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率团访问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拜会主要领导、推进校地合作项目、考察地方研究院建设,并出席选调生座谈会,大动作频频。

名校布局地方,双赢之举。以深圳和青岛为代表的东部城市,吸引了大批高校相继落户,异地办学。

地方出资出地,全力支持高校发展,而名牌大学落户,也能让地方高教迅速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但随着政策转变,官方明确表示原则上不支持、不鼓励跨城市跨省建设新校区。没搭上异地办学这辆顺风车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高校,只能黯然神伤,等待下一个突围的机会到来。

而其中,最为紧迫焦灼的,是西部高校。

西部高校,相继东进

上个世纪80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鼓励老牌实力院校采取’下蛋‘办法,举办分校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相继成立,开启了异地办学的先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西部“东进”较早、也是动作最频繁的高校,先后在深圳、宁波、昆山、芜湖和青岛等各地辗转筹建研究院。

随后跟进的,还有西北工业大学,占地1776亩的太仓校区将于今年6月完成一期校园建设并投入使用。

西部7所“985高校”中,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继布局东部等地区,抢占一席之地。

兰大是211还是985学校(西部8省唯一一所985)(1)

在2018年撤销南通基地后,兰州大学也放出了布局南部的消息:兰州大学与南京市溧水区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南京设立“航空集成电路与新材料研究院”

西部没落,东部崛起

兰州大学,是“黑河—腾冲”线以西、占64%的国土面积上唯一一所双一流重点大学(A类),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作为“西北学术明珠”的兰大,曾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那个年代,无论兰州还是兰大,都是春风得意。

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变革带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变革。东南腾飞,西北沉寂。

近年来,兰州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其他985高校。区位劣势,导致兰州大学一直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资源落后的发展困境。

“是在北上广上普通211,还是去甘肃上985?”,这样的提问扎了不少人的心。

异地办学,无奈之举

高校的发展,极大地依赖所属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西部高校自办学起,就面临着“先天不足”的发展困境。

经费,是限制地方高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深圳大学2020年的经费预算高达60.86亿,而入选“双一流”的省属高校西北大学仅有8.45亿元,捉襟见肘。

在现有办学基础上,以江苏、山东、云南和甘肃为例,无论是师资力量、图书馆藏,还是教师数量和固定资产方面,中西部地方的高等教育办学基础条件都远远落后。

兰大是211还是985学校(西部8省唯一一所985)(2)

经济落后还导致中西部地区难留人才。

“孔雀东南飞”对于中西部地方高校而言,是一种切肤之痛。人才流动在市场化的当下是常态,但人才流动“只出不进”将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兰大是211还是985学校(西部8省唯一一所985)(3)

以中部某高校为例,2006年至2015年间共流失274名高学历教师,且外流教师年龄多集中在30-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正处于科研事业的上升期,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也影响学校的持续发展。

必须注意的是,虽然50岁以上的教师流失率较低,但这个年龄段的教师以教授为主,且多为学科带头人或课题的专业负责人,这类高水平人才的流失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的打击是致命的,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学科的持续生存与良性发展

异地办学,双方共赢

当清华和北大相继在深圳建立研究院,地处东北的哈工大高瞻远瞩,快速搭上了东南沿海高速发展的列车。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连续多年高考录取分数线节节攀升。“一校三区”的布局理念,让哈工大规避了各种因为地缘影响造成的不可控风险。

异地办学,受益的不仅是高校,还有地方。

地方要想办好一所大学并不容易,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引进知名大学落户,则可以借助校方的金字招牌和成熟的办学经验,起点高,见效快,不失为一条“捷径”。

深圳市政府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合作,通过研究院培育异地校区等方式,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实现了高等教育的“直线提升”。

兰大是211还是985学校(西部8省唯一一所985)(4)

深圳之后,苏州也走上了筑巢引凤的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相继设立苏州校区,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相继在苏州设立研究院。

▎西部高校,何去何从

异地办学所反映出来的本质,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扩张。

但从全国角度来说,高等教育的总量是一定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张的时机已经过去了,目前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高校异地办学,异地校区很难实现与校本部同水平、同标准的办学条件,平台移不动、师资难补平,更不用说靠历史积淀、传承下来的学校文化,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区位不占优势,就搬到发展良好的地区办学,治标不治本,最后的结果只会是高校扎堆办学,反而更加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

教育部明确表示,教育部对异地校区办学模式一直持审慎态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新的异地校区,彻底关上了中西部高校借“道”发展的大门。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建设教育强国,要建成教育强国就不能只是一部分强,而是东中西部都能得到均衡、充分的发展。东部经济发达,高教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弱后的中西部地区同样需要发展高等教育。

重要的是办好大学,而不是在哪里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