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困扰:

因为等一条微信回复,时不时看看自己的手机。每当手机上显示有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然后又是一次失落。

他还会回吗?是我说错了话,还是他在忙呢?他到底在想什么?

等待的过程,漫长又煎熬。

那个不回微信的人,似乎有一种魔力,掌控着你的情绪。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回你微信的人,大多是以下这几种心理。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1)

忘记回复或意念回复

先说一个多数人都遇到过的情况。

有时对方正在忙事情或者当下不方便回复,比如在开会、开车、看电影,看了一眼消息,本打算晚点回复,后来忘了。

一个人在忙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些事上,容易过滤掉其他信息。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2)

来源:全景视觉

如果说你的朋友或伴侣没有立刻回你信息,有可能是他正在忙,脑子被各种事堆满,心情也不大好。

所以他选择先调整一下情绪,暂时不去回复你,这种不理会其实是不想让自己的负能量影响到你。

当对方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回复你信息时,如果是小事,千万不要不停追问,也不要过度猜测,让自己变得焦虑,可以先专注其他事,等他忙完便会联系你。

如果对方忘了回复,你可以隔段时间发个表情包提醒他。

如果你是那个经常意念回复或者忘记回复别人的人,也请多多反思,别让在乎你的人一直等待。

除了以上情况,你或许也会遇到:

对方其实看了你的信息,却不想回。

他为什么要故意“远离”你呢?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3)

来源:全景视觉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4)

对方不在乎你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思琪吃饭,面对丰盛的美食,她却心不在焉地叹了口气:

“男友变了,以前我们常常微信聊天至深夜,但现在他有好几次不回我信息。”

“那你一定很难受。”我连忙安慰。

“也许我一直在自我安慰,帮他找理由,他太忙了,他不方便回......但是当信息发出后的期待,一次次落空,我还是很难受。”

上周思琪决定不再逃避,发微信直接问男友:“你怎么又不回我消息,是不是不想继续在一起了?”

几个小时后男友回了一句“想多了”,便又消失了。

思琪没有胃口吃饭,继续哭诉:

“我告诉他我肠胃炎犯了,他没有任何关心。可当我刷朋友圈时,看到他刚点赞了别人的朋友圈,还在评论区和他们聊得不亦乐乎,却迟迟不回我的信息。”

说到这里,她再也讲不下去,哭了起来。

是啊,得不到的回应,最后只剩下没完没了的失望。

《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里有一句台词:

“他不是太忙,不是受过伤,不是有心理阴影,也不是手机掉进了马桶或者患了失忆症,他只是没那么喜欢你而已。”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5)

来源:全景视觉

不回复你,其实是蓄谋已久的,是用无声的方式向你表态:

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在乎你的人,看到你的信息会尽快用心回复,因为他不想让你等太久,也舍不得让你去承受被敷衍的失落感。

只有不爱了,才会爱答不理。

最近有位男生在追求我的一位朋友,朋友看到他的微信总会置之不理,继续吃吃喝喝。

一方面我替这位男生惋惜,他的感情终究是错付了。

另一方面,我也理解朋友的行为,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们都是高冷的,不想浪费时间。

就像那句话:每个故事都有三个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和事实。

于你而言,那些情真意切的试探,是种喜欢。

于不在乎你的人而言,那些不断发来的消息,是种打扰。

而事实是,一方喜欢,一方冷漠,你的一往情深,到最后也只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试问,一个装睡的人,谁能叫得醒呢?

一个不愿为你花时间的人,你又何必为他浪费时间和心思。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6)

来源:全景视觉

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折磨你。

等不到的消息,就别再等了。

感情里,与其纠缠,不如及时止损。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7)

在闹情绪,选择沉默

不同于上面所说的“对你不在乎”,有些人不回你信息,又是另一种相反的情形。

经历多了,你会明白:

有些人不回信息,是不在乎你;而有些人不回信息,恰恰是因为心里有你,只是在“闹情绪”。

Ta的喜怒哀乐被你牵动,想通过不回信息的方式让你看到,或者不想被你看穿。

朋友小樱就喜欢有事没事“作”一下,以此来验证自己被爱的可能。

男友发信息给她,她看到后故意等很久再回复,想试探他的反应;两个人吵架,她就整夜失踪,让男友找不着,想看他慌乱的样子。

不回消息次数多了,时间久了,男友身心俱疲,小樱看了也心疼,却又佯装不在意。

后来他们终于敞开心扉聊了很久,调整了相处模式后,彼此都多了些安全感。

如果和你关系比较要好的人,说了让你情绪不适的话,但你不想伤感情,该怎么回复呢?

有些人说了伤人的话而不自知,当发觉对方不对劲的时候,回过头去翻聊天记录,才意识到自己之前说的一些话不中听。

这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8)

来源:全景视觉

亲密关系中难免磕磕碰碰,当你们争执到一半,对方突然不回你消息。

这不一定是冷暴力,而是他不想攻击你,伤害你们的感情。

要知道,无论你是发消息还是回消息的人,一个能影响你心情的人,肯定是你在乎的人;一份能左右你悲喜的感情,肯定是你看重的。

如果你们都很在意对方,就请敞开心扉,多面对面沟通,表达真实的情绪,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9)

感受到压力,有点烦你

想想你被某个人的微信消息“狂轰滥炸”后,心情如何呢?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

当一个人经历了过多的外部刺激,就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比如说,父母每天像唐僧念经般不停地对孩子讲道理,这种说教方式,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变得叛逆。

超限效应既表现在日常社交中,也体现在亲密关系里。

当你已经接收了外界的太多信息,再打开对话框,一下子又跳出几十条信息,或是满屏的“长语音”,我想你的情绪也会变得焦躁,甚至想要拉黑对方。

还有一些人,给你发两个字“在吗”,你回复“在”,心想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他却没了消息,过了一阵子,又给你发“在吗”。

如此反复,作何感想?

换位思考一下,有时候对方不回你消息,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社交压力。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10)

来源:全景视觉

男友为什么经常不回我微信?很多女生会有这个疑问。

即使是热恋期的情侣,也需要有可以透气的“个人空间”。

有些人的感情需求大,一旦确定关系就在微信上时时刻刻黏着对方,分享各种大事小事:昨晚睡觉被蚊子咬了;下午喝了星巴克;工作一半电脑死机了,路上看见一只猫......

倘若此时对方正在忙碌,受到了干扰,就容易觉得烦躁。

某次聚会,朋友王翔的手机频繁有新消息提示,但他只是瞄了一眼,就继续和我们说笑。

大家提醒他:“这么多消息,不回复没关系吗?”

他一脸不耐烦,说他老婆就是这样,唠叨这,抱怨那,懒得回了。

后来,又陆续有消息跳出,王翔索性将手机倒扣在桌上。

据统计,女人平均一天要说2万字,而男人的平均日额度只有7000字。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原因在于女性乐于分享细碎的生活体验,而男性大多没有这么强的分享欲。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11)

来源:全景视觉

吵架的时候,男性也普遍比女性的情绪少一些,这也是大脑结构决定的。

当你的另一半不回你信息时,说不定他已有叛逆心理,内心生起反抗情绪,这时候你再给他发几十条信息或是不停地打电话,无异于火上浇油。

如果你不希望在未来某天,另一半对你说他很累,想分开。

就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控制欲太强了。

无论是社交关系还是亲密关系,都需要有分寸感。过度热情或过度冷漠,都是不可取的。

人和人相处久了,容易因为过于熟悉,而降低沟通的欲望。

这时候,要用心经营关系,保持对彼此的探索欲,同时也要懂得换位思考,给对方适当的个人空间。

毕竟好的关系,始终是彼此独立,又相互陪伴。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12)

来源:全景视觉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13)

感到为难、纠结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发过去的信息,让对方难以回复。

比如,好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找你借钱;不熟的人请你帮个难度有点大的忙;对方的问话触及你的隐私......

这些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才能给出答案。

当你鼓起勇气给在意的人发了微信,却迟迟没收到回复,是因为他不在乎你吗?

不一定,对方可能有所顾虑,对于一些事还没想清楚,不知道怎么回复你。

你突如其来的信息,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14)

来源:全景视觉

有些时候,对方越是在意你,回微信的时候就越是慎重。

他会想:我这样说合适吗?我发这个内容会让她反感吗?

于是,用更多的时间思考准备回复的内容,想要表达到位。

然后开始酝酿,文字输了又删,反复斟酌。

信息没有发出,却上演了一出内心戏。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现实原因,也可能是自己心里的胆怯、自卑、害怕失去,所以不善表达,想要更进一步,却又选择回避,隐藏自己的感情。

于是,无形中陷入了心理拉锯战。

一个人不回你的微信,一定是不在乎你吗?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不回复的理由不一定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太在意,或者有小情绪,或者是个人习惯,总之,隔着屏幕的沟通,往往会因为缺少直观的情感表达,而郁积情绪。

最后,甚至造成感情破裂、渐行渐远。

真正能交流感情的沟通,永远是面对面的,谈笑风生,推杯换盏间,我们的情谊在彼此心间流动。

新的一年,有空多约一约朋友,多抽出时间和爱人、亲人相处,如此,我们才能摆脱社交上的疲惫感。

不回微信的人什么心态 不回你微信的人(15)

作者:杜言心,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心理学多年。来源:简易心理学(ID: xinli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