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古为涿鹿之野。春秋时期为燕国的涿邑。秦为上谷郡(后为广阳郡)之地。

涿郡、范阳在大家的认知里似乎专指今天的涿州,然而上历史课,隋朝大运河的终点涿郡,被告知指的是今天的北京,唐安禄山的幽州节度使也称为范阳节度使(在今北京),定兴西南的故城镇,也曾一度为范阳县的治所。

今天聊聊,涿州、北京、定兴三地,围绕涿郡、范阳郡、范阳县、范阳节度使展开的一系列混乱地名的来龙去脉,(文章最后附涿州的历史沿革,文章很长,欢迎收看,点评)。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1)

涿州双塔

一 、两汉 涿郡

1 西汉涿郡,汉高帝六年分燕置涿郡。

涿郡,治涿,辖29县(侯国),具体辖县见文章最后部分。

西汉亡于王莽的新朝。

热衷改革和发明的的王莽,想恢复周朝的井田制,为了彰显自己有文化,官职名、地名也乱改一气,总之很任性,好多地名改的很生僻,非常费解!

举个例子,涿州改为垣翰,武垣(今河间西)改垣翰亭,会让人误以为垣翰亭为垣翰的治所,其实相隔甚远,范阳县,王莽改为顺阴。将郡太守改称卒正。

这个时期涿和范阳是两个不同的县。北京之地为广阳郡(国)

涿:即今河北涿州治。范阳:故城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四十里固城镇。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2)

定兴 慈云阁

2 东汉涿郡(魏收《魏书》说:汉章帝改范阳郡),治涿,领涿、范阳等七城。

西汉初年基本承袭秦郡县制与周的分封制,郡(国)的数量比较少,郡(国)普遍辖县数十个。

随着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诸侯国开始泛滥,裂郡为国或新郡,到了东汉,郡国一级的数量大大增加,郡的辖县变少,基本是几个或者十几个。

两汉涿郡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3)

西汉 涿郡(左),东汉 涿郡(右)

二、三国魏、西晋 范阳郡(国)

1 魏初为涿郡,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改为范阳郡,取汉涿县在范水之阳之意。

范阳郡,治涿,领涿、范阳等八县。

涿(今涿州)和范阳(定兴西南)还是不同的两县。

奇葩的是范阳郡的治所为涿,并未移治范阳县,却以范阳之名为郡名,搞得很混乱!

2 西晋 范阳国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置范阳国,封宣帝弟司马馗之子司马绥为王,治涿,领涿、范阳等八县。

范阳国的治所仍是涿县,跟属县范阳(定兴西南)没啥关系。北京之地属于幽州燕国(郡)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4)

三国魏 范阳郡(左),西晋 范阳国(右)

三、北朝 范阳郡

北魏又为范阳郡,治涿,领涿、范阳等七县。北齐,领涿、遒、范阳三县,北周省遒县,领二县。

整个北朝时期,依然以范阳为郡名,治涿,辖范阳县。北京之地属于幽州燕郡。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5)

北魏 范阳郡(左),北齐 范阳郡(右)

四、隋 涿郡

隋开皇初(581年),改范阳县(定兴西南故城镇)为遒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幽州为涿郡,治蓟县(今北京),涿县(今涿州)属焉。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6)

北京天坛

涿郡被废的原因,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郡一级泛滥成灾。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时期,疆域狭小(相当于两汉的一两州之地),却照搬汉之州、郡、县三级制,导致一州仅辖一两郡,一郡仅辖二三县、四五县,郡一级已成滥觞。

因此,隋初革除旧弊,废郡存州。新设之郡被废,原无可厚非,但涿州这个汉郡也无辜躺枪,废为县,属幽州。

还没完,隋炀帝杨广也喜欢标新立异,喜欢改地名,将全国所有的州改称为郡。

幽州如果改为广阳郡或者燕郡,完全没问题,却也学着抢属县之名为郡名,改成了涿郡,脑路清奇,非常奇葩。

以至于上学的时候一直纳闷,涿郡不就是刘备老家涿州吗?为何历史课上,隋朝大运河的终点涿郡说成是今天的北京?

今天知道了答案:隋涿郡是北京,涿县是涿州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7)

隋 涿县及周边(左),隋朝大运河(右)

五、唐 涿州

唐武德七年(624年)改涿县为范阳县(以前的范阳县改为遒县),不知涿县为何如此热衷于范阳的这个名字,总之,这次总算逮住机会把涿县改为了范阳。

还没完,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欢改地名,改州为郡,北京这次又发挥了喜欢抢涿州地名的一贯作风。

奇葩的是幽州这次并没有改称涿郡,你涿县不是改范阳县了,我改范阳郡,死磕到底!真是怎么混乱怎么来,很任性

幽州节度使也称范阳节度使,或卢龙节度使(连卢龙的名字也抢)

到了唐大历四年(769年),幽州节度使朱希彩上表请析幽州置涿州

涿州重新设立,领范阳、归义、固安三县,后领五县。

隋、唐时期,没定兴的范阳什么事情,而北京的幽州似乎是为了报复涿州抢范阳之名,极其热衷于抢涿州的涿郡、范阳郡之名,很有意思!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8)

唐前期涿州(左),唐藩镇时期涿州(右)

六 辽、金 涿州

1 辽,涿州,也称永泰军,治范阳(今涿州)。这个时期,北京为辽南京析津府(从此不再热衷抢涿州的名字)。定兴之名还没有出现,今定兴县区域属涞水、范阳、新城之地。

2 金涿州,中,刺史。治范阳(今涿州),辖县五、镇一。定兴(大定六年1166年以范阳县黄村置,割让涞水、易县附近之民属之)之名开始出现,北京之地为金中都大兴府。

辽、金以及以后,北京和定兴已经选择放弃范阳的名字。

从此之后,涿州、范阳之名,专指今涿州之地。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9)

辽涿州(左),金涿州(右)

七 元、明、清 涿州

1 元

涿州,领范阳、房山二县,隶属于大都路,定兴隶属于保定路。

2 明

涿州,领房山一县,隶属于直隶顺天府,定兴隶属于直隶保定府。

3 清

涿州,冲,繁,难。隶顺天府西路厅,定兴隶属于直隶保定府。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10)

元、明、清 涿州

八 总结

1 两汉,涿郡,治涿(今涿州),辖范阳(定兴西南);北京为广阳郡(国)

2 三国西晋北朝,范阳郡,治涿(今涿州),辖范阳(定兴西南);北京为燕国(郡)

3 隋,涿郡,治蓟(今北京),辖涿县(今涿州),范阳(定兴西南),开皇初(581年)改为遒县,隶属于上谷郡(今易县)。

4 唐初,幽州,治蓟(今北京),辖涿县(武德七年624年改称范阳,即今涿州)

隋遒县(故范阳县)在唐天宝初年(742年)改称容城县,隶属于易州(今易县)。

唐大历四年(769年),复置涿州,治范阳(今涿州)

唐天宝年间,幽州改称范阳郡(治蓟,今北京),后复称幽州。

幽州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

5 辽以后,涿州、范阳专指今天的涿州。没北京和定兴什么事情。三者爱恨情仇就此了结!

改天写写涿州的历史文化。

涿州和固安的关系(谁的涿郡范阳涿州)(11)

涿州——天下第一州牌坊

九、涿州的历史沿革

涿州,王莽曰垣翰,属幽州。二十九城(奇怪的是我找到了30城):

17县

涿、遒(莽曰遒屏)、榖丘、故安、阎乡、南深泽、范阳(莽曰顺阴)、蠡吾、容城(莽曰深泽)、易、鄚(莽曰言符)、高阳(莽曰高亭)、安平(都尉治,莽曰广望亭)、饶阳、中水、武垣(莽曰垣翰亭)、阿陵(莽曰阿陆)、

13侯国

广望、州乡、樊舆(莽曰握符)、成(莽曰宜家)、良乡(莽曰广阳)、利乡(莽曰章符)、临乡、益昌(莽曰有帙)、阳乡(莽曰章武)、西乡(莽曰移风)、阿武、高郭(莽曰广堤)、新昌。

涿郡(魏收,《魏书》:汉章帝改范阳郡)治涿,领七城

涿、遒侯国、故安(易水出、雹水出)、范阳侯国、良乡、

北新城(有汾水门,《史记》曰,赵与燕汾门)、方城(有督亢亭,《史记》荆轲奉督亢图入秦)

范阳郡,治涿,领八县

涿、良乡、方城、长乡、遒、故安、范阳、容城侯相

范阳郡,治涿,领县七

涿、固安、范阳、苌乡、方城、容城、遒

隋大业三年以幽州改涿郡,治蓟县。

涿郡(旧置幽州,北齐置东北道行台,北周改置总管府。)领县九

、良乡、安次、固安、雍奴

涿(旧置范阳郡,开皇初废)

昌平(旧置东燕州及平昌郡。北周州郡并废,后又置平昌郡,开皇初郡废,又省万年县入焉)、

怀戎(北齐置北燕州(长宁、永丰二郡)、北周为燕州。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

潞(旧制渔阳郡,开皇初废)

唐大历四年(769年),幽州节度使朱希彩上表请析幽州置涿州,领范阳、归义、固安三县。)

(新唐书)涿州,上

范阳(望,本涿,武德七年624年更名)、归义(上)、固安(上)、新昌(上,大历四年769年析固安置。)、新城(上,大和六年832年以故督亢之地置)

涿州,永泰军,上,刺史。后晋以涿州归辽(契丹)。

统县四:范阳县(本汉涿县)、固安县(本汉方城县)、新城县(本汉新昌县)、归义县(本汉易县地)

涿州,中,刺史。

县五、镇一:范阳(倚。镇一:政满。)、固安、新城、定兴(大定六年1166年以范阳县黄村置,割让涞水、易县近民属之。)、奉先(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置万宁县,明昌二年1191年,更今名。)

涿州,元太宗八年(1236年),为涿州路。中统四年(1263年),复为涿州,领二县:范阳(下,倚郭),房山(下,金奉先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今名)。

涿州,洪武初年(1368年)省范阳县入涿州,(西有独鹿山,北有涿水,西北有挟河,合焉,南有范水)。

领县一:房山(西有大房山。北有大安山,西南有青龙潭,其下游为挟河,至涿州与胡良河合。北有磁家务巡检司。)

涿州,冲,繁,难。顺天府西南百四十里。隶西路厅。


谢谢观看,喜欢的朋友请帮忙关注,转发,评论!(如有错误之处,还请指正!)

关注@斌哥谈历史,带您走进不一样的历史世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