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搞不懂你们为什么动不动就删好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搞不懂你们为什么动不动就删好友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因为工作和生活,常常会加一些不是很熟的人的微信,但久而久而他们都沉到了通讯录底下,再也没说过话。每次删微信好友都是一个力气活,所以当“群删好友”上热搜后,网友才会那么兴奋。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觉醒来,人们都在删除微信好友。
一则关于微信如何批量删好友的攻略,不仅占据了热搜头条,也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感谢。
过去我们一个一个加上的好友,现在也将一个一个删掉。所幸微信提供了批量删好友的功能,为我们节省了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小时的删好友时间。
人们对批量删好友技能的关注,足以见得,我们现在有多少好友,正等待删除。
回想过去,网聊刚刚兴起时,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把现实中的朋友,添加为了QQ好友。我们更怀着对未知的憧憬和向往,把网络另一端素未谋面的人,添加在了QQ好友列表中。
而在智能手机步入生活后,我们的微信好友数量,则以更高的效率增长。甚至有很多人,看到别人数以千计的微信好友时,都会因自己的朋友太少,而感到恐慌。
时至今天,我们却在把这些好友,一个个删掉。
从加好友到删好友,我们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微信、QQ这些社交工具,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一、从加到删,社交筛选从本质上来说,社交是一个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进行筛选的过程。
无论是网络上的社交,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都是如此。
通过社交活动,人们希望得到满足的需求,主要有两个层面:物质需求、精神需求。
1. 物质需求
人类是群居动物,很难单独生存。
远古时期,我们就需要依靠部落的保护,才能战胜危险野兽。需要依靠其他人的捕猎采集,才能在自己没有收获食物时不至于饿死。协作生存已经出初具模型。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更难以只靠自己一个人生活:
不从事耕种的人,需要依靠别人生产的粮食来果腹。
不从事纺织的人,需要购买其他人生产的衣服来保暖。
我们付出金钱,买到物品,进行价值交换。看起来很简单,但这也仅限随处可见的普遍产品。
有一些稀缺价值,并不像奶茶店那样到处都能找到、交换到: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你该找谁帮忙?
有了合适的客户资源,你该去哪里寻找供应商?
工作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你该去找谁帮你解惑?
临时去寻找,不是不可以。但你很难以最高的效率,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而平日里的社交,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筛选合作伙伴的空间。
1)能力筛选
我们需要了解其他人具备哪些能力、哪些价值,以便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拥有解决问题的后备路径。
而了解别人的能力,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立体的,拥有很多不同的面,我们所了解的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
假如你的电脑坏了,明明邻座的同事就会修电脑。但你们从来没有聊过类似的话题,你也不知道他有这样一项技能,所以错失了这个机会,就很可惜。
对他人能力的了解,需要我们平日里来储备,而且需要通过社交来完成。
通过直接的谈话,通过朋友圈的交互,通过群聊时的发言,我们有机会获知,他,原来也会这个。
2)人格筛选
只有能力还不够,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人的人格,来判断他是否是合适的合作者。
一个人如果喜欢窥探别人隐私,就算他精通信息技术,你会让他帮你修电脑吗?
一个人拥有的商业资源很多,但总是挖空心思在合作伙伴身上占便宜。你拿到新的项目时,也不会第一个找上他。
我们需要通过平日里的为人处世,看到一个人是诚实还是欺骗,是利己还是利他。
通过平日里的沟通,无论是面对面的社交场合,还是电话联系,或者是微信、QQ的聊天、互动,我们对其他人进行能力、人格上的双重筛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并在需要的时候,找到拥有相应资源、能力的人,拿出我们自己的资源或承诺,与其进行资源互换,从而实现资源优化。
2. 精神需求
人活在世上,所需要的不只是物质满足,也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而社交,也能给我们提供精神交流,是我们避免孤独感。
但同样,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好的交流对象。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总会莫名其妙的对你发脾气。
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有的人一句话就可以逗你开心,有的人却只会絮叨,让你更加烦恼。
这些我们可以称之为“缘分”的东西,同样需要进行筛选。
当我们个一个人认识之初,只有简单的问候。
在社交的沟通、互动中,我们不断深入了解,知道了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模式。
我们会与那些合得来的人,建立更频繁的联系,分享快乐与忧伤、一起出去玩、成为朋友甚至是恋人。
这个过程里,合适的人,也是通过筛选而留下的。
所以,社交就是在做筛选。
3. 筛选过程
而筛选,本身就是一个从多到少的过程。
在社交筛选之初,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我们通过微信、QQ、电话号码,添加他们的联系方式。
而在逐步的社交当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适合交流、适合合作,我们会把他们留在好友列表中,频繁联系、适时合作。
我们同样也会发现一部分人,无论是性格古怪,还是所处圈子太远、完全没有交集,我们逐渐跟他们减少了联系,甚至不再联系。
这就是我们从加好友,再到删好友,所经历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与我们运营漏斗比较相似。不过不再是拉新、留存、促活、转化自运营,而是从建立联系开始,直到成为稳定伙伴。
从建立联系开始,与其他人不断了解,并在了解中,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如果感觉不错,就增加互动频率,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资源置换的合作,或是深度分享情感。而在经过合作后,那些合作愉快的人,就会被我们留下来,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这个筛选的过程,就像炼蛊一样,人注定是越来越少的。
留下来的是朋友,筛选走的是过客。
所以,当我们筛选过足够多的人时,必然有大量的人不再联系。
过去人们一直添加好友,就是在找寻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
而今天人们纷纷删除微信好友,就是在删掉那些筛选过后,不适合合作的人。
所以,人们批量删除微信好友,并非什么集体孤独症发作的社会问题,仅仅是社交中必不可少的真实需求。
而在社交筛选的过程中,QQ、微信等社交产品,就是时代进步,为我们提供的更优质的筛选工具。
二、社交工具,筛选工具从本质上来说,网络社交产品,其实并没有改变我们社交的本质。
从网络普及前,到网络普及后,我们同样是在社交中,持续进行着筛选,并在筛选之后,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资源,满足我们自身的物质、情感需求。
但网络社交产品的出现,让筛选过程的每一环节,效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继而,也促成了我们今天批量删好友的现状。
1. 建联
在运营中,我们都知道,只有拉新量得到保证,活跃、留存的用户才有数据基础。
而建立联系就像运营中的拉新一样,处于漏斗最开始的位置。如果我们没有去认识任何人,自然也不会和任何人成为朋友。
但认识一个人,也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
在没有微信之前,认识一个人,其实是件行为成本很高的工作。
追溯到没有信息科技的年代,如果你想要认识某一个人,你该怎么做?
当街拦住对方搭话,对方会不会与你长谈?
请对方吃饭,既耗费时间,又得付出金钱成本。
就算有朋友介绍,你都得拿着朋友的介绍信,去当面进行拜访。
往往只有见过了面,才能算是认识、建立了联系。
这些建立联系的方式,行为成本是非常高的。
尤其在你还不了解对方、无法判断对方是否是优质合作伙伴时,就已经为了和他建立联系,投入了行为成本。毫无疑问,这种投入是要承担风险的,如果对方不是合适的人,你的前期投入就颗粒无收。
而通过信息手段,我们可以用更低的付出、更少的精力,来与一个人认识、建立联系。
搜索对方的账号、手机号,添加微信。
朋友转介绍,只需要推送一张微信名片。
从申请到确认,整个过程有时只需要几秒钟。
这无疑赋予了人们更高的效率。而当效率提高后,人们就有机会,在同样的时间内,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寻找更多的社交可能性。
因而,是社交产品的便捷,推助我们添加了更多好友,也为日后批量删除好友埋下了种子。
2. 了解
在过去,想要了解一个人,何其复杂。
若是处在一个圈子里的人,你需要到处跟人打听。
若是完全陌生的人,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收集信息。
即使是与对方当面沟通,因为空间距离的问题,每次了解所需的成本也非常高。
这就造成,除了身边的人之外,我们很难对其他人产生太多了解。
空间环境,局限了人们的社交范围。
我们无法与一个相隔10里的人经常见面、沟通,他具备的多种能力、资源,我们或许只能了解其中一两个,他的为人是否正直,我们更无从判断。
没有积累足够的信息,在我们有需求的时候,也就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去进行资源置换。自然而然,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效率都非常低。
但微信,却提供给人们高效的了解手段。
通过头像、签名、朋友圈,你可以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所在圈子、兴趣范围、工作范畴。
与一个人进行沟通,从而对其了解,也只需要点开微信,主动发言。
从群聊当中,你还能观察到一个人如何对待其他人,看到他的更多面。
这样高效的手段,能让我们快速了解到更多人的更多信息,从而便于从中筛选对我们有价值的潜在合作伙伴。
而在这筛选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一部分人逐渐淘汰。
3. 活跃
当判断一个人具备合作潜质,我们就会逐步增大在其身上的潜在投资。
出于物质层面需求,我们一方面会与其保持互动,以便在有需要的时候,能更方便、更自然的找到他。另一方面,也会加深与其互动,进一步了解其能力范畴、藏在表面下的处事态度。
出于精神层面需求,我们也会增加与其的互动频率,逐步加深沟通话题的范围,从谈天气、谈交通,发展到谈工作、谈生活,在到谈情感、谈隐私,需要一步步的培养,积累信任感。
在这个阶段,若没有信息手段的协助,同样极为困难:
在古代,拜访一个远方朋友,可能需要长途跋涉。
即使是同城的朋友,每一次联系,也要耗费几个小时。
只有空间距离极近的人,才能保持活跃的互动,而且很多互动,都需要暂停正在从事的事情。去隔壁找邻居说一句话,也要放下手头正在做的饭,熄灭刚点燃的炉子。
而在有了手机、有了微信后,我们能够与合适的人,更高效的保持互动。
我们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每天保持联系。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只需要抽出几秒钟,就可以回复一条信息。
不止文字,我们还有表情、语音、视频等多样化的互动手段,让交流不至于乏味。
过去因为空间、手段,严重受限的人际圈子,在微信的延伸下,以几何倍率的拓宽。
我们能与更多人,保持高频率友好互动。
这不仅加快了我们对其他人深入了解其他人的效率,也加快了我们发现一个人本质的效率。
对于那些表面和善,但其实奸诈的人;谎称自己什么都会,什么人都认识,但实际上一无是处的人;装作很大方,但行为斤斤计较的人。我们能够更高效的,从我们的潜在合作伙伴群体中,剔除出去。
而断联、删除,同样也是对待他们的正确方式。
4. 合作
长期培养的潜在合作伙伴,在需求出现、机会合适时,就可以进行合作。
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资源置换,还是精神层面的深入交流,都是我们长期筛选所收获的成果。
但即便在这个阶段,若没有信息技术手段的协助,也非常难以达成:
想托友人办事,不仅要亲自去找,还有可能碰到朋友恰好不在、白去一趟、错过时机的窘境。
想与身处异乡的商人合作,要么得亲自跋涉前往,要么得派人送信往返,还存在着信息被别人盗取的风险。
一腔郁闷想和朋友宣泄,但朋友不在身边。
而有了微信,也包括电话、曾经的BB机这些更为高效的沟通手段后,人们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联系到目标,继而促成合作发生。
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存在筛选。
有的人平日里看起来什么都会,但在具体做事的时候却办不到;有的人你告诉了他一些心事,他却拿着你的事到处宣扬。
这些被我们看错的合作者,也会在尝试合作之后,被筛选出来。
而那些合作愉快的人,我们也会继续保留、继续维护、继续产生下一次合作。
而QQ、微信、手机的存在,就帮我们加速了这一筛选过程。
三、去粗取精纵观整个社交过程,从过去加好友,到今天删好友,其实并不是网络、微信的社交方式,对人们的社交态度造成了什么负面影响。而是社交本身就是筛选,微信也不过是这个筛选过程中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优质工具,它所做的,是让社交筛选的每个阶段,都变得更为高效。
更高效的筛选,自然也就意味着,能够筛选出更多合适的人,与更多不合适的人。
而那些不合适的人,即使不去删除,也不会再有什么联系。
再加上近些年来:
断舍离思想,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思潮。
2020年开始的疫情,让减少无效社交的生活,被人们快速适应。连逢年过节的相互祝福,都减少了许多。
网络媒体日益膨胀,人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去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也有的人进一步受到如微商的信息骚扰。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有了近一两年,人们断联、删好友的热潮。
而在这个删好友的过程中,微信同样贴心,准备了批量删除功能,提高了效率。
其实,去粗取精,并没有什么错。
无法给你带来任何帮助,却需要你不断劳神的社交,当断则断,该删就删。
多余的社交,不如干净的独处。
删掉的是过客,留下的是朋友。
你我注定,还是要继续从生命中,删掉越来越多的人。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