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大火星则是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七月流火”这个词咋爱生活中经常被错用,如2005年7月12日,郁慕明到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号称“国学重镇”的中国人民大学之校长尚且如此,普通人用错此词就更不足为怪了。

“七月流火”之所以被大众所误用,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火”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一般意义上的火,而不知道诗中的“火”在古代是星名,指天蝎座中最亮的那颗星。

二是历法的不同。普遍用的是阳历(公历),公历七月,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难怪人们会将“七月流火”与酷热联系在一起。要知道,古时候的人们用的是阴历(农历)。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九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由热转凉的时节。(刘典)

七月流火是表示什么(七月流火并不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