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张飞二人:“关羽、张飞皆称万人敌,为世虎臣”,这在三国所有武将中属于最高规格级别的评价了。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关、张二人第一次得到“万人敌”称号的时候,在史书上还并没有任何出彩的表现。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有多厉害(张飞在史书上记载事迹不多)(1)


关羽、张飞第一次得到“万人敌”的评价发生在刘备被吕布击败而投靠曹操的时候,而做出评价的是曹操的谋士郭嘉。

《傅子》:“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但翻一翻《关羽张飞传》,我们就会发现二人在此之前的事迹是难以担得起这个评价的,除了一句“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关)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就是张飞因与曹豹爆发冲突而丢失徐州。

那么郭嘉是根据什么而断定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的?这让人难以理解。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有多厉害(张飞在史书上记载事迹不多)(2)


第二个对关张作出“万人敌”评价的,是曹操的谋士程昱。他评价说:“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孙)权必资之以御我”,而此时的刘备刚刚经历了长坂坡之败,狼狈的逃到了夏口。

由此可知,在赤壁之战前,整个曹操集团中“刘备是英雄,关、张万人敌”是所有人基本达成的共识。

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有多厉害(张飞在史书上记载事迹不多)(3)


如果说关羽还有“万军斩颜良”为其正名,张飞又凭什么被称为万人敌呢?毕竟在《三国志•张飞传》中,赤壁之前的张飞连“从攻”、“从破”之类的记载都没有,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长坂坡之战中张飞率领二十骑阻挡曹军。

史书上对这一段是这样记载的:“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有多厉害(张飞在史书上记载事迹不多)(4)


史学界对这一段历史历来有所争议,争议在于张飞有没有“拆断桥梁”,因为“断桥”的断字既可以解释成“拆断”,也可以解释成“阻断”。

一种说法认为,张飞是站在桥上,阻断了曹军的追兵,曹军忌惮于张飞的勇猛而畏惧不前;另一种说法认为,张飞是拆断桥梁后,站在河岸边高呼“可来共决死”,但曹军不便于渡河,所以才难以继续追击。但如果按照后一种说法,“敌皆无敢近者”似乎又难以说通,因为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应该是“能不能”的问题。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有多厉害(张飞在史书上记载事迹不多)(5)


可如果是前一种说法,张飞立于桥上一夫当关,可难道曹军没有配备弓箭吗?任你以一敌千,可怎么挡得住“万箭齐发”?

笔者个人更倾向于张飞是拆断了桥梁的,曹军虽然可以渡河,但惧怕张飞“半渡而击之”所以选择了放弃,至于《张飞传》中的“敌皆无敢近者”则是陈寿对传主的美化之辞。

至于张飞的“万人敌”称号,应该是早期跟随刘备转战天下的过程中打出的赫赫威名,但由于蜀国未设置史官,很多的史料事迹都被遗忘于历史的洪流中,所以才在史书上出现了这样一段让人费解又觉得尴尬的一幕。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有多厉害(张飞在史书上记载事迹不多)(6)


由此得出一个事实,虽然在史书上关羽、张飞的事迹不多,但根本原因在于史料的缺失,诸多事迹没有被人记录下来。史海钩沉,这种事也是历史中的正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