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假说

■文 肖慈华

为什么黄赤交角会缩小(原创新观点之二)(1)

【作者简介】肖慈华 男,1974年10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高中学历,个体工商户,致力于研究天体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内容提要】"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箱好过年"。这虽是一句笑谈,却写出了一年四季的特点。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使人间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究其原因是因为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又是什么原因引起黄赤交角的呢?地球质量中心点偏北引起黄赤交角。本文将详细为您解读!

【关键词】 质量中心点 头重脚轻 几何中心 平衡状态

黄赤交角假说

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秋风扫落叶,遍地黄金。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四季的更替让人间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叹为观止!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歌颂。伟人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此可见大自然的魅力。黄赤交角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地球质量中心点偏北引起黄赤交角!

我们来看看地球的外部特征,如下面的网络图片。

为什么黄赤交角会缩小(原创新观点之二)(2)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黄赤交角会缩小(原创新观点之二)(3)

图片来自网络

从北半球看,大部分是陆地,再从南半球看,大部分是海洋。也就是说北半球陆地多,南半球海洋多。科学统计显示: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在北半球,并且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其中有110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地球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主峰,海拔8848.13米,29,029英尺,也在北半球;海水全部蒸发干了会是什么样呢?北半球略大,南半球略小,虽说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但海水比重是低于陆地的;我们再来看看南北极重力加速度,网络搜索的结果是地球的南北两半球不对称,南极较北极离地心要近一些,北极凸出18.9米,在南极凹进25.8米,因此,南极的重力加速度略大于北极。但就整个地球而言却是质量中心点北移。综合这三方面的依据可以推断地球质量中心点偏北,也就是说有点头重脚轻。但目前,学术界不这么认为,是否应当重新审识这个问题,地球质量中心点恰好在几何中心吗?

自由落体运动会是什么情况呢?在稳定状态下,那儿先着地呢。当然是重心偏向的一侧。太阳拉动地球在银河系中奔跑,也与自由落体运动有相似之处,太阳的轨道相对来说是一条半径很大的弧线,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相对很小,呈平面螺旋形,如下图。

为什么黄赤交角会缩小(原创新观点之二)(4)

地球质量中心偏北引起黄赤交角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拉动地球在它的轨道方向上运动起主导作用,一个公转周期,地球回转的时间占比很小,且太阳引力作用点在地球质量中心,而地球质量中心点偏北,故地球北极会倾向太阳公转轨道方向而不是一直倾向太阳。由于偏心不是很多,故偏一定角度后在太空阻力的作用下就处于平衡状态,而不是象天王星那样偏心很多,从而横躺着自转。当然由于太阳引力不是一直在地球正前方,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所以太阳引力也是三百六度旋转的,只是在这一方向的引力起主导作用而已,故这个倾角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也因此引起了地球自转轴的挠动现象,这一点牛顿早已指出,网络文献称:"牛顿第一个指出产生岁差的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26000年,圆锥面的半径夹角约为23°.5",这种情况再与四季更替相叠加,可使气候带南北移动在正常情况下波动23°.5,按地球赤道周长40075.02千米计算可达2616千米,因此,在这个漫长的周期过程中,会出现极端天气的年份:比如盛夏、凉夏、暖冬、寒冬、极地解冻与冰冻现象,了解这些,千变万化的气候就不难解释了。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等效认为太阳公转方向为下方,地球的公转轨迹类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也就合情合理了,其结果也是引起北极前倾。

地球的质量中心究竟在那点呢?会发生变化吗?如下图。

为什么黄赤交角会缩小(原创新观点之二)(5)

图片来自网络

地球北极前倾之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由于一直绕太阳公转,这时它的质量中心点肯定在黄道面上,当然也在自转轴轴线上,二者的交点即为地球质量中心点。随着地震、火山喷发、大陆漂移等地壳的运动,地球的质量中心点也随之变化,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地球自转轴倾角的变化、地理两极的移动!

综上所述:地球质量中心点偏北引起黄赤交角,并且这个倾角在缓慢的变化着。太阳系各行星质量中心点也不难找出,由于偏离几何中心多少不同,自转轴倾角各具特色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宇宙中天体的质量中心点也不可能恰好在几何中心,多少都会有些偏心,甚至偏心很多,偏心多少决定了它们特有的自转轴倾角!

【参考文献】

甩转假说

四季形成

太阳系行星自转轴倾角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八日星期六

附:鄙人一介农夫,观点行文错误难免,欢迎辩证批评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