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梁静:“黄渤在拍摄《斗牛》的时候,拍摄一个牵着牛走过一片地雷区,被炸,牛卧下保护黄渤的长镜头。各部门都必须特别专注的配合,最终这一个镜头拍了将近2天,应该是拍了将近100条才完美完成。黄渤就说他是因为这个镜头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必须随时高度集中,随时保持最好的状态,因为万一牛演的比他好,导演一定会用牛好的这一条,那就太遗憾了,哈哈,这就是一个“论影帝是如何炼成”的故事,所以好演员只会想要好结果,过程累不累已经不重要,因为他知道对结果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作者:演员梁静(获梁静女士授权)
编辑:wang 先生
版式、设计:王巍
我出演的第一部影视作品是电视剧《女子特警队》,那会儿我只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影视表演几乎是没有多少经验的。但我非常幸运,第一部戏就遇见了一个特别会引导演员演戏的导演---陈胜利。他要求我们必须提前进部队体验生活,所有演员必须熟络起来才能开机。于是我坐了三天火车从北京到了成都,开始了前期准备。
看了剧本之后,我自己觉得并不合适出演郁郁寡欢的女一号铁红,似乎更适合演生动活泼的女二号沙学丽。可导演最初定的就是让我演铁红啊,怎么办?没办法,先体验再说吧。通过半个多月部队的体验生活,导演逐渐了解了真实的我,居然在开机之前主动提出让我来演沙学丽。我非常开心的接受了导演的角色调换,这对于第一次演戏的我减少了压力,因为角色与我本人相近,演起来就没有那么费劲。
说到这里,可以划重点了:导演准确判断演员的能力很重要。什么样的演员适合演什么类型的角色,判断对了,导演与演员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
正式开拍之后,因为《女子特警队》那部戏里只有三个是专业演员,其余的都是真正的武警指战员,这些非职业演员毫无表演痕迹的表演,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环境;导演呢,为了这些没有表演经验的演员,没有按常规分场景拍摄,而是选择按剧本的场次顺序来顺拍,也就意味着同场景多次进出。虽然这么拍增加了拍摄难度,但这种方式对演员保持连贯且准确的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划重点:也可以这么理解,有经验的导演会先全面了解自己的演员,再制定拍摄方案,甚至可以根据不同演员的状态来调整合适的拍摄手法,让演员能够在最轻松的环境、最自如的状态下完成导演需求的表达。再说一个小插曲,在拍摄过程中我的脚踝不幸骨裂,差一点就没办法继续演下去。但导演直接按照真实发生的情况把剧本给改了,我就真的拄着拐杖演了好几集戏。再划重点:这也是好导演的应变能力,不仅不会给拍摄造成伤害,反而加了一笔别样的色彩。
《女子特警队》带给我的不只这些。当时我一直觉得自己演的很好,可有一天导演突然跟我说:“你还不够走心”。我听完一下就懵了:“我还不够走心?您让我哭多少条我都哭的出来,还不够走心吗?”后来导演告诉我,很多时候演员光感动自己没有用,必须要借助一些技术和方法,让内心的感动外化,让外在趋于表面的动作内化,这样才能呈现有层次的表演、才能感动到观众。“走心”两个字当时对我来说非常抽象,但最终悟到其中的道理,为我今后的表演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很多导演都独具慧眼, 管虎就是这样一位。他擅长挖掘有天分的演员,能让好演员好上加好。比如:从来没有学过表演的黄渤 “小黄”。在老虎的挖掘和引导下,他顺利完成了《上车走吧》《黑洞》《生存之民工》等等经典影视作品,并且凭借跟管虎合作的第一部电影《斗牛》就获得了金马奖影帝。
除了会“看”,老虎也很会“说”。这个说指的就是沟通、跟演员聊表演。他清晰准确的沟通方式,能让演员快速领悟他要表达的内容。老虎跟演员沟通非常与众不同,特别擅长用一个字或一个词给角色定位。比如拍《老炮儿》的时候,刘桦跟老虎聊“灯罩儿”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老虎就用老北京话里的一个字儿“苶”(nie)来形容。“苶”指的是特别怂、没骨气、看起来没什么精神。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足够生动形象,刘桦听完立马懂老虎想要的角色是什么。基准找到了,后面就很好演了。
拍《八佰》的时候,老虎就用动物来形容每一位士兵的性格。比如: 张译演的老算盘是猫,贼滑、会看脸色;王千源演的羊拐是狼,冷酷、孤独;
姜武演的老铁性格像看门狗,平时狂吠不已、仗势欺人,遇事躲家里;欧豪演的端午是牛,温和敦厚,但善良坚韧且持久;
杜淳演的谢晋元是鹰,性高远而身孤傲,观察力准确至极;张俊一演的小湖北是马,他象征新生命奔腾不止,对外界充满好奇和希望.....
说到俊一,《八佰》是他的第一次演戏,难度这么大的情况下,他依然完成的很好,这跟导演的准确沟通是分不开的。就算十几岁的孩子不知世事,但在导演的引导下,他依旧可以知道做一个什么样的表情或动作,就可以达到导演要的东西。所以说回导演本身,划重点:导演一定要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突然想到其实我也做过导演,哈哈。2014年的时候,我给FIRST电影展拍过一个宣传片叫《治不好了》,用了黑白默片穿插字幕卡的形式,风格很夸张、荒诞,是向南斯拉夫国宝级导演库斯图里卡的《地下》致敬的一部作品,还被选为2014FIRST最佳开年短片。
当时请了很多导演朋友来出演,阵容特别强大: 管虎、张一白、曹保平、张元、高群书、 杨树鹏、唐晓白、 伍仕贤......当时在北京的导演朋友们能来的都来了!
拍摄时间很紧张,就只有一天。虽然做了简单的拍摄计划,但其实我也没那么清晰该怎么跟这些“大牌”演员说戏。最终在过程中我发现,这跟演戏一样,不能有杂念,必须要专注要自信、要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划重点:演员导演之间必须相互信任。这些大导演在做了我的演员之后,对我的要求是百分之百听从、一万个信任。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基础,加上所有导演幽默、诙谐、充满创造力的表演,于是诞生了这部独一无二的荒诞短片。
近几年,我一直在关注与扶持开发年轻导演的电影项目。但在扶持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划重点目:年轻导演实战经验实在太少。早年间多数大导演都有过做基础工作的经历,这是现在的年轻导演非常欠缺的。换句话说,现在做导演的门槛太低了,不愿意吃苦、不愿意从剧组基层做起,不愿意像游戏闯关一样逐步积累经验。因为经验不足,很难预判拍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没有预判,当突发状况发生时只能选择妥协,毫无准备的妥协就会导致整体丢分,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与演员的沟通。
所以针对年轻导演与演员的合作、在创作中避免踩雷,我也要划几个重点:首先,年轻导演一定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从基层学起。至少跟着有丰富经验的导演,做个2-3部的执行导演。因为执行导演是最直接锻炼沟通能力的,是帮助导演传递想法给演员、提高他们之间沟通效率的载体,就相当于导演和演员之间的传话筒。所以在“传话”途中,你不仅能学会导演想要什么,为什么要,怎么要?还能加速锻炼跟演员有效沟通的能力、说戏的能力,以及让各部门准确接收导演的信息。只有把跟各部门沟通的能力练好了,自己将来做导演才不至于浪费沟通和说戏的时间。
其次,学会给每一场戏提前画分镜头。提前这两个字非常重要!学会提前预览,看看这些镜头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和情绪,提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拍摄中才能知道哪些镜头能起到什么作用、哪些镜头必不可少,哪些镜头能把情绪推到准确的情节点上。因为在拍摄现场随时都会因为各方面问题产生变化,只有在你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些外来因素才不至于打乱你的计划和想法,才不至于乱了分寸。如果时间足够,建议年轻导演多拍不同角度的镜头,以便在剪辑时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来弥补一些在拍摄中遗漏掉的分数。
然后:希望年轻导演必须多学后期制作、后期剪辑。剪辑是影视作品的第三度创作。很多拍的不好的作品,最终可以通过后期剪辑和重新包装成功挽救回来。所以,导演必须知道什么是剪辑点、怎么去剪戏。通过后期剪辑,了解一场戏到底需要多少镜头量才能把戏讲清楚讲好看!如何通过剪辑,让之前拍摄的素材,最合理的剪出剧本里所需的表演、情感、节奏感和情绪,包括整体风格等等。
划重点:只有上了剪辑台的镜头才是有剪辑点的,所以拍摄过程中请别随便喊咔。虽然现在年轻导演都自己写剧本,但自己会写剧本其实只是成为一个导演的基础条件之一。但会写不代表就会导就会拍,这直接涉及到将文字转化成影像的能力,这个过程才是最难的。必须养成大量阅片的习惯,好作品经典作品反复看,反复研究人家的镜头设计、研究人家的镜头语言、培养正确的剪接意识。
前期准备都做好,真正到实操的时候了。
第一,学会让演员现场走戏,让演员和机器融为一体。走戏能提前发现问题、是让演员和各部门能提前做好各种准备的基础。导演和摄影师可以通过走戏知道演员有可能会演成什么样,他们能拍成什么样,如何用摄影机去帮助演员、如何借用演员表演的调度来帮助每一场戏达到所需的目的。这些最基础的因素都没有做到位,演员和导演就没有办法做到更好地融合。管虎导演的习惯是:每天拍摄结束,尽量带着演员一起去第二天拍摄的地方复景和走戏,提前设计好镜头和调度,保证第二天的现场时间不被浪费。
第二,千万不要把自己理解的角色强加给演员,必须给演员自己创作的空间。学会提前沟通,导演必须提前跟演员聊好人物基调、甚至表演细节。这些都应该是双方聊出来的,而不是按照任何一个人的意思来。对于演员,只有一切都提前聊明白,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才能杜绝不该发生的错误。
第三,千万不要机械地cue演员表演,而是注重用剧情和情节来引导演员。
举个例子:
【错误示范】
一男一女独处,女的给男的包扎伤口。
导演:她给你包扎的时候,你看她一眼,就看一秒,然后看向别处,数三秒之后再抬头看她三秒,然后再。。。
这样细节控的导演就是不尊重演员的能力,表演出来的一定没有真实情感,关键演员甚至都不明白导演让他们做这些动作是为了什么。
【正确讲戏应该是这样的】
一男一女独处,女的给男的包扎伤口。
导演:这是你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能闻到彼此的呼吸,你要忍不住抬头看她。。。
这些话虽然很抽象,但情绪准确传递,对表演是很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迅速熟悉演员的习惯。适度配合演员的表演习惯其实也等于让演员为你所用,翻过身来配合你。比如这个演员的激情戏(哭戏)几乎都是前三条最好,那就尽量保护好演员的情绪,尽量在前三条把所有景别的镜头都拍了。毕竟演员不是机器,很难保证每换一次景别情绪都是一样饱满。所以尽快摸清规律,准确的拍摄到演员情绪最饱满的表演,否则对演员的情绪、体力都是消耗。
划重点:导演想征服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清晰自己的想法。对演员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其实就是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定记住,想做导演和真正做导演之间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剧本是你写的、演员是你找的、你必须知道怎么拍,必须能驾驭一切,否则就别做导演。
也有年轻导演问过我,遇见资深演员、大牌前辈应该怎么沟通?其实演员和导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年轻导演和大演员合作,首先是尊敬,态度上尽量谦虚,其次是不卑不亢,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这点自信心必须有,人家是看了剧本才来演你的戏,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对你的一种认可。但如果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有困难达不成共识,尽量保证做到先按照导演的想法拍一条,再按照演员的想法拍一条,相互尊重。
最后,举一个演员特例:黄渤在拍摄《斗牛》的时候,拍摄一个牵着牛走过一片地雷区,被炸,牛卧下保护黄渤的长镜头。各部门都必须特别专注的配合,最终这一个镜头拍了将近2天,应该是拍了将近100条才完美完成。黄渤就说他是因为这个镜头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必须随时高度集中,随时保持最好的状态,因为万一牛演的比他好,导演一定会用牛好的这一条,那就太遗憾了,哈哈,这就是一个“论影帝是如何炼成”的故事,所以好演员只会想要好结果,过程累不累已经不重要,因为他知道对结果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导演也一样,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大银幕上没有机会给你解释,是因为演员不配合你才没拍好,是因为美术没布置好、道具没准备好你才没拍好,不配合也好,没准备好也好,都是你的能力带来的。一切结果的承受者就是你,就是导演。所以一定提前想明白,提前!!!结果最重要!!!
呃……不知不觉又说了辣么多。时间长了就了解我了,语无伦次是我的风格,多多包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继续加油吧,热爱电影的人们!
了解黑白文娱的精神基因,可以翻阅我们更多报道及案例。不要赞赏要评论,喜欢我们的态度和文章,就转发或留言给我们吧。
专访导演宁浩 《疯狂的外星人》:历史的猴,宁浩的轴
或许《好莱坞往事》,就是昆汀的《追忆似水年华》|戛纳报道
章子怡戛纳亲述:感激张艺谋导演一辈子
《飞驰人生》:你要度过怎样的一生?
北京文化重推《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的进阶与想象
专访周冬雨:天分、惊艳、高起点及回归
专访万玛才旦:我迷恋故事和人性的复杂
绿皮书:关于偏见、改变和直面自己
复联4:一场华丽的群架
调音师:只要反转 不要嫌疑人
姚晨聊苏明玉:无论万箭穿心 依然负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