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月,随着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全面启动,广州花都掀起了一场全民“打call”热潮。

本届擂台赛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为主题,花都区代表广州市参赛,推出“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力“迎战”全省其他20个赛区。

“花”字当头,这是一条聚焦产业、主题鲜明的示范带。

以花布局,城乡融合。作为大湾区“后花园”,蓬勃发展的“花样”经济里,既含有生态宜居的样本,又藏着产业兴旺的密码。

年华似水,汇通古今。历史文化资源盘活,花都古村焕发新颜。可以是岭南风、国际范,也可以载乡愁、聚侨情。

花木为媒,农旅融合

一片花田,让小山村变身“网红村”。

梯面镇红山村素以油菜花田出名,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油菜花节。近年来,当地政府进一步“花”心思,做深“花”文章——春植油菜花、夏种荷花,引进“小火车”“稻草人”等网红项目,打造荷塘月色、星月步道、田园之歌、光影互动等灯光系列工程,充分激活了乡村夜游经济。红山村“点亮红山·乡遇梯面”作为花都首个360度全息沉浸式灯光表演,利用科技视觉手段,打造集观赏、沉浸、互动和光舞秀于一体的深度灯光秀节目,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奇妙体验。

花田经济也带旺了庭院经济。时值六月,红山村成片荷塘莲叶田田,荷花初绽,引来不少游人赏玩拍照。沿岸一排民居整齐分布,每家每户院落花木葱茏,布局雅致。村民们或开办民宿,或经营农家乐、咖啡馆。心怡心民宿老板黄锦甜便抓住了美丽乡村蝶变的契机。黄锦甜生于1970年,年轻时远渡重洋,在巴拿马工作生活长达20多年。为了照顾留在老家的九旬父亲,他于2018年独自返乡,见村里“荷塘月色”等项目逐渐落地,人气越来越旺,便将自家两栋房屋改造为民宿,2019年国庆节正式开业,迎来了开门红。虽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满房盛况不再,但黄锦甜内心满足。“居家”创业,让他得以陪伴父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让他收获一份叶落归根的安定感。“住在村里很舒服,如今虽然独自一人在家,但能同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聊聊天,并不觉得闷。”尽管思念巴拿马的家人,黄锦甜仍然选择留在家乡,享受当下闲适的生活与事业。“这几年来,我们村拿下的牌子越来越多,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他如数家珍,语带自豪。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1)

梯面镇红山村从小山村变身“网红村”。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2)

村民黄锦甜从巴拿马回到家乡,乘美丽经济东风办起了民宿。

一株盆景,让一方农民走上致富路。

赤坭镇以竹洞村、瑞岭村为核心打造岭南盆景小镇,全镇盆景苗木种植总面积达5万亩以上,2万多群众直接从事盆景苗木种植,年产值超5亿元。瑞岭村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竹洞村也获得“广东省特色产业名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荣誉。近年来,赤坭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推动盆景产业升级,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在竹洞村,由乡贤投资2.8亿元建成的逸翠园,为村里增添了一座精致的盆景园林,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由保利集团投资建设的洪熙官纪念馆、民宿项目等逐步落地,带旺了一批农家乐。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3)

赤坭镇竹洞村逸翠园一景。

一个“花世界”,引领全区花卉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花都区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不断完善花卉全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位于狮岭镇马岭村的中国花都马岭观花植物园,正是产业园重点打造的大型花卉产业综合体,涵盖观花植物种质资源引育、科研、生产、展览、农旅休闲等功能,按照“一湖五核十园”规划布局,目前“十园”已完成三角梅花园一期建设。

园区附近,以“花”为主题IP的“喜花里”文旅项目落地,进一步发挥了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马岭村支部副书记王树坚介绍,村里约30栋闲置民居由项目相关企业统一开发运营,每月租金由过去5-6元/平方提升至12-15元/平方,企业与村民签订20年协议,租金每3年提升10%;该村一社一间旧厂房经过改造,变身游客中心,每年租金由过去30万元上涨至121万元,带动集体收入大幅增长;四社的稻田经过集中流转统一经营,每亩年租金由1500元提升至2800元。此外,植物园还提供了近百个岗位,让一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4)

马岭观花植物园一景。

科技强芯,华而有实

花之都,繁花似锦的浪漫面纱之下,是科技兴农的硬核力量。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花都不仅仅是宜居宜游的“后花园”,更是高质高效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而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正是花都持续做强做精做优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2020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称“热科院”)广州研究院正式落户花都赤坭镇。项目总投资5.86亿元,主要围绕健康食品智造、工厂智慧农业构建、纳米农业材料合成、城郊农业构建、微生物与营养健康等领域开展科学及应用研究,建设项目包括广州创新中心、广东广州试验基地、南亚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热带都市农业创新园等。该项目落地,填补了我国热带都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平台空白,有助于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技“卡脖子”问题,为保障菜篮子产品高质量供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位于赤坭镇国泰村的热带作物科普基地,香草兰、可可树、牛油果等特色作物吸引了一众参观者的目光。“香草兰在自然状态下成功授粉率不足1%,要进行人工授粉才能保证结荚。”热科院广州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香草兰人工授粉技术难题在我国已得到突破,以香草兰为原料研发的茶、酒、香水、护肤品等加工产品也已面市,目前正进一步往研学领域拓展,“未来有望实现产业化发展”。其表示,热科院广州研究院致力于热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展示与创新利用,目前正在加强院企合作,力争输出更多科技转化成果。

一批迅速崛起的农业龙头企业,是近年来花都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的“强引擎”。坐落于赤坭镇蓝田村的绿沃川智慧农业观光园正是其中代表。观光园内建有设施农业种植区、澳洲龙虾养殖区、休闲娱乐区、研学实践区、特色餐饮区及农业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广中心等,集合了自动化作业、智能化控制、工厂化生产、无土化培植、立体化种植等多重技术功能,农产品种植栽培技术取得1项发明专利与8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自动化蔬菜工厂运用智能化种植系统,实现了四季循环复种,全天候运行;如空中花园般的空中草莓栽培温室,拥有全天候温室数据采集、智能化环境管控和物理隔离与生物防治病虫害三大系统,可自动升降的悬挂式上下移动栽培床,则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空中采摘”体验。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5)

绿沃川智慧农业观光园的自动化蔬菜工厂。

围绕农旅产业、深挖科技元素,花都区正打造一批高质量农业科普基地。其中,获评“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十佳科普基地”的宝桑园,在广东省景观设计全国五强企业怡境集团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强强联合打造之下,于2020年迎来了全面升级,成为集食、住、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温室大棚、蚕桑科普馆、蚕桑主题特色产品、桑园特色美食、璞生活民宿……丰富的休闲项目与完善的配套设施,让宝桑园成为高品质研学项目、商务会议等落地的优质场所。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6)

宝桑园的蚕桑科普馆。

年华不老,古村焕新

缤纷活力之外,花都亦有一份静谧从容的性情,自历史文脉沿袭而来,藏在了一座座古村落与老祠堂里。近年来,随着古村活化行动的开展,更多历史文化资源得以盘活,带旺了产业,也守住了乡愁。

譬如,东隅港头,举人故里。位于花都东部的花东镇港头村,立村迄今已有600多年,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享有“露天的岭南建筑博物馆”之誉。

行走在古村里,举目是层叠延伸的人字或镬耳山墙屋顶,低调不语的青砖之上,灰塑屋脊绚丽而张扬,“五代联科甲”的书香底蕴犹存。“在历史场地里,与时空对话”,以此为主题,一场极具个性的古村活化行动在港头生动开展。

2020年,随着“岭南国际建筑师公社”落户港头,由8位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师进行集群设计的美丽乡村项目正式启动。项目采用“1位建筑师 1座院落 1种业态”方式,每位大师以港头村特有的岭南文化为基底,改造或打造一处精品建筑,同时引入文创教育、艺术展览、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

包括大师设计作品在内,港头村打造岭南特色精品村项目由恒广投资公司负责开发运营。项目运营经理介绍伍世豪介绍,位于精品村核心区的房屋共119座,已整座租赁92座,部分租赁房屋27座,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同时,村内480亩耕地一并流转,打造无花果基地等农业产业项目。

“现在每天都有好多人来参观!”村民曾锦星见证了“沉睡”已久的古村被“唤醒”的过程。他家一间60多平方米的老屋,闲置将近40年,屋瓦掉落、杂草丛生,2019年由企业租赁后,经过统一修复开发,老屋焕然一新,“连泥地都铺上了青石板”。他告诉记者,如今每月还有300多元租金收入。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7)

花东镇港头村的“沉睡”老屋被“唤醒”。

如果说,港头古村活化项目走出了“岭南风 国际范”;那么,十多公里外的花山镇洛场村依托碉楼活化,则打出了一手好“侨”牌。

洛场村户籍人口2800多人,海外华侨达6000多人。村内现存45座碉楼,其中4座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1座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保留下200多栋青砖屋。碉楼大多建于民国初期,由侨居美国的村民回乡兴建,多为多层建筑,装饰华美,造型各具特色。仔细留意,欧美风格的建筑造型,细节处却是中式纹饰图案,可谓融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元素于一体。飞机楼、坦克楼、彰德阁、绍庚楼、起鹏楼、鹰扬楼等,均是颇具研究价值的代表性碉楼。

浪漫的城市当然要有浪漫的玫瑰(花之都花漾年华)(8)

花山镇洛场村的碉楼各具特色。

古韵侨乡,通过引入企业整体开发运营,正焕发全新活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一期已开发约3万平方米,盘活了7栋碉楼以及40多座青砖屋或泥砖房,打造为传统文化茶馆、创意工作室、特色餐饮店和民宿等。不过,由于房屋主人基本长期侨居海外,部分老建筑的盘活过程颇为曲折。例如,为了做通“勉庐”主人的工作,村里工作人员曾不辞万里,飞往洛杉矶寻找主人,当面沟通、讲解政策,终于征得其同意。游客闻之惊叹,却也很快理解——

毕竟,活化老村侨楼,只有充分尊重房屋主人意见,才是真正为海外侨胞守住了一份乡愁。

【记者】肖婉琦

【通讯员】巫俊强 贾愚

【来源】南方农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