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棚

种的是责任(纪实)——谨以此文致敬投身雄安新区建设的绿化工人

种花种树的书籍(音梵种树种花种草)(1)

AI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今天生产中,人工智能就像曾经的工业革命一样,正在全球掀起一场颠覆人类传统的智能革命。智能芯片、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安全防护技术、语音交互成为了AI技术应用发展最主要的五大领域。然而在绿化祖国,扮靓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仍然有一些行业、一些技术需要通过人员手工操作方能完成。我倾听着他们的声音,目睹着他们的低头弯腰作业,我由衷希望“智能绿化”早日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的宠儿。

李彦龙是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某项目的绿化主管。"玩儿命"是他喜欢的一个词。当问及"你认为什么是玩儿命?"他回答:"栽树,不分白天、黑夜。最玩命的一天早上七点开始准备,装车,倒运,拉到现场,栽到凌晨三点多,师傅们相互配合都很积极,没一个掉链子的。辛苦是辛苦,栽完了坐在地上看一排排行道树站在那里,行道树的点位前后左右错位距离限制在3至5公分,人很有成就感。看着用尺量几遍才能栽下的每棵树,我很快乐!"

种花种树的书籍(音梵种树种花种草)(2)

李彦龙喜爱法桐:"法桐也叫三球悬铃木,落叶大乔木,叶子特别大,喜光,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达到普通种植土要求就可以。种树最后一道工序是添土踩实。用人踩土,或杠子砸土,实到脚踩上去没有脚印为止。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原则下,适当疏枝,剪去枯枝、病枝、断枝,整形修剪。法桐树干高大,枝繁叶茂,必须排水良好。连续3-5次施肥,秋季施有机肥,鸡粪都行。危害法桐的有光肩星天牛、褐边绿刺蛾等害虫……" 李彦龙对树木习性,土壤机质,树坑大小,栽植深度和质量,修剪技术,养护要求,浇水时间,施肥把控,病虫害防治……谙熟于心。

大树,并不是人多力量大就能搬好的,搬树的经验可以解决一般问题,但光凭经验吃老本儿是不够的。客观评价情况及时调整方法,才不致于把自己和工友置于危险境地。一棵健壮的大树,由吊车臂从一台运输的大货车厢吊起,缓缓历经空中转运,徐徐降落一个树坑,李主管对于这种需要十几个人配合栽树的"大活儿"津津乐道——项目经理、现场经理在现场配合树的校正,李主管自己指挥吊车驾驶员,三名工友负责打开树的包装,两人修剪土球做根部处理,一人撒药、喷药,另外两人用尺子测量前后左右距离,吊车放绳,摘钩,所有人员添土踩实,整个栽植才完成。尽管这样的操作不计其数,但是从起吊到放下李主管总还是捏着一把汗,毕竟高空作业安全不容小觑。

栽植现场路面过窄,空间不够高,运输树木的大货车无法到达指定地点又是难点重重,不管怎样也要想方设法解决。项目经理、吊车司机和李主管现场研究当机立断,用对讲机跟吊车司机实时对讲,凭借已有经验下达指令,灵活指挥大树从十几米高的连廊上空平平稳稳飞过,吊车做到了极致。技术支持,领导信任,工友默契,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胆大心细,1、2、3、4、5、6、7,七课大树飞跃连廊,另外五棵大树完成空中接力,悉数吊放完好无损。

路面施工运输车辆无法通行,笨重的盆栽树木还得运抵现场,李主管反复琢磨:“怎么才能把一棵棵连树带土加盆儿近二百斤的盆栽大叶黄杨球运送过路面?”“用人力肩扛手抬?又如何在花盆上打绳扣?”万一师傅们抬着盆儿走到半道儿,绳扣松开盆掉地上摔坏,还可能砸伤师傅腿脚。务必保证绳子捆扎得牢牢的,李主管亲手捆扎这既能承重,又不损伤植物的“李氏结”,经过验证万无一失,选出四名身强力壮的工人扛着结实的粗木杠子抬着大叶黄杨球,像轿夫抬新娘轿,一趟一趟小心翼翼的安全运抵,大家这才舒了口气。

种树有种树的规程,种花种草就不一样。“种花、种草最关键的是水,一旦缺水,花花草草就蔫了。所以,工人哪怕不吃饭也要先给它们浇上水。”绿化主管的工作就是领着大家种树、种花、种草。李主管说:“花花草草树木种在地里,其实是种在心里,种的是责任。”

种花种树的书籍(音梵种树种花种草)(3)

绿化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生产技术与人员管理各占50%。俗话说"一龙生九子,连娘十条心"。管好了工友兄弟,就调动了积极性;管砸了,只会挫伤积极性。管人甚至超过管活儿的难度。绿化工中有上了年纪的,也有干了五、六年的,还有上手不久的青壮年。出门打工都不容易,李彦龙常常主动跟工友聊家事:工友家人需要找工作,工友家里有事急用钱等等烦心事,李彦龙都尽力帮忙,因此结下了好人缘。大家也了解李主管是个急脾气,活急而工友粗心出差错时,他会忍不住喊啊,吼啊。过后,他会主动登门解释,请工友多多包涵。工友自然从来没有计较过。

33岁的李彦龙有的是干劲,有的是经验,但他说:"我还得多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比如项目管理,技术经验,与甲方沟通等等。"

有朝一日,种花种草种树实现“智能绿化”,活跃在绿化第一线的李彦龙们便可以把昔日“玩儿命”的勇气、精神用在智慧绿化更需要的地方。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