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火锅” 该不该由中文决定?

【文.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曾泰元】

外国人吃火锅翻译(翻译火锅该不该由中文决定)(1)

日本shabu-shabu其实是源自中国

“呷哺呷哺”读如“虾补虾补”,就是涮涮锅日语“しゃぶしゃぶ”的汉字音译。令人意外又不太意外的是,涮涮锅不仅风行世界,而且英文照搬了日文罗马字的shabu-shabu,并以此见录于大型以上的英文词典。

根据日本学者石毛直道(Naomichi ISHIGE)的研究,追本溯源,日本的涮涮锅脱胎自中国的火锅,也就是北京的涮羊肉。上个世纪日本侵华,日本人将涮羊肉的烹调法带回日本,改良而得如今之面貌。

令人叹息的是,作为源头的中式火锅在海峡两岸虽然人气颇旺,在世界美食舞台上的知名度却犹嫌不足。再者,中式火锅的英文采用了既有的字眼hot pot(字面“热锅”,本指一道英国炖菜),涮羊肉的英文用的是意译的instant-boiled mutton(字面“速烫羊肉”),在语言方面迁就英语母语者以求其懂,似嫌委屈了自己。

日本美食都用拼音直译

这样的对比让我想到了拉面。各种史料在在表明,日本拉面源自中国拉面,然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拉面闻名于世,还回过头来攻占祖籍地的饮食市场。相形之下,中国拉面在海外的能见度就非常有限。日本拉面的英文用的是日文罗马字的ramen,简洁有力,中型以上的英文词典几乎都收。而英文词典未收中国拉面,汉英词典则多半意译为冗长的hand-pulled noodles(字面“手拉面条”),即使有人呼吁用汉语拼音的lamian,至今依旧未成气候。

日本另有一火锅料理“寿喜烧”(すき焼き),历史更为悠久,在世界的美食版图里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寿喜烧的英文也是照搬日文罗马字的sukiyaki,大型以上的词典皆收。

涮涮锅,寿喜烧,日本火锅的两大派别,英文都是直接音译,英文词典也都认可收录,让我有些感慨。

古早味的火锅英文chafing dish

记得在我遥远的学生时代,英文课本说“火锅”是chafing dish。后来不知道打从何时起,hot pot开始出现,chafing dish也就逐渐退出了我的视野。近些年来,研究英文词典,探讨词语奥秘,成了我的专业兴趣,在一项调查后我赫然发现,由中文“火锅”直译的firepot,居然收入了权威词典的殿堂。瑞士的“国菜”fondue(瑞士火锅)驰名国际,也是我们“火锅”英译可以考虑的选项之一。

先说说老牌的chafing dish(字面“加热盘”)。综合牛津(Oxford)和维基(Wikipedia)的定义与描述,chafing dish是一种可擕式的炊具,由底部的热源和架于其上的锅盘所构成,置于餐桌上用以温和烹调,也可作为保温的工具,我建议不妨新译为“温热锅”。这个chafing dish不是菜肴,而是西方饮食文化的炊具,与我们的火锅形近而有别。中式的火锅,或可于其前冠上Chinese,以Chinese chafing dish(中式温热锅)称之。

时下最标准的火锅单字是hotpot

再来说说当今火锅英译的“标准答案”hot pot(字面“热锅”)。同样综合上述的权威辞书,合起来写的hotpot是英国兰开夏(Lancashire)的传统名菜,全称Lancashire hotpot。这道菜是将肉类(如羊肉)和其他蔬菜(如洋葱)置于砂锅,覆以满满的马铃薯片,再送进烤箱低温焙烤而成。作为“砂锅马铃薯焖肉”的hotpot,是这个词语在英语世界最传统的意思。

然而作“火锅”解时,hotpot一般分开写成hot pot,这是英文词典里最近几年才新增的义项。

以牛津线上词典(Oxford Dictionaries Online)为例,hot pot指的是

“东亚饮食里的一道菜,由就餐者在桌边自己烹调,把诸如薄肉片、蔬菜等生鲜食材放进滚烫的高汤里涮。”

in East Asian cooking, a dish consisting of raw ingredients such as thinly sliced meat and vegetables that are cooked by diners at the table by dipping them in boiling broth.。

明明白白,这讲的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式火锅。另外,词典也说hot pot可兼指煮火锅的器具。英文的hot pot是食物、炊具二合一,这也是中文火锅的双重含意。

火锅,除了当今的标准答案hot pot之外,还有一个firepot。这个firepot由fire“火”和pot“锅”所构成,第一眼就让人觉得熟悉而亲切。

fire pot最直白好懂的火锅单字

这种感觉其来有自,因为firepot作“火锅”解时就是个汉源词,是个来自中文的字眼。我在2018年底对《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做了全面的汉源词普查,就发现OED收了火锅的firepot,而且词源(etymology)明载,作为火锅的firepot

“仿译自中文,兼指用具和里面煮的菜肴”

after Chinese huǒguō, denoting both the utensil and the dish cooked in it。

当然,firepot还有其他的意思,指的是“装火的空间”或“被火烧的容器”,比如古代武器的纵火罐、火炉的炉膛、焊工炉、储火罐、坩埚、蒸馏器等。根据OED所载,这几个意思16世纪就有了,历史悠久,而意为“火锅”的firepot,则要等到20世纪后半叶才有文献记录。

意为火锅的firepot,OED对它的描述鲜明,活脱就是北京涮羊肉的铜锅,牛津线上对此也如出一辙:

“东亚烹饪里的金属锅,碗状容器包围着中间的烟囱,下置热源,用来在桌边以高汤底烹煮菜肴,也可用于保温;用这种锅具烹煮的菜肴”

In East Asian cookery: a metal cooking pot consisting of a bowl surrounding a central chimney beneath which a source of heat is placed, used for cooking or warming broth-based dishes at the table; a dish cooked or served in such a pot.

Chinese fondue 瑞士渊源的中式火锅

除此之外,西方饮食文化另有个类似的fondue(瑞士火锅,本义为melted“融化了的”),是一道瑞士名菜(炊具叫fondue pot),不过内容却与中国火锅大异其趣。瑞士火锅fondue的经典做法,是把乳酪加白葡萄酒置于锅中煮融,再以长柄叉就面包蘸来吃。由于瑞士火锅的品种日趋多元,基本款的乳酪火锅便用cheese fondue加以强调,巧克力火锅则是chocolate fondue,现在还出现了中式火锅Chinese fondue。Chinese fondue合情合理,不仅说得通,也有许多真实语料的使用证据。

火锅的英文,有Chinese chafing dish(字面“中式温热锅”,炊具),有hot pot(字面“热锅”,炊具、菜肴皆可),有firepot(字面“火锅”,炊具、菜肴皆可)、有Chinese fondue(字面“中式瑞士火锅”,菜肴),究竟用哪个好?

翻译没共识?文化自信才是主轴

翻译无定论,特别是牵涉到这种文化特色词(culture-specific words)。当今的标准答案虽是hot pot,不过语言在变,翻译的答案也会流动。我倒觉得firepot很理想,既是现成的英文词语,又是由“火锅”直译的汉源词,中华特色鲜明,兼顾了英语母语者的理解与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至于Chinese chafing dish和Chinese fondue,虽然照顾了母语者,却借路搭桥,不只间接迂回,词语偏长,而且牺牲了自身的文化主体性。

或者,火锅的英文,干脆就用汉语拼音的huoguo?日本两大火锅品种的英文,涮涮锅的shabu-shabu,寿喜烧的sukiyaki,都是直接挪用日文罗马字,简单自然。翻译文化特色词,音译策略最为常用,放诸四海皆准。日文能,中文当然也能。

文化自信不是口号,我们坐而言,更得起而行。翻译要守成,在现有的语言框架下找答案,也要适时地创新,突破窠臼另立标准。中式火锅,就大大方方地音译为huoguo,有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