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县空城村历史 记者走访葛存壮故乡饶阳县东万艾村(1)

燕赵都市报驻衡水记者 孟宪峰 文/图

3月4日上午,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电影演员葛存壮因脑梗引发心脏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葛存壮1929年生于河北省饶阳县东万艾村,10岁时全家闯关东,迁往黑龙江齐齐哈尔谋生。自离开家乡后,葛存壮再没有回过。可他生前对老家一直有着一份牵挂。3月5日,记者来到东万艾村,为读者呈现葛存壮家乡的情况。

1

回忆: 葛老演了一辈子“配角”

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葛存壮曾塑造过一系列经典形象,其中尤以反派角色最为知名,比如《红旗谱》中的冯兰池、《小兵张嘎》中的龟田、《平原游击队》中的汉奸杨守业。

葛存壮生前接受采访,谈及这辈子最满意的作品,曾幽默地表示,“如果一定要问我葛存壮的代表作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儿子)葛优。”

从影60年,参与拍摄50余部影片,葛存壮演了一辈子配角,一直都在“客串”,戏多少都不挑剔,“甘当绿叶配红花。”

2

踏访:葛家旧址已什么都没有了

出衡水往北,沿着大广高速一路前行约50公里,即抵饶阳县城。

滹沱河从巍巍太行山奔流而下,一路向东,到了饶阳县城东北侧,主河道突然掉头向南,拐了一个直角弯,直奔武强方向而去。东万艾村便位于这个拐弯的地方,滹沱河东岸。

前往东万艾村,一路都是乡间的小水泥公路,只是到了村里的大街,才成了砖砌的路面。“这条街有十来年了,显得有些破旧”,东万艾村村主任刘保丰笑笑说。

东万艾村位于滹沱河泄洪区,所以民房的地基都很高。从街上望过去,两边的民房巍巍耸立,路面就像在沟底一样,很有地方特色。

东万艾村有130多户,530多人,其中葛姓人家只有10来户,不到50人。与葛存壮最近的本家是葛存壮的同辈兄弟——葛存乱,他有三个儿子,均在家务农。

刘保丰领着记者去看了葛家的旧址,经过七八十年的岁月剥蚀,葛家旧址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变成了一小片洼地,里面杂草丛生。

临行,记者专门去了滹沱河东岸。因为北方连年干旱缺水,滹沱河已经成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幸运的是,记者赶到时,安平县正在往下游放水,河槽里浩浩汤汤,显出大河奔流的壮观气象。

3

变迁:大棚葡萄让村里富了

葛存壮生前曾告诉家人,老家风沙盐碱,易旱易涝,因为生活穷困,才靠步行、马车离开家乡闯关东。

如今的东万艾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保丰说,东万艾村的青壮年并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种地。因为在家里种地的收入,比出去打工的收入要高得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万艾村的乡亲们就开始了大棚种植的尝试,“西红柿、甜瓜、桃、杏都尝试过。”直到2000年以后,靠种植“维多利亚葡萄”、“乒乓球葡萄”才慢慢打开了市场。

“原来是我们到北京、石家庄、德州找销路,现在是外地客商直接到田间地头来找我们”,村民孙勇占指着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的葡萄说。

在东万艾村,除了道路两边一排排的温室大棚,葡萄经纪服务和葡萄包装纸、葡萄筐的售卖等招牌也随处可见。在这里,大棚种植葡萄正在形成产业。

“温室大棚葡萄一亩收益在6万元左右,一个家庭一般有两三个大棚,多的可到十来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是很平常的”,刘保丰说。

4

牵挂:葛老离开家乡后时刻挂怀

自从10岁离开家乡后,葛存壮再没有回过老家。但是葛存壮对家乡的牵挂却一直萦绕在心。

上世纪80年代,葛存壮曾在北京接受过衡水日报记者的专访,他愉快地回忆了少年时到滹沱河河滩里割草、逮蚂蚱、放风筝,在河里扎猛子、摸鱼、划船等往事。

2005年,本报推出“百年电影·河北映记”大型系列报道,当记者侯艳宁打电话到葛存壮家中时,“听说是家乡媒体,老爷子很开心。”后在飞机上巧遇,“葛存壮还关心地问上次的采访素材够不够。”

后来,饶阳县在北京举行招商推介暨同乡会,葛存壮也欣然参加。

2014年,河北日报保定记者站站长葛西劝与葛优在动车上偶遇,因为同为饶阳老乡,两人热烈地攀谈起来。葛优对家乡的情况很感兴趣,详细询问了乡亲们的房子、收入、交通等情况。

葛西劝劝葛优一家回老家看看,葛优回复说:“我们商量一下再说,谢了。就怕搞大动静,千万别。”

如今,从东万艾村走出的葛存壮,再也没有机会亲眼看看老家的样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