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典故大全 三国也是成语的起源(1)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他们的风流轶事大大丰富了文学界和历史界,“初出茅庐”、“乐不思蜀”这些家喻户晓的成语就不说了,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冷门成语,背后的典故都很有意思,是不是合格的三国迷?快来测试吧!

【髀肉复生】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早年刘备在于曹操作战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能去投靠汉皇族刘表。一日刘表宴请刘备,席间刘备起身去如厕,他摸了摸自己的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泪痕,刘表怪而问之,刘备长叹道:“我以前一直在南征北战,长期身不离马,大腿上都是肌肉,可惜到这里以后,安逸度日,髀肉复生。一想起时光如水,岁月蹉跎,而功业未建,因此悲从中来。”

【巢毁卵破】

这个成语也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耳熟吧?这个典故的相关制造人你更耳熟,就是大家从小学习的“让梨榜样”——孔融。

当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已成定局。但是孔融仍然力谏曹操放弃南征,又在曹操背后发牢骚,遭到政敌郗虑告发,导致激怒了曹操,招来杀身之祸,更是累及家人。曹操的军队在孔融府前集结,此时孔融两个未满十岁的孩子还在家里玩耍,孔融请求放过这两个孩子,孩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曹操一听,更来气,孔融一家无一幸免。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国家、集体或家庭遭到不幸,其成员当然不能幸免。虽然曹老板“斩草除根”有点不人道,但是孔融自己的言行举止也实在是“画风怪异”,曹操这招就是杀鸡儆猴了。

三国的典故大全 三国也是成语的起源(2)

【开门揖盗】

这是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成语!比喻引进坏人,招致祸端。

三国时期,江东的孙策不幸遭到暗算而死。其弟孙权上位,却因过于伤心无法处理朝政。东吴大臣接连劝谏无果。最后张昭对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豺狼满道,如果你只顾悲伤,不理国事,这就好比打开房门,拱手请盗贼进来,必将自取其祸。”孙权一听在理,将悲伤掩盖,开始处理朝政,使得吴国在三国争霸中站稳了脚跟。

张昭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形象也不怎么好看。赤壁之战中,张昭提出,由于曹操已经全面接管了荆州水师,水陆并进,双方的兵力差距过大,故而主张东吴投降曹操。于是“投降派”的帽子就一直戴在张昭头上了。

其实张昭作为托孤之臣,一直尽职尽责。孙权刚登位时,全靠张昭主持后方,才能迅速在东吴朝堂站稳根基,外出征战的时候,也依仗张昭稳定后方,才能屡战屡胜。但是孙权膨胀之后,反而开始挑起派系斗争,疏远打击张昭。当时的东吴朝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昭、周瑜、鲁肃为代表的淮泗系,另一派是以“江东土著士族”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首的江东派。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不顾众大臣对张昭的举荐,反而启用江东系的孙邵、顾雍。

三国的典故大全 三国也是成语的起源(3)

中年的孙权,征服天下的雄心已淡,转而醉心权势。正如文化悬疑小说《三国谍影:雾锁荆州》中的描述,张昭等人在吕蒙病重请辞都督一职后,推荐甘宁为都督人选,更是私派甘宁赴荆州与关羽议和,以五年秋毫无犯为代价,换取关羽的支持,却不想早已被孙权的情报间谍机构“解烦营”侦破。

后来甘宁被害,孙权暗中派遣东吴的间谍机构“解烦营”调查甘宁遇刺一案,实际上就是为了渗透进荆州,同时借机敲打淮泗系。解烦营设计策反糜芳,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更是将荆州的豪强一网打尽,彻底占有荆州,同时又将张昭等托孤老臣成功疏离东吴中心权利圈,可谓是一举多得。

解烦营这次不仅将关羽拉下马,还策反了糜芳等蜀汉老臣,收获颇丰!可是蜀汉的间谍机构军议司会忍气吞声吗?他们将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反击?文化悬疑小说《三国谍影》以火烧赤壁、定军山之战、荆州失守、火烧连营等《三国演义》中的最著名的战争为背景,讲述三国之间惊心动魄的情报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