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我在头条问答的解答,现在搬运到这里。

举出几个让你困惑的科学发现(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1)

以下,是最近很多人对我说过的话。他们的话是反诘我:“科学是方法,但是科学是唯一的方法吗?如果你说科学是唯一的方法,那么你就犯了唯科学论的迷信。你就是迷信科学。”至于为什么他们会认为“必须用科学以外的方法了解世界”,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比如他们这样的认为:

1,科学仅仅是世界上众多理论知识的一种,而玄学理论知识很可能也是正确的,只是科学理解不了。比如,灵魂出窍,玄学解释的就很清晰,而科学理论无法解释。

(“怀疑探索者”按:科学具有一元性,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知识领域,科学具有唯一的解释权,也是最高的解释权。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上,科学是最靠谱的方法。科学不承认玄学,也不承认玄学的解释,因为玄学是没有任何可以验证真伪的实验步骤的。科学的核心不在于解释,而是在于实验。没有实验的解释,充其量是哲学,算不上是科学。)

2,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不能就判断它们不存在。比如,以前经络穴位科学解释不了,现在也有了科学的解释。

(“怀疑探索者”按,就目前来看,说“科学不能解释xxx”的人,他们自己所有的“不能解释”,源于他们的无知。他们不能解释,不代表别人不能解释。很多他们自以为是的“神迹”,其实早就被拆除或者有了科学解释。理论上说,只要科学一直发展,就没有不能解释的东西。哪怕是不能实验证明的“终极问题”,比如“平行宇宙”之类,科学一样有自己的解释,即数学解释。

这里,很多人以为了解的“解释”,其实是胡乱解释。比如,说经络穴位也有了科学解释,或者说科学发现了鬼魂,这些解释都没有任何科学共同体承认,而是来源于娱乐性的自媒体。可以说,它们都是伪装为“科学解释”,本质上还是骗局和伪科学。)

3,科学还不够发展到极致。既然没有到极致,所以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玄学等科学以外的方法赖解释。我相信,玄学的层次要远远高于科学。

(“怀疑探索者”按:科学能不能发展到“极致”,与科学“不能解释”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东西科学暂时不能解释,是由于缺乏资料,或者原本就不存在。科学有自己的研究范畴,不能随便乱解释。比如,你说地狱的一个保龄球有800千克,请科学来解释。但是,科学不承认超自然和形而上学,对它们的看法是,这些都是多余的假设,所以根本不会也不必去解释它们。

还有人说,地球上的科学没有资格解释无穷的宇宙。可惜,它们还是不能理解科学。科学是寻找一种事物的本质规律,比如,知道一粒盐的原子排列的顺序和规律。虽然宇宙很大,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物理规律的,宇宙不是随心所欲的存在,否则物理规律就会随随便便被打乱,这个宇宙将无法理解。实际上,宇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宇宙的规律是确定的,不可动摇的。所以,宇宙是可以被探索和理解的。只要掌握了规律,一直探索下去,就能在人类理解能力的范畴内正确的描述宇宙。)

4,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索,科学不能否认未知。

(“怀疑探索者”按:科学的核心不是探索,而是寻求最可靠的知识。民科也是探索,但是探索的方向完全错误了也是白搭。我们当然要鼓励探索,但是更应该鼓励“合理的探索”。胡适曾经说过,科学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实,更加合适的方法是,“合理假设,小心求证”。最高的想象力是有制约性的。

对于“否认”,很多人也不能做正确的理解。实际上,科学是否认已知,而不是否认未知。已知的,很多都来源于个人的经验或者主观体验,甚至还包括了古老的传说。但是,这些往往都是不靠谱的,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认知缺陷。比如,很多人口口声声的说自己看见了“灵魂出窍”,其实不过是他们患有一种精神疾病而已。

而否认已知,就是科学已经对这些“已知”的“现象”早就研究和解释清楚了,可以判断某一个事物是不存在的。比如,科学判断心灵感应是伪科学,是不存在的。这个就是科学上的已知。很多人认为心灵感应是科学还不能判断的未知,这仅仅他们的一厢情愿。实际上,科学早就对心灵感应之类是已知的,那就是,它们不存在。

那么,科学会否认什么呢?这里要重点说明,对于真正的未知,比如“磁单极子”之谜,“大统一理论”之谜,科学从来不否认它们存在,即说磁单极子是不存在的,或者武断的说,永远不可能让四大基本力统一。科学否认的,是已知。或者,科学认为某一个说法是“多余的假设”,没有必要去定义它的特性。因为它们根本不属于“未知”的范畴,而是属于“多余的假设”的范畴。)

5,科学也是一种迷信,我们不能迷信科学。

(“怀疑探索者”按:迷信是没有理由的相信,而科学恰恰是追寻理由的地方。科学把道理讲得如此明白,让你觉得不相信就未免太傻。所以“迷信科学”或是“科学迷信”就像“方的圆”或“圆的方”一样,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概念。只有受教育程度所限,无法理解科学道理的人,才会把科学看得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说出“科学迷信”这样不通的话来。

有人辩称:“科学不是迷信,但一味赞同科学的态度就是迷信”。

其实,科学是最动态、最开放的方法体系,科学不等同于科学理论,科学没有不能研究、谈论的禁区,“一味赞同”的态度,绝非是科学所提倡的态度,最多是科学素养不高的人盲目信任某个科学理论,或者盲目信任某个权威人物、权威机构——而科学理论如果具有缺陷,不管多久总是会被后来人所修正。

所以“一位赞同”对“维护”科学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这种“一味赞同”,恰恰是科学本身最加以反对、批判的东西,“一味赞同”正是脱离科学的本意,怎么会是迷信科学呢?

温伯格在《湖畔遐思:宇宙和现实世界》中做如下阐述:

在科学上我们也有我们的伟人,如爱因斯坦,他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我们并不会将他们视为永远正确的圣人。对于那些平时尊重独立思想和正视矛盾,即特别是在涉及宗教问题时爱默生所推崇的人格的人来说,科学上的例子对传统宗教中的权威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个世界需要有偶像,但圣人可以少些。

前面已经知道,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科学不是万能,有其局限性,不能包打一切。那么,对科学的“盲目信赖”会不会存在呢?比如说,看见“科学界”某些人说某个事物是对的,就一致拍手称好。

其实,这种“信赖”与科学无关。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只认证据和事实,把权威看的一钱不值。任你是名校长、大科学家、名牌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超级大国总统,如果拿不出可以检验的让人信服的证据,我们就一概保持怀疑。与之相反,迷信不要证据,服从权威。

我举一个例子:

有“真\伪专家”打着科学的旗号兜售所谓的“高科技保健品”,比如“离子水”,普通民众由于缺乏科学认知,一看,嗷,是“专家”推荐的,似乎“很科学”,便选择了盲从。

其实,民众对之迷信的本质是“缺乏判断力——迷信伪装成代表科学的权威”。说穿了,还是迷信了“个人权威”。

不管这些“专家”是不是真的,也许他是一个名流,但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证明其推荐的保健品确有疗效,我们就不认可他的说法——不管他是教授、院士还是部长——这样才是不迷信的态度。

由于科学素养不高,错误迷信“个人权威”的行为,恰恰不是迷信科学,而是脱离了科学。而科学精神就是保持对“权威”的质疑,是“动态开放的方法”,科学本身恰恰最不迷信任何权威,把权威看得一钱不值。再说,伪保健品本身与科学无涉,就是迷,也不会是迷信科学,而是迷信伪科学。

所以,“迷信科学”本身就是一个语言思维逻辑上的悖论,正确的表达是“迷信了披着科学外衣的权威”,而科学只信服证据,不迷信权威(包括科学家),把拿不出确凿证据的权威看得一钱不值,迷信权威这样的态度是被科学精神所严厉批判的。

朱清时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他是一位有贡献的化学家、高居中科院院士,但他宣传迷信和伪科学。虽然他是某个研究领域的专家权威,但支持朱清时的仅仅就是宗教徒、玄学爱好者,没有一个严肃的科研工作者认同他的观点,科学界对他的言论多予以批评,他的院士的帽子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原因就是科学界推崇的是证据,认事实说话,而不是认帽子说话。)

文/怀疑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