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图是清代孙温彩绘全本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的插图,这一回讲述了赵姨娘伙同马道婆诅咒宝玉和王熙凤的事件,图中部后方我们可以看到两名女子在密谈,其中一位身着蓝衣的女性形象就是马道婆。
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中的这一回对于马道婆的描写: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马道婆剧照)
过了一日,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到府里来,见了宝玉,唬了一大跳,问其缘由,说是烫的,便点头叹息,一面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几画,口内嘟嘟囔囔的,又咒诵了一回,说道:“包管好了。这不过是一时飞灾。”
(陶宗仪《辍耕录》清初汲古阁抄本)
总的来说,三姑六婆可谓是中国古代的“职业”妇女。
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是从事宗教实践并为社会提供宗教服务的女性。研究者认为,自隋代以迄明清,社会僧尼势力一直在增加之中,宋代应有僧尼二十多万至四十多万,元明清三代僧尼的最高人数大体波动在五十至一百万之间。
(《元机诗意图》 清 改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人物为唐代著名女道士鱼玄机)
各时代尼姑在其中所占比例不等。唐代的尼姑数约占总数的40%,即五、六万至十万人众。宋代女尼约占总人口的11.55%,约三万至六万人,清代尼姑约占7.2%,数量也很可观。中国古代道士女冠人数一直不及僧尼,唐代道士、女冠数仅为僧道总数的1.4%,宋代占4.2-7.6%,清代占15.2%。当然以上都是登记在册的尼姑、道姑数据,现实社会中的数量应该更大。这里还不包括卦姑从事占卜和师娘/婆、尸娘、看水碗娘等从事通灵职业的女性。
(《十二金钗图·妙玉品茶》 清 费丹旭 ,描绘了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的形象)
六婆所指,较早的材料有元初赵素的《为政九要》,它指“媒婆、牙婆、钳(虔)婆、药(医)婆、师婆、稳婆”,明代又有“奶婆”(奶妈)、“卖婆”等。媒婆是中国古代社会从事女性婚姻中介和中保的妇女。牙婆是女中介。吴自牧《梦梁录》说,官宦或者豪富人家如果要买妾,雇佣或买歌童舞女、厨娘、针线、粗细婢妮,都需要找官私牙嫂等人,请她们找到合适的人选,这就好比我们现在人才市场的中介,只是这里的受雇佣者主要是妇女。
牙婆当然也从事南北杂货、金珠首饰等的中介服务。虔(钳)婆是开设青楼、专门为色情交易提供中介的妇女。医婆是从事医疗诊治工作和卖药的妇女,稳婆,又称产婆,即现在的助产士。“奶婆”,即奶妈,为别人家新生儿提供母乳服务。
(98版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李明启饰演的王婆剧照,她是一位兼职的媒婆和稳婆)
综上所述,古代奶婆,只能由女性从业;媒人有男有女;虽然也有男医生为人接生,但以女医和稳婆为主,所以在古代社会,在媒人和接生两大职场中以女性居多。商业贸易、人才市场,开设青楼,医疗诊治、卖药是以男性从业人员为主的,但如果服务对象是女性的话,牙婆、虔婆、医(药)婆就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如此说来,三姑六婆的职业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合理合法,意义重大。
不过,虽然三姑六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受到了如潮的恶评,几乎成为了奸邪的代名词。在上文提到的《红楼梦》相关文字的甲戌本脂砚斋评语中,就对三姑六婆进行了抨击:
(甲戌本《红楼梦》中针对三姑六婆的脂批)
三姑六婆之害如此,即贾母之神明,在所不免。其他只知吃斋念佛之夫人太君,岂能防范的来?此系老太君一大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评价呢?这是由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空间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女性都需要向一些特定的神祇和经卷寻求指点和慰藉;在女性生病,或者在九死一生的生育关头,她们需要医婆、稳婆;在日常生活中,她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卖婆、牙婆接触。但中国古代士人更希望女性通过看佛经、念佛号来获得宗教指点和慰藉。
“三姑六婆”对接的是中国古代广大妇女的不向家中男性开放、也是家中男性无法完全熟悉、理解和掌控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这是中国古代士人尤其感到忧患和焦虑之处。
中国古代男性书写这些职业妇女时,往往忽视或轻视这些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贬低她们的劳动和劳动价值,夸大她们的获得;将她们的获得方式定性为骗取和掠夺。如果抛开古代士人的焦虑,平心静气地观察,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古代忙碌的职业妇女,她们也是闺阁妇女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陈洪、徐兴无教授主编“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丛书《红粉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俞士玲著,更多传统文化原创文章,请关注传统文化二十四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