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也能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是件好事然而,现在有一些网红实验,效果很炫,但其实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们要注意了,在家里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实验,否则没有专业的防护装置,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最近就有这样的新闻报道:7月4日,林先生的妻子带着5岁儿子,参加了某培训机构的亲子实验课,在观看实验演示时被烧伤林先生说:“在上午11点左右,十来位家长和小孩们在密闭的教室里围在一起,观看老师现场做实验演示,就在老师添加酒精的时候,火苗突然蹭出来,冲向我妻子和孩子,孩子的衣服瞬间就被点燃了,那名老师的手也被烧伤”据悉,当时操作的实验名为“法老之蛇”,它其实是一种膨胀反应,也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简单来说,就是硫氰化汞受热后分解,但整个反应过程非常震撼,就像一条巨蛇凭空生成,所以科学家把它形象的比喻为“法老之蛇”“法老之蛇”实验现象老师的丈夫姜先生当时也在实验课堂上,姜先生说,课上他们计划进行“法老之蛇”实验,将白糖、小苏打等混合物倒在器皿里,加入酒精点燃,混合物遇火后体积膨胀,就像一条弯曲的蛇第一次实验成功了,孩子们反应热烈,希望继续实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第一次实验里的酒精还没熄灭,老师后来又倒了一点酒精,没想到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事发后,姜先生立即扑火,帮助伤者冲淋并送医院治疗根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出具的病危告知书,小弘全身多处被酒精火焰烧伤,烧伤创面大、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吸入性损伤等症状7月8日,家属林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小弘仍未度过危险期,他的母亲也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虽然在做实验时,机构考虑到安全性,把硫氰化汞换成了白糖、小苏打等比较常用又安全的材料,但是老师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操作不规范,直接向还在燃烧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才导致这样严重的烧伤事故2020年,浙江绍兴柯桥区一暑期培训机构发生事故,6名十几岁的学生被烧伤起因也是因为2名老师在做“法老之蛇”实验时,因酒精使用、存放不当而烧伤围观的同学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网络较多,网上很多“科学小实验”视频容易引起他们的模仿,尤其是“法老之蛇”、“大象牙膏”这样效果爆炸、原材料易得的实验在视频网站上随便搜一下,都是这样具有诱惑力的标题这对于很多还没有分辨力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严格把关,选择适合孩子的安全无风险的小实验大象牙膏实验此外,上图中的“大象牙膏”实验也非常著名,操作也很简单:将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起来,加上一些碘化钾或高锰酸钾(不能过多),就会产生大量气体及泡沫并伴随放热因喷出的大量泡沫像巨大的牙膏,所以被称为“大象牙膏”但是,实验材料中的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对皮肤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不当同样容易有危险发生这样的实验,首先是具有风险性,不适合孩子动手操作其次,这样的化学反应原理,对于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也理解不了其中的知识点,仅仅是看个热闹,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收获和提高实验并不仅仅是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就行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让孩子学会观察、描述、提问、探究、想象、尝试、反思等认知方式,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一个好的实验,首先是要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思考和设想,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过程,教孩子如何通过实验进行科学的验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对最初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敢于探究、敢于发问、敢于尝试、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 最后,还是希望家长们在暑假期间能看好自家的“熊孩子”,注意人身安全,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也要提高警惕,了解清楚课程内容,避免类似的意外再度发生来源:腾讯视频、百度百科、南方都市报、湖南消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网红食物真的有毒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网红食物真的有毒吗(家里千万不要做)

网红食物真的有毒吗

做科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也能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是件好事。然而,现在有一些网红实验,效果很炫,但其实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们要注意了,在家里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实验,否则没有专业的防护装置,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最近就有这样的新闻报道:7月4日,林先生的妻子带着5岁儿子,参加了某培训机构的亲子实验课,在观看实验演示时被烧伤。林先生说:“在上午11点左右,十来位家长和小孩们在密闭的教室里围在一起,观看老师现场做实验演示,就在老师添加酒精的时候,火苗突然蹭出来,冲向我妻子和孩子,孩子的衣服瞬间就被点燃了,那名老师的手也被烧伤。”据悉,当时操作的实验名为“法老之蛇”,它其实是一种膨胀反应,也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简单来说,就是硫氰化汞受热后分解,但整个反应过程非常震撼,就像一条巨蛇凭空生成,所以科学家把它形象的比喻为“法老之蛇”。“法老之蛇”实验现象老师的丈夫姜先生当时也在实验课堂上,姜先生说,课上他们计划进行“法老之蛇”实验,将白糖、小苏打等混合物倒在器皿里,加入酒精点燃,混合物遇火后体积膨胀,就像一条弯曲的蛇。第一次实验成功了,孩子们反应热烈,希望继续实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第一次实验里的酒精还没熄灭,老师后来又倒了一点酒精,没想到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事发后,姜先生立即扑火,帮助伤者冲淋并送医院治疗。根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出具的病危告知书,小弘全身多处被酒精火焰烧伤,烧伤创面大、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吸入性损伤等症状。7月8日,家属林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小弘仍未度过危险期,他的母亲也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虽然在做实验时,机构考虑到安全性,把硫氰化汞换成了白糖、小苏打等比较常用又安全的材料,但是老师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操作不规范,直接向还在燃烧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才导致这样严重的烧伤事故。2020年,浙江绍兴柯桥区一暑期培训机构发生事故,6名十几岁的学生被烧伤。起因也是因为2名老师在做“法老之蛇”实验时,因酒精使用、存放不当而烧伤围观的同学。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网络较多,网上很多“科学小实验”视频容易引起他们的模仿,尤其是“法老之蛇”、“大象牙膏”这样效果爆炸、原材料易得的实验。在视频网站上随便搜一下,都是这样具有诱惑力的标题。这对于很多还没有分辨力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严格把关,选择适合孩子的安全无风险的小实验。大象牙膏实验此外,上图中的“大象牙膏”实验也非常著名,操作也很简单:将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起来,加上一些碘化钾或高锰酸钾(不能过多),就会产生大量气体及泡沫并伴随放热。因喷出的大量泡沫像巨大的牙膏,所以被称为“大象牙膏”。但是,实验材料中的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对皮肤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不当同样容易有危险发生。这样的实验,首先是具有风险性,不适合孩子动手操作。其次,这样的化学反应原理,对于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也理解不了其中的知识点,仅仅是看个热闹,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上,都没有收获和提高。实验并不仅仅是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就行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让孩子学会观察、描述、提问、探究、想象、尝试、反思等认知方式,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一个好的实验,首先是要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思考和设想,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过程,教孩子如何通过实验进行科学的验证,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对最初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敢于探究、敢于发问、敢于尝试、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 最后,还是希望家长们在暑假期间能看好自家的“熊孩子”,注意人身安全,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也要提高警惕,了解清楚课程内容,避免类似的意外再度发生!来源:腾讯视频、百度百科、南方都市报、湖南消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