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农业在各国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发达国家同样也是农业强国。而中国自80年代解决温饱后,粮食产量日益增长,如今人们不但要求吃得饱,也讲究吃得好。
然而,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我国已开始了转基因玉米、大豆的试点工作,且成效良好。这表明,转农作物产业化之路即将开启。
只是,这一消息发布后,各方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辩。其实在过去多年里,人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多个较量,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可有效增产增收,且病虫少;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是否有危害需要时间验证。
有人好奇,为何我国会在这一时间点放开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真的能增产增效吗?
01、为何会放开转基因技术?
去年12月份,官方颁布《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这也被认为是转基因商业化开始的信号。
日前,农业农村部又表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四部法规进行修改,旨在为转基因产业化育种提供法规保障,其中有一条就是:“鼓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单位建立基地!”
可见,转基因商业化已成定局,预计2022年第一文件将会特别提到此事。
其实转基因技术之所以会放开,和我国种业发展陷入瓶颈有关,现阶段种业发展受限,很难孕育出优质种子,而唯有走转基因之路,才能让我国农作物产量再上一个阶梯。
2021年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出要加强种业发展,以促进种业振兴,鼓励科企合作。年末,国家又修订《种子法》,于今年3月1日执行。这个法规,对未来种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没有优质的种子。我国玉米、大豆亩产仅为美国的60%,以至于每年要进口大量粮食才能满足国内消费。而果蔬种子多年来也习惯了“拿来主义”,每年都要交上一笔巨额专利费。
而随着《种子法》的修订,接下来种业将加强品种权保护,打击假冒套牌种子。在这一时机,转基因技术也迎来最好的时代。
当然,促进转基因技术加速落地的,还因这两年农业生产遇到的草地贪夜蛾、草害困扰,使得多地玉米、大豆产量减少。
02、转基因技术优点多多!我国不少民众对转基因技术存有偏见,认为其安全性无法保障。很多人怀疑:“连虫子吃了都得死,人吃了能安全吗?”“发达国家为何不推广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吃了对后代有影响吗?会不会致癌?会不会不孕不育?”
这些没有经过科学认证的言论长期存在于网上,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实际上,转基因作为现代生物学技术,它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让后者性状优良,如此就可培育出可抗虫害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
早在80年代时,转基因技术就已展开了实际应用,1996年时全球转基因商业化之路开启,29个国家响应种植,转基因玉米、棉花、苹果、土豆等32种植物就此问世。除了农业,如今转基因技术也应用于工业、医药等领域,如食品添加剂、抗生素、胰岛素等。
自1996年至今,全球70多个国家生产或食用转基因产品,没有出现过一例科学性的安全问题,可见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并不晚,80年代就已布局,90年代时就已生产出转基因抗虫棉。
据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处处长刘培磊表示,2021年,我国在转基因大豆、玉米的产业化试点中,发现其效果显著。如转基因玉米可增产6.7-10.7%,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率达95%;转基因大豆可增产12%,降低50%的成本,除草效果达95%。
除了增产除草除虫外,试点发现,转基因作物对环境没有任何附作物,且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对环境利好。同时,转基因玉米、大豆可使用同一种除草剂,为玉米大豆间作、轮作提供条件,有利于高产。
03、有何隐患?我国大豆、玉米每年的进口量超1亿吨,且今后缺口还会继续加大,因而转基因商业化势在必行。
不过,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开启后,本土种子可能会加速消失。据悉,近几十年里,我国93%的本土种子已消失不见,反而国外利用我国的本土优良种子,向我们索要专利费。
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本土种子加速消失。为此,在进行转基因产业化的试点同时,也要加强对本土种子的保护。关于安全问题上,也要先试点研究,再考虑是否扩大种植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