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确认,12月12日,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方奶奶去世,享年101岁,她在今年五月被刚确认为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直到方奶奶去世,她也没能等到道歉。但是历史无法抹去,伤痛不会忘却,在南京科巷的尽头,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穿越半个多世纪的烽火,向我们讲述那段沉痛的过去。

科巷全天开放吗(科巷的尽头是一段泣血史)(1)

从地铁二号线大行宫站出站,过个马路走几百米就能到达南京最“网红”的巷子之一的科巷,这条细长的巷子里密布着各式各样物美价廉的美食小店,浓浓的烟火气使得科巷成为南京必打卡地点之一。热闹暖和的烟火气和美食小吃是一面,科巷的另一面,则是一段半个世纪前的泣血历史。走到科巷路的尽头,与利济巷路相交的地方,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静静矗立在这里。

科巷全天开放吗(科巷的尽头是一段泣血史)(2)

根据陈列馆方面资料,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将利济巷2号和18号分别改造为“东云慰安所”、“故乡楼慰安所”。1945年日本投降后,“普庆新村”作为民居使用。2014年11月南京市政府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和陈列布展工作,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被在世“慰安妇”幸存者指认的慰安所建筑。

科巷全天开放吗(科巷的尽头是一段泣血史)(3)

2003年,在中日韩三国联合调查组的帮助下,朝鲜老人朴永心千里奔赴来到了南京利济巷,指认了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东云慰安所”,并指明2号楼上的19号房间就是当年拘禁她的地方,如今陈列馆的门口有一尊怀孕的“慰安妇”的雕像,原型就是受害者朴永心老人。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介绍,当时,夫子庙到大行宫一带是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同时是日本当局划定的日本侨民聚集居住的“日人街”,靠近日本兵营和军事机关,因而这一带由日本军方或日侨娼业主开办经营的“慰安所”多而集中,分布在科巷、三条巷、四条巷、利济巷一带,其中利济巷的“东云慰安所”是最有名的,这里由一名叫千田的日侨娼业主经营。根据一些南京的老人回忆,很多挎着圆柄刀的日本兵在楼下的小铺子刚喝完酒,就醉醺醺地来到这里。日本兵还会打这些女子,有时房间里会传出女孩哭喊的声音。

科巷全天开放吗(科巷的尽头是一段泣血史)(4)

在陈列馆的外围,有一整面墙上展示了几十位“慰安妇”幸存者的照片,这些老人面上沟壑纵横,她们的目光穿过时间和空间,深深的凝视着这条巷子,无声地控诉着惨无人道的暴行。一街之隔的科巷尽头曾是无数年轻女孩们的活地狱。时间的年轮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幸存者们的眼泪浸湿了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南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