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孔老二、孔夫子、孔圣人,这些都是我们对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称谓。

孔子名字的由来及寓意(孔子姓名称谓的由来)(1)

尼山,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孔子塑像

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于宋国夏邑。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就开始以孔为姓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了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那个时代,女儿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所以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如同环形的山丘,故起名为丘(“生而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这便是“孔丘”名字的由来。

孔子名字的由来及寓意(孔子姓名称谓的由来)(2)

孔子燕居像【绢本,[明]佚名】

孔子字仲尼,这“仲”字是排行,表示“第二”的意思(哥哥孟皮,“孟”表示第一),“尼”则指尼丘山,因避圣人名讳,尼丘山后改称为“尼山”。当年叔梁纥与颜征在为求子曾到尼丘山祈祷,次年颜母在尼丘山生下了孔子。“仲尼”意为孔家的老二是在尼山所生。因此,过去有人又把孔子叫做“孔老二”。而在文革之中,这种称谓最为普遍。

孔子名字的由来及寓意(孔子姓名称谓的由来)(3)

孔子为司寇像【绢本,[明]佚名】

“夫子”,是老师的意思。孔子曾著书立说,聚众讲学,周游列国,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尊为儒家的始祖,所以后人又尊称孔子为“孔夫子”。

孔子名字的由来及寓意(孔子姓名称谓的由来)(4)

孔子行教像【纸本,[清]佚名】

“圣”字,在古代是聪明智慧的意思。孔子曾教诗书、传六艺,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声誉甚高。古代公认他是有学问的聪明人,是“圣人”。汉朝董仲舒认为,儒家宗旨对统治者有利,遂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当时的统治者汉武帝所采用,并被历代统治者加以推崇。由此,孔子逐渐被尊崇为“至圣先师”,至宋代称之为“大成至圣”,并以“大成”作孔庙的殿名。这“孔圣人”的尊称,也便一直延续至今。

附: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排序

"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

一家中如有兄弟数人,在起名字的时候,有意加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孔子名字的由来及寓意(孔子姓名称谓的由来)(5)

"伯(孟)"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以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其意为"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时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而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

孔子名字的由来及寓意(孔子姓名称谓的由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