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的班主任,前阵子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说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商讨确定“自主发展目标”:

陪孩子做这几件事孩子很开心(想陪娃定个小目标)(1)

就是制定个小目标,然后每天去坚持,慢慢养成好习惯。

这是好事儿啊,和小叶子商量,她说想当“收玩具星”,我觉得不错,可以就填这个。

想着完善些执行细节再提交,却没想第二天再打开共享编辑页面的时候,我吓了一跳,简直是压力山大——

有20多个家长已经填完了,每个孩子,竟然都填了至少4、5项: 什么跳绳星、阅读星、钢琴星、围棋星、画画星、背古诗星、魔方星、足球星、英文演讲星、识字星……

陪孩子做这几件事孩子很开心(想陪娃定个小目标)(2)

吓得我也赶紧又问孩子还有没有别的“小目标”也想完成,她说还要加上“跳绳”、“画画”、“收书包”……我们也“卷”到4个了,哈哈哈~

只是,表格填写还有“如何达成”这栏啊,看着其他家长填写的内容,我陷入了思考,深深的怀疑列目标一时爽,最后多半会完成了个寂寞。

陪孩子做这几件事孩子很开心(想陪娃定个小目标)(3)

这些要么没考虑每天需要花费的时间,要么标准不清晰,我觉得与其洋洋洒洒写一堆,真不如就认认真真“完成”一个,体验“获得”和“坚持”带来的好改变,孩子也能更有成就感。

说说我是怎么和孩子一起列计划的吧,如果你也想孩子树立一些目标、养成一些好习惯的话,说不定会有些灵感。

目标制定最经典的方法,大家估计也听过,就是“SMART”原则:

具体的(Specific)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相关性(Relevant)

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什么时候完成(Time-based)

拿这个标准筛一筛:

“每天阅读”——不具体,最好有分钟。

“上课专注认真”——这不太好衡量,怎么才是专注认真、怎么才是做到了专注和认真。

“老师天天表扬我”——不算“可以达到的”,除非这是老师列的目标。

“每天看ipad”——这个有可能孩子会提,看什么内容、多久,需要有“相关性”。

“跳绳一分钟可以跳120个”——是什么时间之前完成呢?需要有截止期限。

当然,这是个一般意义上的目标衡量参考标准,咱不一定5条都能满足,但稍微注意下,很可能好习惯养成、目标实现的机会,就会大些。

我结合Smart原则,以及孩子实际执行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又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小叶子想做“收纳之星”,我思考、细化了这样一些问题:

1、一开始一定要简单:“你想先从哪里开始收纳整理呢?”

如果一开始就说整理全屋,估计孩子新鲜个一两天,后面就会变成我们的催催催、各种矛盾冲突了。

我想让孩子更有“我可以做到”的成就感,所以我们商量后,都同意,第一周先从卧室开始。

卧室主要和她有关的摆设,就是学习桌和一个书架,这样收拾起来,是不是容易多了? 第二周再扩展到书和玩具最多的客厅,给她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2、目标要具体、可衡量:“你都要收纳、整理什么东西呢?完成收纳的标准是什么呢?”

如果不和孩子提前讨论这个问题,那很可能出现“孩子觉得干净了、我觉得没有”——这种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所以我们商量好,“台面和地面干净、整洁;玩具、书、物品都送回了应该送回的地方、归好位了”,这是个我们肉眼都能看到、认可的标准。

3、松动空间:

每天都做一样的事儿,也会很无趣,我就讨厌天天打卡,想要更多的灵活性。

于是我们又讨论出,一周可以有一天,是不用收纳整理的(偶尔做个乱放乱摆的脏小孩,也没啥啊),可以自己选择,是哪一天;然后周末需要找一天,“来个大整理”。

陪孩子做这几件事孩子很开心(想陪娃定个小目标)(4)

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总结调整,我们约定好,一周复盘一次。

如果觉得这个目标执行起来有很多问题,比如时间不够、做得不到位,都可以一起商量,可以怎么办,及时调整计划和进度。

4、什么时间去完成呢?如何提醒自己呢?

我不想变成孩子收纳的提醒员、小助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她自己有个大致的概念,啥时候去完成。 小叶子一开始说,回家就做。

我说,“嗯,那如果你之后又玩起来,摆上了新的东西,怎么办呢?”

陪孩子做这几件事孩子很开心(想陪娃定个小目标)(5)

她想了想,“那我睡觉前整理!” “可以”,我又问她,怎么提醒自己呢? 她说,“就是睡前呀!我就知道啦!”

哈哈,这可不一定,其实也可以邀请孩子画下来、写下来、贴出来,咱实在没办法要提醒的时候,也能少说话、指指就明白了。 还可以约定一个俩人都能懂的小手势、小信号,我们一比划,孩子就明白。

5、还有哪些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你能提前想到什么好办法呢?

这个每个家庭也不一样,比如孩子在干别的不想动弹、或者发脾气之类的,都可以提前邀请孩子想想办法。

陪孩子做这几件事孩子很开心(想陪娃定个小目标)(6)

我们家有一个很实际的、我特别邀请小叶子提前思考厘清的问题是:如果书、玩具、物品不是你拿出来的,是弟弟、或者其他人,你要不要也把它们收好? 达成共识:也要收。哈哈,这可避免了一个“大”雷啊!

6、正向反馈:孩子可以获得什么鼓励呢?

好体验会激发好行为、好创造,孩子阶段性做得不错,可以给孩子一些鼓励,比如兑现心愿清单上的礼物、或者一个拥抱、一次孩子心心念的合家欢活动。

不过,不要整成交换、好像是为了得到礼物才做哈,让孩子去感受到,定时整理、每天其实不用花费多长时间、各种东西也好找、还有咱们的赞美,这些也都是在赋能好体验。

其实定目标的核心,就是在“轻推”孩子,向前一步,所以步子真不好迈太大:

如果常常定计划、又常常完不成,反而会慢慢形成“习得性无助”,要么皮了无所谓、完不成就完不成,要么会自我感觉不太好,“我怎么总完不成呢?”

有意思的是,在家长们纷纷提交了4、5个目标后,老师后来也专门委婉建议大家,精简到1个目标就好。

和小叶子反复核对,她最终决定、也是最近两个月真的每天都有在坚持的,就是跳绳,真的要成为一个“跳绳星”啦!下学期,可能再到完全由自己收好物品的习惯。

慢慢来,或许乍一看不咋闪耀,但长期主义者,却往往能走遍万水千山:)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manchengzhang123

个人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