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申江服务导报,跟着小申吃喝玩乐逛上海

转载自:最忆杨浦

当今时代,居民身份证是出门办事的通行证,乘车、住店、交易等都需要,没有身份证,几乎寸步难行。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1)

民国时期

近现代身份证的雏形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近现代身份证雏形最早可能出现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的宁夏

宁夏省“居民证”为白布制作,长7厘米,宽3厘米,涵盖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长、面貌、特征以及手纹箕斗形状等项。“居民证”被规定缝于上衣内侧,以便查验。这个“居民证”虽与后来的国民身份征有所不同,但已具备身份证诸要素,是近现代身份证的雏形。

不过,宁夏省“居民证”制度施行并不顺利。主要原因在于,缝在衣服里的布制居民证,由于洗晒和磨损,字样很快就变得模糊,因而,此项制度仅实行一年多即名存实亡。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2)

信息趋于完善

1940年夏,马鸿逵又下令在清查户口和居民证的基础上,制发“宁夏省国民身份证”,并制定《宁夏省国民身份证发给及检验法》,细化15条规定。

条款不多,但信息收集趋于齐全,比如:

►►明确申领对象,“年满16岁以上的男子,均须领身份证”;

►►明确申领方式,“16岁以上男子领证时,均须亲自到保,当面填发”;

►►明确处罚措施,“规避不领者,16岁以上、40岁以下的罚兵役,40岁以上的罚劳役”“查无证者,即送警察局扣押惩治”;

►►明确使用途径,“行路住店,均须带证”;

►►明确了填写标准,身长要填清几尺几寸几分,面貌要注明五官是否端正、鼻耳眼是否齐全、面部是否有麻子,瘸子、聋子、瘫子及结巴等症状要在特征栏中准确填出,等等。

而填写手指头的箕斗纹,则是令人叫绝了。规定要求,填证时要将持证人的十个手指一一看过。“斗”纹(指纹呈园圈形,没有开口)划○,“箕”纹(指纹不是园圈状,而是有开口)划X。马鸿逵得意宣称:查验手纹箕斗是最科学、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这实属“无奈之举”。当时的宁夏,经济十分落后,老百姓无钱照相,马鸿逵又舍不得出这笔钱,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个“土办法”。

马鸿逵的身份证制度,主要的目的不是规范社会管理,而是为了提升了自己对地区的掌控,从而进一步封锁我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国民身份证的“发明”,给马鸿逵防止逃兵和缉捕逃兵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这是因为,男丁被抽壮丁后,部队立刻收存其身份证。如有壮丁逃跑,则向出丁户追索。逃兵没有身份证,被抓回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3)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4)

民国三十七年的浙江省身份证

国民身份证制度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全国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对当时的《户籍法》进行了修改。1946年相继公布《户籍法(修正草案)》和《户籍法施行细则》,规定制发国民身份证,发证对象不分男女,年满18岁的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发放。由于没有统一规定,民国各省制定的条例不尽相同。

关于当年身份证拍照收费还有一件趣事,时任上海市商会理事长王晓籁、常务理事杜月笙、徐寄庼于1946年2月7日呈文上海市政府:为减轻市民负担,同时顾全照相之合法利润,规定照相馆同业公会筹备会全体会员,市民拍摄一寸半照片三张,限取工本费150元。最后由市政府决定三张相片只收取工本费100元。这三张相片,两张粘贴于国民身份证申请书(一存民政处,一存警察局),一张粘贴于国民身份证上。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根据国民政府内政部户政司《修正户法》和《户籍法实施细则》,于1946年8月经第44次市政会议决议,修正并通过了《上海市政府发给国民身份证暂行办法》,明确:凡中华民国国民年满14岁,在本市已申请为设籍或迁入登记者,均应自登记后一个月内申请发给国民身份证。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5)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6)

民国三十五年空白身份证

上海杨浦档案馆通过征集保存了一些民国时期不同年代的身份证。上图这张民国三十五年空白身份证,字号36128。身份证上载明姓名、年龄、籍别、教育程度、职业和详细的居住地址并应粘贴相片,而其中的地址变更信息尤为详细,记录了当事人所有曾经居住过地址的信息,说明当时对户籍的管控非常严格。

带有限量购物凭证的身份证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7)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8)

图中这张身份证,正是民国三十七年即1948年在上海主持发行带有限量购物凭证的身份证,把144枚购物券依附在《国民身份证》上发行的创意堪称奇葩。发放此证日明为1948年11月8日。

此证可称”世界三最之证“有特殊意义,一为尺幅最大,在世界已知的证件中尺幅最大;二为用途之最,证件上附有144枚各种购物券;三为短命之最,从发行到作废历时仅十几天。

民国三十七年带有限量购物凭证的身份证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9)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10)

从具体规格上来看,该证仅为2页纸本,主体个人信息部分长15.5厘米,宽10.5厘米,单面对折印制,整体白底黑字,详细标注了如教育程度、工作地点、家属姓名、从事职业等个人信息,能够起到类似人事档案的作用。第一页右半部分为封面,第一、二行印有“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字样,第三行起依次为“上海市、姓名、性别、属相、出生日期、本籍、寄籍、颁发年月和号码”等项,最下一行印有“中央印章厂印”;左半部分为表格样式,包括役历和国民义务劳动情况,其中国民义务劳动包括“工作地点、年月日、证明长官”等类似与现在的个人履历表。第二页左半部分表格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教育、职业、户籍”等项,右半部分主要填写持证人在本市居住情况,个人照片中间印有一类似骑缝章的方形红色图案,并盖有发证权威机构的圆形钢印。

岁月如梭,已是沧海剧变,旧上海的十里洋场如今已焕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这张从70年前“穿越”而来的国民身份证,虽然其所有者已无从寻找,但是与当前的身份证相对比,我们不难感受到小证件中的科技之变、时代之变、富强之变。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11)

新中国时期

198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颁发居民身份证若干问题请示的通知,同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我国的居民身份证制度迎来了崭新的时代。2004年,公安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换发第二代身份证。颁发居民身份证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小小身份证的变迁背后,不难触摸到每一个时代的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期待与努力,也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网络身份证”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很快,身份证将告别实体化时代,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验明正身”走遍世界。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变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回望那张民国时期的国民身份证,我们不禁感叹: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改变世界。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12)

新一代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原来人手一张的小小身份证是这样演变发展来的)(13)

(注: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撰文:上海杨浦档案馆刘靖

《申》报经典案例回顾

1000000

(戳图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