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师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因此古人心目中的师生关系乃是社会伦理网中极为重要的一维。正所谓“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传统的礼法秩序下,师生关系被视为父子关系,因而师生恋并不被允许。直到近代随着新思想的涌入,这种现象才开始出现,从民国开始便有不少名人娶了自己的学生。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1)

1、温庭筠与鱼玄机。这是古代极少数的师生恋个例(有传说成分)。鱼玄机的父亲乃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玄机母女生活无依,只好帮着一些妓院洗衣谋生。而温庭筠则是一个极为风流的才子,于是温庭筠便和鱼玄机在这种情况下相遇了。温庭筠见年仅十一岁左右的鱼玄机聪明伶俐,于是便收其为弟子,教其读书写字,顺便照顾其母女生活。后来,温庭筠前往异地为官,鱼玄机这才发现自己爱上了老师,于是接连修书表白心迹。不过,温庭筠虽然风流,时常和鱼玄机写诗相和,但他也不敢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拒绝了鱼玄机,并将其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2)

2、徐悲鸿和孙多慈。“慈悲之恋”乃是彻头彻尾的师生恋,孙多慈于1930年9月在宗白华的介绍下成为艺术专修科旁听生,而当时已经名声大噪的徐悲鸿则是美术系主任,并经常亲自授课,孙多慈逐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很快发现了孙多慈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于是对其格外用心培养,并为她个人画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悲鸿和孙多慈开始出现超出师生之外的关系,而这引起了徐悲鸿太太蒋碧薇的不满,并一直试图挽救婚姻。除了蒋碧薇之外,徐悲鸿和孙多慈的感情还遭到了孙父的反对,徐悲鸿之后应邀去印度讲学,孙多慈则迫于父命嫁给了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而徐悲鸿则在数年后与蒋碧薇离婚,并和廖静文结婚,两人最终还是未能修成正果。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3)

3、鲁迅和许广平。鲁迅的母亲曾经为其安排了一门婚事,虽然鲁迅对这桩婚事不满,但还是娶了朱安为妻,且终其一生也未与其解除婚姻关系。1920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许广平则于1922年考入该校,就读国文系,并成为鲁迅的学生。1925年,女师大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许广平便是这次学潮的骨干,为了探讨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从此之后,两人的感情开始升温。1927年1月,鲁迅前往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则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开始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同年10月,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不过,由于朱安的存在,两人始终没有成婚。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4)

4、蔡元培和周峻。周峻本是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名学生,她直对蔡元培抱有一种敬佩和热爱的情感,因此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第二任妻子已经去世三年的他决定续娶,而他一共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是年龄越大,三是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于是,周峻就此走进了蔡元培的生活,1923年7月10日,两人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十天,蔡元培和周峻便携子女前往欧洲学习。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5)

5、沈从文和张兆和。1929年,沈从文被胡适聘请到上海当老师,张兆和则是该校的学生。张兆和的父亲乃是安徽富商张吉友,18岁的张兆和便在中国公学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由于家庭富裕,再加上才貌双全,因此张兆和并不缺乏追求者,而张兆和更是为这些追求者编排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等称号,作为张兆和的追求者之一,沈从文曾被张兆和的二姐取消为“癞蛤蟆第十三号”。1930年,胡适辞去中国公学校长一职,护士离开之后沈从文也不能再继续任教,离开之前的他希望自己和张兆和的关系能有一个结果。在胡适出面之后,张兆和最终默认了沈从文对自己的追求。1932年,沈从文到苏州看望张兆和,并向张家提亲,在沈从文的坚持之下,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的感情。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相伴终生。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6)

6、陈潭秋和徐全直。1921年7月,陈潭秋在上海参加了中共成立的“一大”之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前往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教。而徐全直不仅是该校的学生,而且是女师学潮中的骨干成员,由于两人的身份,自然少不了交流,最终日久生情,并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在“五四运动”期间,徐全直带头剪髻放脚,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参加“妇女读书会”,发动罢课斗争等等。民国十三年(1924年),陈潭秋和徐全直结婚。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7)

7、徐惠民和林淑华。林淑华原名方德闳,曾用名方健(建国后改名方健明),她原本是封建家庭中的千金小姐,而出身贫寒的徐惠民则曾给林淑华做过家庭教师,两人就此相识、相恋。然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除了贫富的差距,还有吃人的封建礼教,但最后两人还是冲破重重阻挠,走到了一起。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林淑华曾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生死恋》,描述了自己与爱人徐惠民相识、相恋、抗争、结婚直至爱人患肺病去世,她独自抚育遗孤的全过程,小说后来在上海《伉俪》月刊连载,作品情真意切、字字血泪,深受读者喜爱。

历史上有几种师生恋(历史上的那些师生恋)(8)

余秋雨和马兰

除了以上几对之外,近现代的师生恋还有余秋雨和马兰、李双江和梦鸽,黄磊和孙莉,张行和尹旎,杨振宁和杜致礼,杨振宁和翁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