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2风起长林老王爷废太子(琅琊榜2老王爷上承赤焰风骨下启长林浩气)(1)

战马嘶,边关血。叹如今白发两鬓生

西风烈烈,吹角连营。少时沙场争战,归来白发如霜。忠良代代,不计功名。无端受,奸邪声。道不尽戎马萧鼓鸣,书不完铁血丹心清。赤焰魂,长林风,诡雨未停……

《琅琊榜》剧终,七万赤焰冤魂得以昭雪。《风起长林》接续,琅琊榜的前世今生慷慨激昂又悲壮难罄,长歌当哭。《风起长林》以老王爷萧庭生做为牵引,横跨大梁王朝的百年风云。

琅琊榜2风起长林老王爷废太子(琅琊榜2老王爷上承赤焰风骨下启长林浩气)(2)

忠义不负,君臣相安

做为祁王遗腹子,萧庭生当年曾在掖幽庭为奴,受尽棍棒凌辱。长苏将其救出后发现这位一向逆来顺受的孩子,对任何不公都不会反抗,但眉宇之间未曾有丝毫奴才气,相反却透露着血性与坚韧。任种种欺凌,也无半点卑微。

老泪纵横,念儿十五从军,命送沙场

萧庭生在剧中的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尤为精彩。自古如果没有这样忠烈之士,朝代的更叠易换便更是血雨腥风。虽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但是这一路走来,忠臣遭嫉,总是让人愤怒也不免感怀。然而,在所有的野心相峙中,老王爷始终凌驾其上,他不懈于一切无谓的争斗,初心不改,只为在刀山火海中保家卫国,这束光芒让人敬仰。

感动于他与梁王的兄弟情深,几十年相携走过,老王爷帅长林军驻扎北境,安防可保,大梁才得国泰民安,无外事侵扰。如若是昏君临朝,怕早已重蹈赤焰旧辙。可喜的是这一代梁王清明自守,不受他人蛊惑。

琅琊榜2风起长林老王爷废太子(琅琊榜2老王爷上承赤焰风骨下启长林浩气)(3)

兄弟情义重,未负此生

最难忘,梁王当众托孤一幕。梁王将太子的手放在老王爷的手中,这便是一个明君对一个国家的托付,也更是对他王兄的保全。临终前,梁王依偎在老王爷的怀中,两声哥哥……哥哥……直叫人痛彻心扉。所有的不忍离去,所有的生命无奈,所有的祝福与祈愿都在那两声撕心的呼唤中化成一缕青烟缭绕在大梁上空……前景浮现,当年两个孩童嬉笑打闹,一生风雨转瞬即逝,他们之间走了一个……

琅琊榜2风起长林老王爷废太子(琅琊榜2老王爷上承赤焰风骨下启长林浩气)(4)

一人一生为一业,终生衷情伴君行

历朝历代,位高权重几乎都与功高震主相连。这部剧里的正能量在于长林府的权高在于责重。长林军的使命便是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大梁。

君见北境安防未妥时,老王爷拼古稀之年再赴边陲,他知道自己身为将门之子,不求功业,只为国土安宁;平章命丧沙场,老王爷白发人送黑白人,哀号震天,恨不能以身代之。这当然是不仅痛惜养子平章,也想起与自己共战沙场的平章生父,情义深重,令人动容;军令传于平旌,言有长林男儿,为国纵有洪水滔天再所不辞……

琅琊榜2风起长林老王爷废太子(琅琊榜2老王爷上承赤焰风骨下启长林浩气)(5)

尽长辈之则,行智者之事

每次老王爷的出现,都有醍醐灌顶之感。言语铮铮确有醒世格言之力。只是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尽相同,方向自然不一。萧元启回金陵送信一段,老王爷一番话实在抒尽肺腑。他告诉元启,你相信什么,看中什么,要做什么样的人,唯自己才能把握。

何尝不是呢。人相信什么,便会看到什么。只不过那时,元启的心智已被蒙蔽。对于智者,他已丧失辨别的能力。

关于平旌在国丧其间不得以用战争来阻止战争一事。老王爷的形象比过去要更加伟岸。旧时法度,敢于超越实为凤毛麟角。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拘泥于旧礼,以大局为重本是对先帝的告慰。然而,皇后一党弄权设阻障碍重重。高下相倾,明者自鉴。

琅琊榜2风起长林老王爷废太子(琅琊榜2老王爷上承赤焰风骨下启长林浩气)(6)

利欲熏心必不久之

尤记平章曾说:世间纵然有阴邪不公,令人煎熬苦痛,但立身方正之人,心底的那份安宁,又岂是宵小之辈所有体会。的确,边境安,京城则安。老王爷是等于破釜沉舟,顶住宫内朝臣的一切阻力,力挺平旌。非常时期,他突破国丧孝礼,将百姓国土至上,厘清何为天下之重。他心底的方正,便是百姓安康。

琅琊榜2风起长林老王爷废太子(琅琊榜2老王爷上承赤焰风骨下启长林浩气)(7)

一声叹息,道不尽戎马毕生

桩桩件件尤在,剧情过半。平旌执掌长林军金令。老王爷独自在宫中,昔日的热闹不再,他 常常一人沉思,过往依稀眼前。万籁俱寂夜,思潮汹涌时:本性若善,纵然烈狱归来,取赤子之心,也可永生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