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连日来,国际舆论纷纷发文悼念,并对袁隆平的科学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袁隆平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的研究为中国粮食安全贡献巨大,也帮助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1)

2003年10月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湘潭县泉塘子乡的一个超级杂交稻示范田里。新华社发

“让饥荒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

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方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发挥巨大作用。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植物科学家诺曼·布劳格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小麦育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袁隆平的研究按理说至少有同样广泛的影响,因为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而小麦只是世界上1/3的人口的主要粮食。”该报称赞袁隆平“帮助世界解决饥荒和贫困”,“让饥荒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

美联社评论说,袁隆平的研究帮助中国在30年的时间里“从粮食短缺变为粮食安全”。彭博社报道说,袁隆平是“象征中国粮食安全的科学家”,他的研究使无数人摆脱了饥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2)

彭博社报道截图。网络图片

德国电视一台电视新闻节目《今日新闻》网站发文说,几十年来,袁隆平的伟大目标是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有足够的食物。在中国,这一目标已广泛实现。袁隆平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3)

德国电视一台电视新闻节目《今日新闻》网站报道截图。网络图片

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1.4万多名专业人才

数据显示,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袁隆平团队通过国际培训班共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1.4万多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4)

1980年,袁隆平和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学员一起参观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高光效育种技术。新华社发

袁隆平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也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肯定。美联社评论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随着杂交水稻的突破性发现,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即便到了晚年,袁隆平也没有停止研究,他与湖南省农科院研发的“低镉水稻技术体系”让饱受重金属污染之困的地区,水稻平均含镉量下降了90%以上。

路透社评论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帮助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袁隆平50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印度教徒报》报道说,袁隆平“新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造福于中国,而且也被其他国家积极采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5)

《印度教徒报》报道截图。网络图片

法新社报道说,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在宣布后的几个小时内被浏览了近10亿次,网民们纷纷哀悼他的离世,并由衷称赞他作出的贡献。

“谢谢你养活了我们的世界”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表示,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尽管袁隆平离开了人们,但他所留下的遗产及结束饥饿的使命将持续下去。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水稻研究所技术主管伊沃·梅洛说:“袁隆平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科技财富,为全世界消除饥饿作出贡献。”

国际水稻研究所科学家乔哈尔·阿里表示,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种植方面有两项重大发现,推动了绿色革命,让农业收成急剧上升,并“结束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饥荒”。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说,正是由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并得益于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马达加斯加的水稻种植者才得以将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到10吨。愿袁隆平消除饥饿的愿景在马达加斯加得以实现。”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希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中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促进了全球粮食安全,这将被继续传承下去。谢谢你养活了我们的世界。”

责编:孟祥麟 朱玥颖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