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南方城市迎战台风,这一次,我们变成了新闻的“主角”。因为台风“巴威”,让辽宁真正第一次与台风交锋。

那么,“巴威”是怎么来的?

可以举个通俗点的例子

就像我们这边冬天滚雪球

越滚越大

最开始,“巴威”还不叫“巴威”。8月15日,在太平洋上关岛东南附近被发现,它只是个低压区,逐渐西行至关岛西南,又移向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洋面。

越滚越大后,8月22日,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随后日本气象厅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2008,并将其命名为“巴威”。

这里插入一下台风命名的事儿!

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可以公开地戏称。

但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命名的方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14个国家各取10个名,凑成了140个台风的名称表。所以,“巴威”并不是首次出现,历史上已经用过几轮。

大家关心中国大陆所取的台风名,十个分别为: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后来“龙王”已由“海葵”取代。

再回来接着聊

8月22日17时许

中央气象台将“巴威”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24日2时许

又将其升格为台风

所以,不是所有的风都能叫台风,毕竟台风是有门槛的。就像之前所说,开始可能只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分六个等级:

热带低压指最大风速6-7级(10.8-17.1m/s)

热带风暴指最大风速8-9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指最大风速10-11级(24.5-32.6m/s)

台风指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强台风指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指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16级(≥51m/s)

专业上台风指中心附近平均风力达到12-13级的热带气旋

8月24日,“巴威”升级为台风。事实上,8月25日晚,“巴威”已升级为强台风,目前尚无减弱迹象,据预报今天夜间会有减弱。

画重点,直白说,这次来辽宁串门的“巴威”亲戚,一度仅次于超强台风,实力属于二把手的风。

不过据预测,真正登陆的时候,中心风力为12-13级,属于三把手的台风。但这对辽宁来说,却是第一次!!!以前来过的充其量是风暴。

12级风是什么概念?俺也没见识过,不好直观说。今天下午特意请教了一下气象部门的专家,答复是这样:一般的城市绿化树被掀倒,建筑工地塔吊被掀倒也是有可能的……

好吧,自己品!

不少网友留言,说过去台风见辽宁带拐弯跑,这次没有“通关密码”,同样进不来。愿望是好的,但防范还是得有的。

接下来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台风之“最”

感受一下台风的威力

01

最早、最晚生成的台风

我们都知道,台风一般生成于赤道附近的热带洋面,并且主要集中在夏季。那么一年中生成最早和最晚的台风,你知道在什么时间吗?

最早生成的首个台风:1979年第1号台风“爱丽斯”,确实是个“急脾气”,在新年第一天早上8点,就宣告了自己的诞生。

最晚生成的末个台风:2000年第23号台风“苏力”,就赶上了当年的“跨年晚会”!

“苏力”在当年12月30日8时生成,在海上过了新年后,于次年1月5日减弱消失。

02

移动路径最复杂的台风

在西太平洋地区,台风移动大致有三条路径:西移型、登陆型、转向型。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它旋转,它跳跃,它终于迷路了!

其强度经历了两次加强和减弱,路径发生了5次显著转变,其中包括4次180度转向,在海洋与陆地间画出多个圈圈!

03

近60年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

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个等级。

我们平时所说的“台风”,是指强度达到热带风暴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

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于当年7月12日14时生成;18日15时30分登陆海南文昌(17级以上,70米/秒,890百帕);18日19时30分再次登陆广东徐闻(17级以上,62米/秒,910百帕);19日7时10分第三次登陆广西防城港(15级,50米/秒,945百帕)。

可以看到,“威马逊”前两次登陆时都达到超强台风级,就连第三次,也是以强台风之姿登陆广西。其强度可见一斑!

04

最“长寿”的台风

统计显示,台风的平均生命史约为148小时(约6天)。也就是说,多数台风会在6天里走完它的一生。但不包括下面这个:

1972年第3号台风“丽塔”:这位台风中的“长寿者”,在当年7月7日20时生成后,先后在山东荣成和天津塘沽登陆,随后穿过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总共历时540小时(22.5天)才减弱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台风“丽塔”从生成到取消编号的过程中,甚至生生“熬死”了当年比它更晚生成多个台风!

05

台风共存之最

“多台共舞”是尤为壮观的场面,几年前,我们就曾经历过。

2015年,台风“灿鸿”、“莲花”和“浪卡”一字排开。其实,全球各海域均存在多个台风共存的现象,西北太平洋为全球多台风出现最多的海域。

统计显示,1960年出现过更为壮观的“五台共存”现象。

这里还有一些台风大数据

一起来看看

台风巴威在什么位置了(台风巴威这次咱聊个透)(1)

台风巴威在什么位置了(台风巴威这次咱聊个透)(2)

台风巴威在什么位置了(台风巴威这次咱聊个透)(3)

下面这些有关台风的知识点

你得知道

台风巴威在什么位置了(台风巴威这次咱聊个透)(4)

台风巴威在什么位置了(台风巴威这次咱聊个透)(5)

台风巴威在什么位置了(台风巴威这次咱聊个透)(6)

台风巴威在什么位置了(台风巴威这次咱聊个透)(7)

(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中国气象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