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到荣国府发生在《红楼梦》的第三回。在这一回的情节中,曹雪芹向读者展示出了贾雨村对功名的在意,也从细微之处向我们展示出了林如海对黛玉深深的父爱。另外,小说通过黛玉的视觉,展示出了人口众多的荣国府的富裕,府中的人物也逐渐在小说中亮相。

贾雨村痴迷于仕途

贾雨村一直就是一个向往功名的人,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为了黛玉的老师,也靠着林如海给他的举荐信得到了贾政的赏识重新谋得官职。《红楼梦》第三回中,贾雨村一得到自己有机会重回官场的消息,便已经心花怒放。

红楼梦23回印象最深的点(红楼梦系列第三回)(1)

其实在封建社会中,贫寒学子想要有出头之日,大多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像贾雨村这样被革职的官员,想要重新回到官场,也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况且一经革职的官员,今后的日子可能也并不好过。

不难理解为什么贾雨村知道自己有机会再入仕途会如此高兴了,毕竟他又有了一次为官的机会。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能够看到,封建社会中不少人觉得能够成为朝廷命宫是一件能够光宗耀祖的事情,贾雨村应该也有这样的念头。

当贾雨村到了神京之后,整理了衣着便去拜访了贾政。贾雨村这样积极地拜访贾政,如同当初深夜上京赶考一般,迫不及待地想要重回官场,得到朝廷的重要。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贾雨村对仕途的痴迷。

红楼梦23回印象最深的点(红楼梦系列第三回)(2)

细节之处可见林如海爱女之心

小说中对于林如海的描写其实并不多,但是通过第三回中对林如海说话做事等细节的描写,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父亲对黛玉的关爱之情。就如同人们常说的'父爱无声'。

林如海在贾雨村尚未来找自己的时候,便已经为他写了一封举荐信。他之所以这样做,除了认可贾雨村的能力之外,也有希望贾雨村能够在黛玉进京路途中照顾她的想法:

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红楼梦23回印象最深的点(红楼梦系列第三回)(3)

贾雨村不过是黛玉的老师,而黛玉去了荣国府之后,贾母自然会对黛玉有所安排。林如海由于担心黛玉在上京途中无人照应,便建议贾雨村与黛玉同行。贾雨村受人恩惠,自然不好推辞。

天下间哪有父母不爱子女的呢?林如海如果自己能够照顾好黛玉,应该也不舍得将自己唯一的女儿送到贾母身边。可见林如海虽然没有将黛玉留在自己身边,但也是为黛玉的出行费了不少心。否则他也大可不必讨好没有官职的贾雨村,还送他礼物、为他践行。

黛玉至荣国府,初见宝玉等人

根据小说的描写,可以看出黛玉在贾母派人接自己之前是没有到过荣国府的,黛玉所了解的关于外祖母家的一切,都是听母亲说的。到达荣国府之后,黛玉难免会觉得拘束,不比在自己家自在。

红楼梦23回印象最深的点(红楼梦系列第三回)(4)

黛玉年纪不大,到荣国府后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生疏,当见到贾母之后,也多次因为自己母亲落泪。身处陌生的环境,身边也都是陌生的人,再加上离家对亲人的思念,黛玉也伤感不已。

见到宝玉之后,黛玉竟然对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宝玉对黛玉也是自来熟,一见到黛玉便问东问西,称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在宝玉摔玉之前,黛玉应该对宝玉都还颇有好感吧,她对宝玉也充满了好奇心。

宝玉的痴傻并不是空穴来风,他当着众人的面摔了自己的通灵宝玉,使得黛玉也为此紧张不已:

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

红楼梦23回印象最深的点(红楼梦系列第三回)(5)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不但看到了黛玉爱哭,也看到了宝玉痴傻的一面,也正应了当初赖头和尚对黛玉父母所说的话,不能让她见父母之外的亲戚。黛玉为宝玉摔玉而伤心,也可以看出黛玉的心思细腻。

结语

除了以上内容,小说第三回还描绘了黛玉与荣国府众人相见时的场面,突出了不少人物的性格特点。凤姐也是在与黛玉相见时,展示出了她处事圆滑,会讨人欢心的特点。到荣国府是黛玉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就此为我们拉开了四大家族的面纱。

对于本回,给小书最深的印象就是贾雨村对仕途的在意、林如海爱女心切以及黛玉初入荣国府的情形。四大家族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他们都是权势滔天的大家族吗?没看过小说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阅读小书的书评或者观看小说、影视作品等了解更多内容。

红楼梦23回印象最深的点(红楼梦系列第三回)(6)

以上内容便是小书对《红楼梦》第三回部分内容的浅薄见解,小书才疏学浅,望大家不吝赐教!

注:文章中部分内容引用《红楼梦》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