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来
在我的词典里,原来没有“二劳改”这个概念。
初闻“二劳改”一词,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时值文革,社会动荡,内忧日甚。中苏交恶,边境吃紧,黑龙江地处前沿,冲突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出于战略考量,防止国内阶级敌人与苏修里应外合颠覆无产阶级政权,决策层把边境敏感地区劳改农场就业的刑满释放人员,化整为零,疏散到内地县的公社生产队。
人来了,于是出现了个新名词“二劳改”。领导干部这么称呼他们,社员也跟着这么叫。
在劳改农场就业的,大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回不了原籍,或者无家可归的单身者。
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刑满释放人员虽然回归了社会,恢复了公民权,但必须继续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改造。这些有前科的人和地、富、反、坏、右所谓的“五类分子”,必须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
治保主任、民兵排长连长负责管制,隔三差五开他们的批斗会,定期汇报思想,外出必须请假,时常参加学习班。
“二劳改”们往往干最脏最累的活,掏粪积肥、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工地是“二劳改”们的常驻营地。
实际上,就是第二次劳动改造。
这就是“二劳改”的由来。
按时下的法制观念,回头看,这个称谓不规范、不科学,可是已成历史了。姑妄称之吧。
二,琐忆
我们生产大队分来三名“二劳改”,第三生产队一人,第六生产队二人,都是单身,四、五十岁的光景。
整个公社来了多少“二劳改”,不在位不可知,估摸总有百十号人吧。全县是不是每个公社都有,不知道,保守估计几百人是有的。
我们公社是嫩江地区最大的,据说是当时的公社田书记报告申请特批的试点,才没有拆分。有二十四个生产大队,完成征购粮任务的紧要关头,广播大喇叭天天喊“日出千吨”,想想看,规模有多大?威武!
这三人的案由我们社员不知道,干部可能知道。
三队的那个“二劳改”,L景冉,南方人,壮硕,浓眉大眼,眼珠子叽里咕噜。批斗会上,低着头也四处撒目,桀骜不驯。
我就想到,最后一批特赦战犯有几人始终不改信仰,不认罪。那个叫什么的,不久就去了国外。L即此类人。没几年,L返籍了。
六队的二人,一X姓,一W姓,一个锅灶过活。W高个子,抽烟袋,一锅接一锅,频。冬天就咳嗽得厉害,东北人俗称的“齁巴”。
三个外乡人,初来乍到,社员们新奇,常常围观。听L和X的南方口音,侉不丟的,好玩。W的京腔京韵,悦耳动听
我再回家乡,听说W已死了。他是北京石景山人,京畿重地,按当时政策,他是不可返籍的。
据说W是盗墓贼入刑。
身后事都是X和儿子操办的。此是后话。
X也一直生活在六队。
刚来时,身体棒,水蛇腰,江苏人。没几年回老家讨个老婆,比他小好多岁,模样周正,高个头,身体强壮,干农活是把好手,配X,亏了。
两口子都肯干,日子越过越好。老婆真填乎人,长脸,生俩小子。小子成人,政策向好,一个儿子参了军。
前几年听老乡说,X还在,也该近九十岁了。
据说那个大眼珠子L是国民党部队的连长,X是共产党部队的连长。L打共产党,X打国民党——战斗中叛变了,都关进了共产党的监狱。
又想到,生产大队开批斗会,在我教课的学校操场上,集合了六个生产队的“五类分子”,一大排。其中有我的姑姑,站在对面,低着头,我也和社员及学生们喊着“打倒~~”的口号。心里不是滋味。姑父是地主分子,姑姑受到牵连。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真是微妙,哪怕敌友。
七十年代,教师暑假必举办学习班,全公社的教师带着口粮、行李,集中住在公社所在地的学校,学个十天半月的。
有时和“二劳改”的学习班撞车,教师和他们举办联合文艺演出和篮球赛。
得承认,“二劳改”里有人才。
声乐佼佼者,不乏其人。
拉歌的时候,他们爱唱《渔岛怒潮》里的片尾曲《珊瑚颂》。
至今不解,何也?也许与他们境遇有关,也许曲调优美抒情招人喜欢,也许他们来自同一农场集体学唱过,也许没有任何理由,是我瞎揣摩。
篮球赛场上,有个荣耀大队的“二劳改”小D(称他“小D”,一是身材不高,一是岁数不大),满场飞,教师队里没人防得了。一条龙,三步上篮,十发九中。其实小D个头不到一米八,就是技术高超。
据说,小D是北京体院学生,百米栏记录创造者。据他的速度和弹跳分析,说法可信。
小D,不知所终。
我还要说说我所在公社中学的两位“二劳改”出身的教师。
一位叫P石,五十多岁了,住校。中等身材,偏瘦。精干,健谈,人缘好。
P石教日语,其时教育百废俱兴,尤缺外语教师,就把他从展望大队挖来了。
也许日语和汉语相类,片假名写习惯了,他写汉字常常缺胳膊少腿,也是笑谈。
P石老头,有来头,自称是东北师大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高徒。有女儿在外地,不久投奔女儿去了。
如果P石还在,九十岁早过了。
另一位是X儒林老师。
唯唯诺诺,谦谦君子貌,走路都直不起腰。
他也是缺外语教师从民权大队招来的,教英语课,培养了一批英语人才,考走了。留校任英语教师的孟老师即是他的得意门生。
X儒林老师,也系江苏人,不久回籍招凰,生子一飞,考上重点大学,光耀了门楣。
据悉,X儒林老师,鸡西矿业学院在读,学医的,并非英语科班出身,因为当时的粮食政策划为右派,入狱。
后来到矿院跑了几次,据说经过甄别,平反了,落实了政策,好像安置在某医院了。
推断,X儒林年岁不太大,该在的。
不知他脸上的白癜风治愈了没有?
三,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过去了。
任何事件,都有它存在的因和果。
解说评价历史,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历史事件的生发、存在、演变、结局,都有其内在规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思考过去,展望未来,不无裨益。
1.人不要挑战头上的星空和地上的道德律,更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
犯了科条,神人无救,自食其果。
被处刑人员,服刑期间被褫夺公民权,失去自由,自不必说,就是刑满释放,也要背负恶名,甚而至死难以洗白。
故,人不要犯法,代价太大了。
2.对刑释人员,社会应多些理解包容。
犯罪分子入刑,都是罪有应得。
经过改造,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凡是认罪伏法、刑满释放、痛改前非的,社会都要接纳,给生活出路。这是我们国家的一贯政策。
普通民众,要宽容大度一些,摘下有色眼镜,去掉歧视心理。
这样,不仅有利于此类人群的生存,体现社会的温暖,而且利于社会的稳定平安。
看似“二劳改”三个字的平常称谓,实际是对刑满释放人员人格的不尊重。
我们经常说,建设法制社会,请从取消“二劳改”一词做起。
法制,应从规范化、科学化、人格化建设方面加快步伐。
事实是,有些刑释人员,再犯罪二进宫,固然与其本质相关,但和给出路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欠缺帮扶也有关联。
刑释人员的家人亲属,是第一接触者,如果处理不好关系,也可能酿祸。
据报,一名刑释人员在就业农场,省吃俭用,攒500元钱,准备给家人买礼品。迢迢几千里赴家探亲,遭冷遇,当天返回农场,悬梁自尽。
兜里的500元尚温。
虽然是个例,却发人深省。
最近,安徽一名刚刚刑释人员杀害乡书记,更是血的教训!
3.假、错、冤案一经发现,马上打假、纠错、平反。
法律断案,由于主客观多重因素,假案错案冤案不是没有。
或是条件手段使然,或是时政条款使然,走了弯路,普通民众受到伤害,且无可补救的伤害。
关键是发现了假错冤案如何对待?
就连国家主席刘少奇这么大的案子,我们党都有勇气平反昭雪,区区极少个人的假、错、冤案有什么难以纠正的?
勇于承认并纠正,是司法强大自信的表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有的要素。
湖北京山县佘祥林杀人案的平反,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愿少出不出冤案,但愿出了冤案能及时纠正!
全国的右派匡正平反,前述,X儒林右派案,后经甄别,终获昭雪,恢复公职,彰显了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日,当年法制不健全的非常年代,当年的“二劳改”(恕我不得不用这词)还有没有后遗症?网文见诸,一家属致函某劳改农场,询问父亲遗骸何在?
也算人性的叩问。
电视剧《因法之名》的故事,发人深思。
多些邹桐式的检查官,少些许志逸式的冤案,众望所归。
执法者虽然意识到了刑罚不当,往往拖延改正,主要是怕担责,怕丢乌纱帽。所以说,法律工作者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职业操守、责任担当太重要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是新时代的需要,更是人民的渴望。
结语,通过一段历史事件的回顾,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添砖加瓦,不仅是公检法从业人员的责任义务,也是普通民众的一分担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