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多次在头条发送关于心肺复苏的视频,但是本人还是觉得很有用,尤其出门在外,每个急救本领,只能眼睁睁看着突发猝死、溺水者死去。所以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次心肺复苏术(CPR)。视频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

主要内容
  1. 为什么要进行早期CPR
  2. CPR/CPCR的分期
  3. 基础生命支持步骤
  4. 复苏有效指征
为什么要进行早期CPR

大脑对缺氧很敏感,一旦心跳骤停

>3秒,会出现头晕

>10-20秒,会出现晕厥或者抽搐

>30-45秒,会出现昏迷,瞳孔散大

>60秒,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分钟,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

>10分钟,脑细胞死亡

生命链:呼救——心肺复苏(有条件者快速除颤)——专业人士施救

CPR/CPCR的分期

根据不同时间、场地以及施救人员情况分为三期

I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可以在院外和院内进行,施救者可以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是专业人士,所以老百姓应该掌握。

II期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在院内由专业人士进行,使用药品和器械

III期心肺复苏——复苏后/延续生命支持

在前两期成功恢复患者心跳和呼吸之后的措施,当然也只能在医院内进行。主要对脑细胞的保护和病因治疗,医院内常用的是冰帽的应用。

基础生命支持步骤

遵循C-A-B-D规律

C:胸外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D:尽早除颤

操作步骤

判断意识:拍肩膀双手双耳呼叫,做压眶反射/掐人中,判断患者的意识情况,是否昏迷,是否有呼吸心跳停止。

寻求帮助:呼救,打电话(旁人,120)。

记录抢救时间。

检查颈/外伤:在判断颈动脉有无搏动的同时,应该注意有无头颈部的外伤。

摆正体位:头、颈、脊柱呈一线,整体翻转。

松解衣领裤带

C=胸外按压

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

定位方法

  • 中指摸到胸骨上窝顺时旋转90°;
  • 双侧肋弓交汇处上两横指;
  • 两乳头连线中点,适合成年男性,也最为常用

正确的胸外按压

  • 背景:身下垫硬板
  • 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
  • 放松——完全反弹;
  • 速度——大于100次/分;
  • 重力——肘部垂直90度,身体前倾,以施救者上身重量为重力;
  • 深度——大于5cm;
  • 接触——主力掌跟;
  • 按压:通气=30:2;
  • 关键——连续按压减少中断(替换:5轮/次,经行五轮后就应该换人)
A=开放气道

清理呼吸道

头偏向一侧

开放气道

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假牙

开放气道的方法

护士心肺复苏详细操作(护士实操课程--心肺复苏术)(1)

其中B方法也叫拉颌法,在国际上比较推荐,能够保护患者的颈椎

B=人工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

一看胸廓起伏,胸廓有起伏表示气道无梗阻,是通气有效的标志

二听呼吸音是否存在

三感觉有口腔或鼻腔无气流呼出。

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鼻(自愿),简易呼吸器,在院内一般选择简易呼吸器。

D=早期除颤

心脏骤停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颤-VF,短时间内VF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是除颤,随着时间的延迟,除颤成功率会迅速下降

强调时间:院内8分钟,院外5分钟

目前我国院外的除颤器配比欠缺,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因此除颤多数情况下还是在院内使用。但是具备除颤(AED)的公共场合应该积极使用除颤仪。

复苏有效指征

自主呼吸恢复:可见胸廓起伏,听见呼吸音,呼吸道(口腔、鼻腔)有微弱的气流呼出

脉搏: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血压: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

循环:肢端由冰凉转为温暖

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

面色:转红,紫绀消失

神志:转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