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帝国时期,任命沛令必然要依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在沛令被斩杀之后,沛令的选举标准也发生了改变。评判标准的改变影响着竞选人员的升降浮沉,面对沛县群龙无首的局面,必然要推举出一位领袖人物。
秦末动乱,刘邦等人杀掉沛令,夺得了沛县领地。为了扩大起兵的影响,必然要推举出一位领袖人物,沛令已经被杀,众多角逐者粉墨登场。具备候选人资格的有王陵、萧何与曹参、刘邦。
以战国末期的评判标准,沛县地界崇尚游侠,将游侠作为榜样,那么王陵成为沛县县令的可能性最大。然而王陵在秦帝国打击下,做了时代的顺民,游侠活动也由公开转向了地下,因此,他事实上已经丧失了跻身官场的可能。在秦末的动乱中,王陵虽然曾经为沛县的游侠门主,却已经藏匿多年,并不能得到众人的拥戴,最终被淘汰出局。
在秦帝国统治时期,萧何、曹参身为沛县中高级官吏,自然有晋升为县令的机会。然而在进人秦帝国末期,沛令被斩,萧何、曹参身为秦国官吏,也不符合秦末所要评判的标准。在沛令被杀之后,曹参与萧何又考虑到自身及家族的状况,选择了主动退出,所以在关键时刻也被淘汰。
刘邦在战国末期,秦帝国前、中期,秦帝国末期,拥有三个身份,都适应了当时的评判标准。然而在战国与王陵对比,在秦帝国中期与萧何、曹参相比,刘邦都是居于弱势,所以并没有出头之日。可是到了秦帝国末期,秦帝国将要崩溃,刘邦变成了反贼,在斩杀沛令的过程中又立了大功。刘邦适应了秦帝国崩溃后的评判标准,所以成为沛令的最佳人选。
在攻下沛县以后,沛令的评判标准大概有四部分:
政治上的名声
沛令被杀之后,在政治上拥有贤名之人以萧何、曹参为首。这两人在秦帝国统治内,深得民心,然而他们在沛县身居高级官吏,有为虎作伥之嫌。刘邦虽然做过泗水亭长,却在秦末做了反贼,自陈胜、吴广起义后,成为名正言顺造反的头目,在政治上具有更加过硬的名声。
军事上的实力
萧何、曹参都是文吏,完全没有掌握军队的能力,特别是在沛县之中。刘邦依靠在芒砀山积蓄的力量,又联合沛县中长期建立的人才集团,拥有了很强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在攻入沛县,斩杀了沛令之后,刘邦的军事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沛县的起义军队要有所发展,具备强大军事实力的必然是首选,刘邦当仁不让。
经济上的负担
萧何、曹参出身于沛县殷实家族,拖家带口,为了家族利益考虑,不敢贸然起兵。即使起兵,也不会做头领,他们担心起兵失败后,被夷灭三族。刘邦虽然与吕公结为姻亲,本身却是一穷二白,又做了反贼,没有后顾之忧。经济上的巨大反差,反倒帮了刘邦的忙,让刘邦远远胜过萧何、曹参。
文化上的感染
沛县之地,素来受到游侠文化影响,舞刀弄剑之士不在少数。秦帝国虽然严禁游侠行径,却没有真正阻碍沛县的游侠风气。刘邦在沛县历经千辛万苦,组建了自己的人才集团,笼络了众多的故旧游侠。在秦帝国崩溃的瞬间,游侠们又东山再起,成为刘邦起义的得力帮手。
在这四个评判标准之外,刘邦蓄谋已久的舆论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刘邦自己制造的舆论正是一种造神的行为。前后为刘邦造神的有四类人:父亲刘太公,沛县酒馆的王媪、武负,跟随刘邦共同藏匿到芒砀山的刑徒,结发妻子吕雉。
刘太公为刘邦造神的言论是:刘邦是天龙与刘邦的母亲所生,史书上有记载太公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看到一条巨龙盘旋在刘邦母亲的身上,刘媪遂有了身孕,最后生下了刘邦。这证明刘邦是龙的儿子,是上天的传人。
沛县酒馆王媪、武负的造神故事是:说刘邦在喝醉之后变成了一条龙,睡醒后又变成了真人。这与刘太公将刘邦塑造成龙子的说法一致,进一步为刘邦制造了舆论。二人的造神行为,除了从自身生意考虑,更是为了与刘邦交好。
跟随刘邦共同藏匿到芒砀山的刑徒的造神故事是:刘邦将押往咸阳的刑徒放掉以后,趁着醉酒,斩杀了一条白蛇。刘邦当时已经酩酊大醉,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跟随刘邦的刑徒们却看到有一位老婆婆对着白蛇哭泣说,赤帝的儿子斩杀了自己的儿子一白帝之子。刘邦仿佛已经有了天子之命,这是造神的进一步升级。
结发妻子吕雉的造神更加高明:吕雉在刘邦藏匿芒砀山后,经常去探寻刘邦,在深山之中,吕雉总是能找到刘邦,说刘邦头上有五彩祥云,这是天子的征兆。自古以来,常有望气的传闻,后来范增也曾对项羽说刘邦头上有天子气。吕雉就是抓住这个传闻的影响力,对刘邦进行了更高程度的神化。
经过评判标准的对比,以及逐步神化的准备,刘邦成为实至名归的沛令。刘邦并没有用秦国沛令的官职名称,而是采用沛公这个楚国的官职名称,沛公也就是县令的意思。虽然仅仅是小小的官职名称的不同,却表明了刘邦以及萧何等人的缜密心思。去掉沛令的称谓表明对秦帝国的唾弃,运用沛公的称谓正是为了凭借楚国对秦帝国的仇恨,增强反秦的号召力。
刘邦在沛县豪族、父老的拥戴下,举行了祭奠皇帝、蚩尤的仪式。经过征讨与安抚,刘邦逐渐掌控了沛县全境,成为真正的一县之主。沛县子弟踊跃参军,刘邦经过遴选,迅速组建了一支两三千人的武装军队,这支军队成为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