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说谎。那我在说谎吗?

数学中存在许多有趣的悖论,说谎者悖论就是有名的一类悖论。

“所有的科莱特人都是说谎者”,艾普蒙尼迪斯因说了这样的话而出名。可是艾普蒙尼迪斯自己也是科莱特人,那么他的这句名言你应该相信还是不应该相信呢?

艾普蒙尼迪斯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传奇诗人。他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欧文(W·Irving)写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Rip Vam Winkle)中主人公的原形。在这个神奇故事中,他曾一觉睡了57年。

说谎者悖论上帝悖论(说谎者悖论)(1)

我们假定说谎者总是说谎,而诚实的人总是说真话。那么,艾普蒙尼迪斯说“所有科莱特人都是说谎者”从逻辑上来看便是自相矛盾的。假设艾普蒙尼迪斯是个诚实人,那么他的名言便理所应当是正确的,可他自己也是科莱特人,所以也定是说谎者;假设艾普蒙尼迪斯是个说谎者,那么他的名言便是错的,即科菜特人不是说谎者,所以他也不是说谎者。总之,无论怎么推理你都逃不出悖论的怪圈。

说谎者悖论上帝悖论(说谎者悖论)(2)

古希腊人常常对一些文字叙述很完美、形式上看不出什么破绽而实际总是自相矛盾的问题感到迷惑不已。禁欲主义哲学家克里斯普斯曾写过6篇著述,试图对说谎者悖论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没有一篇存世。古希腊时期克斯诗人菲勒特斯,他瘦骨嶙峋弱不禁风,据说曾在鞋里放一块铅。以免自己一不留神被大风吹走了。他担忧自己因此悖论而未老先衰。在《新约全书》中,圣·保罗在给提多的书信中再次重复了这个悖论:

科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科里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这个见证是真的……

《提多书》1:12-13

我们不知道圣·保罗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他的话本身就是个悖论。

说谎者悖论上帝悖论(说谎者悖论)(3)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其最简单的形式是:“这句话是错误的。”你说它是对的吗?如果是,它就是错的;你说它是错的吗?如果是,它就是对的。像这样的矛盾怪圈实际上大量存在,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

这种悖论的特点是语言描述的内容即是自身。为什么这种形式会使悖论这样简洁明了?因为它剔除了所有冗言赘句,不论你从说谎者的角度还是从诚实人的角度开始推理,结果都是一样的。

说谎者悖论上帝悖论(说谎者悖论)(4)

当然这类悖论还有很多变形。伯特兰·罗素曾一本正经地说哲学家乔治·爱德华·摩尔有生以来只说过一次谎话。就是当有人求证于摩尔是不是总说真话时,摩尔想了一下说:“不是。”

说谎者悖论上帝悖论(说谎者悖论)(5)

许多故事因为有“说谎者悖论”而变得妙趣横生。我最喜欢的是邓萨尼勋爵撰写的《信誓旦旦》。这个故事收在邓萨尼勋爵(Lord Dunsany)的选集《亥维赛层鬼怪幻想录》(The Ghost of the Heaviside Layer and Other Fantasies)中,这个选集并不很有名。在这个故事中,邓萨尼遇到了一个号称永远说实话的人。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这个人在一个聚会上遇到了撒旦,两人做了一笔交易,撒旦让这个球技最差的家伙今后在俱乐部中打球总能一杆进洞。久而久之,人人都怀疑此人有诈。便把他从俱乐部赶了出去。故事的结尾邓萨尼问这个人:“撒旦得到了什么好处?”这个人说:“他敲诈了我,夺走了我永远说实话的能力。”

那么他说的是实话还是假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