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此次名录包括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处和可移动革命文物16200件(套),其中山东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入选7385件(套),其中三级珍贵革命文物733件(套),公布数量居全省文博单位第一位。

湖北省博物馆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式重机枪)(1)

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中公布的王尽美主编《晨钟报》(1924年9月13日)

(山东博物馆藏)

迄今为止,山东博物馆公布的革命文物总量已达9751件(套),占全省两批革命文物(可移动文物)公布总名录的50.18%,其中,三级以上珍贵革命文物总计公布3099件(套),亦占比全省珍贵革命文物的绝大部分。本次革命文物数据录入,依托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成果之一“山东省革命文物数据库”进行,有效实现了文物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完善。“山东省革命文物数据库”的建立为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悉,山东博物馆公布的革命文物总体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文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两批公布的9751件(套)革命文物不仅占山东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的绝大部分,更撑起了山东省革命文物公布名录的半壁江山;文物种类包括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文物、山东党政军机关团体的公文档案、文件宣传品、红色标语、红色影像、报刊杂志、衣物鞋帽、印章奖章、钱币票据、武器装备、生活用品、旗帜锦旗等多种类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是文物来源广泛,认定明确。馆藏革命文物系山东博物馆建馆之初接收的、原解放区山东人民政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收集保护的各类文物,以及建馆六十八年间面向全社会不断持续征集、接受捐赠的革命文物。全部入藏文物尤其是三级以上革命文物均经国家级或省级专家鉴定组认定明确、鉴定准确;

三是文物年代跨度长且有连续性。革命文物年代从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起义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为集中丰富,内容涵盖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山东呈现的完整历程,勾勒出山东革命文化的精神谱系;

四是革命文物价值较高。在已公布文物中,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相关的革命文物占比95%,其中90%以上的文物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解放区有关,也充分彰显了冀鲁豫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的重要地位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彰显出山东解放区是作为全党全军北上南下的战略枢纽和重要战场的特殊地位。已公布革命文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有一大代表王尽美曾主编的《晨钟报》报头印模、邓恩铭的家信、刘谦初被捕入狱后周恩来同志辗转相送的毛毯、“岱崮英雄连”血战岱崮时分水喝用的茶缸,华东支前委员会原始文件……等,浩如繁星的文物遗存闪耀着齐鲁大地深厚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的革命历史。

五是蕴含丰富精神内涵。公布的革命文物以集中性和代表性突显了近代以来山东人民在推进民族历史发展、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展现的深厚伟力和民族精神。如五四运动时期文告传单、中共山东党组织辗转各地发布的重要文件,山东纵队、一一五师并肩作战的武器装备,有铁道游击队、海阳地雷战、武工队、渊子崖抗日烈士遗物等军民团结抗战的典型文物,有华东子弟兵、支前民工挺进全国支援解放的功劳证奖状奖章,老区人民的支前推车、纺车,有抗美援朝功勋章锦旗、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文件、新中国山东工业体系发展蓝图等……

文物作为革命历史的真实见证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彰显着山东党政军民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共同铸就的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鲜明特质的沂蒙精神,是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精神力量的深厚滋养。

湖北省博物馆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式重机枪)(2)

邓恩铭的家信

(山东博物馆藏)

湖北省博物馆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式重机枪)(3)

抗战时期山东八路军使用的马克沁式重机枪

(山东博物馆藏)

湖北省博物馆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式重机枪)(4)

解放战争时期二十军后勤部赠给沂蒙担架团五营的“支前京沪杭、功扬沂蒙山”的奖旗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通讯员 孙艳丽 仪明源 报道 文物摄影/阮浩、周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