滤镜、不卑不亢地评价他的作品是我的责任。[加油]】
电影《无名》最近喷《无名》的人很多,其中绝大部分人吐槽看不懂,说电影有门槛,是在变相“歧视”没文化的人,逻辑糟糕,叙事混乱,导演不会讲故事……
说说我看完的感受。首先,我不认为它是“烂片”;其次,影片服化道看得出来很用心,滤镜有质感,让我想起很优秀的两部同类型作品:《风声》和《色戒》(滤镜相似,背景相似,还都恰好有梁朝伟或者周迅);第三,对近代史研究得很透彻,贯彻结合史实,不夸张,也不浮略;第四,刻画日本人的形象相对客观,有好战多疑又自大的日本军官,有天真又年轻的日本贵族,让人在刹那间似乎忘记了身处一场残忍的战争之中。
第五,有些细节刻画得非常动人,“侵略者”、“贫苦百姓”、“侵略者的鹰犬”三类不同的狗,正是三种形象的绝好证明;无助的白色小羊,是任人宰割的老百姓;江疏影的红色旗袍盘扣,与暗黑的光影搭配得恰到好处,柔媚而倔强;王一博变换不停的领带,正是他不同情境下复杂内心戏的写照。
还有一点,最后一点,就是看得出导演和编剧多么想拍好讲好这个故事。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神片,叫做《记忆碎片》,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本身讲的是记忆,安排上是要让患上短期失忆症的男主莱尼通过胶片上的文字提醒,慢慢寻找自己的身世,回忆过去,选择倒序叙事合情合理。 但是,诺兰在《记忆碎片》里,采用正序和倒叙穿插着并行叙事的方式,将电影完全打碎成45个碎片的,更是让人称奇。 而刚好,这部电影讲的恰恰是“失忆”,这个做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完美的呼应了电影的主题,这个形式本身,第一次观看的观众时不时有经常失忆的错觉,观众需要时不时回看之前的碎片,理清线索,整理思绪,面临下一个记忆碎片的信息接收。
这只是一个整理思路的例子,小编认为《无名》的导演是在借鉴类似的一种方式来抽丝剥壳地讲故事。
借用看到一篇评论中的说法:“线性叙事被打乱重组,如同一座花园中分叉的小径,有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感觉。面对散乱的碎片,观众前一阵肯定会莫名其妙。我也是这样,开始也没看懂,但就是觉得很有味道。因为导演很会‘抓人’,通过镜头质感、情节悬念以及角色魅力,‘勾搭’你主动去探索迷宫一样的叙事。就是那种不明觉厉的感觉,而大量伏笔和前后呼应,后半段故事线索逐渐聚拢,碎片情节越来越清晰,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但《无名》之所以遭到大量观众的吐槽,很显然主要是因为导演和编剧对此种手法驾驭得还不是那么纯熟,有故弄玄虚之嫌。正如前段时间看的综艺《这就是街舞》,很多选手技巧很好, 别出心裁,创意很赞,但就是编排不能做到流畅无痕,技巧分满分,编排分很低,炫技的嫌疑很大。
糟点二,剧情有些拖拉。电影是一门精简的艺术。有些情节是可以一带而过的,比如最后香港的剧情,茶餐厅里,就过长了,找水伯爵小分队的剧情也有点多;有些镜头是可以缩略的,比如涉及到一些重复闪回过去的画面,人物重复的语言可以少说几句;人物的正面背面大特写是可以缩短一点的,主要聚焦在梁朝伟和王一博。这部电影一小时四十分钟完全是可以讲好的。
糟点三,当你看完凑齐所有脑海中的剧情拼图之后,发现有的地方还是没那么圆融。叶先生(王一博饰演)的搭档(王传君饰演的眼镜君)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方小姐?何先生(梁朝伟饰演)在杀死叛变的共产党张先生(黄磊饰演)后为什么不及时撤退,而非要跑到日本大佐面前自我暴露,是为了引发叶先生的追杀从而让叶先生更好地潜伏?既然影片不以时间顺序来剪辑,为何还要间隔性标注时间和事件误导观众?叶先生在得到76号特高课主任的位置后,一脸目标达成自大张狂的模样,而且是在人后,如果是自己人,会是这样的心境吗?叶先生和何先生既然早知是同路人,为何最后来个真的你死我活,何先生不怕把叶先生摔死?叶先生在提醒未婚妻停止暗杀未果后,怒不可遏地暴打日本人,不怕日本人追责?潜伏的同志可以这样管理不住自己的情绪吗?……
梁朝伟的何先生与《色戒》中的易先生虽然立场不同,好坏有别,但一如既往地有魅力,深藏不露,将每一条皱纹都演绎得很灵动深刻。
黄磊与周迅在都市剧《小敏家》中饰演一对夫妻,在这部电影中也饰演一对假扮夫妻的地下党人。黄磊综艺感太强,难免让人出戏,严肃起来总是干瞪眼的样子,似乎下一秒就要笑场,或者憋着一句什么坏话。周迅好一些,在终于见到丈夫何先生的瞬间,激动着抖动的眼睑和睫毛,细节很加分。
江疏影饰演的国名党要员败在芦苇荡场景一脸从良的名妓般幽幽的表情,与真实身份不符。
在小编看来,《无名》功过五五开,还是值得一看。
还没搞清楚情节时间线的,推荐大家看以下影评。
《无名》故事时间线梳理 10大解读:迷宫的尽头终有光
王一博和电影《无名》电影很大部分恶评是针对王一博的,面瘫脸啊之类。大年初一开始《无名》剧组便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宣传路演,王一博也在其中。
剧组与观众面对面其实很考验主创人员的胆量和智慧,你需要直面一些很负面的观点和尖锐的质疑,并非你用功拍片演戏观众就可以一味称赞和原谅,观众只对呈现的结果负责点评,用电影票投票,过程概不负责。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至少说明《无名》剧组是敢于担当和面对的,而不是为了追求结果做一些昧良心的小动作。期间王一博在面对一些负面的评价时一度落泪,也曾因观众认为的“回答问题不当”被嘲讽没文化。
我认为王一博对待电影《无名》是勇敢、努力且真诚的。
《无名》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正剧,也是乐华(刚刚上市)极为看重的一个项目,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艺人,能够将自己的表演疆域拓宽到大银幕,与一众影帝影后合作,担纲男主(之一),能去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很少有流量小生能有这样的气魄和资源。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得出,王一博非常想演好这个角色,努力学习上海话(经一位上海朋友鉴定,王一博的上海话虽不是最标准却一定是努力学过的,下了功夫的)、日本话,大部分时间他表现得忧郁、阴狠而复杂,我一度无法判断他是否是自己人,动作招式很漂亮,气势和力道也出来了。
他的表演粗看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漂亮男演员的通病:太想演好角色而用力过猛,表演痕迹明显,这一点甚至通过“扮丑”都是无法短时间改善的;第二,王一博面部线条太过流畅,皮肤细嫩且白,外形扎眼,作为偶像这是他巨大的优点,但在表演中,棱角分明的面部线条是表演的利器,这就是为什么梁朝伟那微微的眉眼一抬,法令纹笑出无数水花,却让人觉得很有戏的原因。
王一博能亲力亲为地跑路演本身说明了他对待大银幕的真诚态度,因为在乎,因为付出过,他会在意到落泪。他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是因为他的性格本身如此,不会讨好粉丝,因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观众不满,因为他没搞清楚这次面对的不是粉丝而是“观众”。
但我不会因此心疼王一博,不会为他被人攻击感到悲哀。
如同梁朝伟的演技是用岁月磨砺出来的,王一博如此年轻,他的技术更需要此后千百次这样的磨练,这是他要突破自己挺进大银幕必须要做的功课,要么退缩,要么不畏艰险勇敢向前,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无名》在一片质疑声中已经突破五亿票房,作为王一博的第一部电影已经合格,理性对待骂声和质疑,则一切都将成为进步的阶梯,努力的付出和承受的一切皆有回报。
但愿王一博能更有进步,学习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去演绎不同的角色与情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精进“表演”这门功课;但愿今后的时光能善待他,赐予他岁月积淀后成熟的魅力,让他在每个时段都能绽放最好的自己。
一博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