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有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飞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抢抓机遇,按下商贸业发展加速键,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谱写商贸发展新篇章。
在中心城区阳湖片区的天润发超市,一大早就热热闹闹,台湾空运过来的柚子,新疆来的葡萄,越南的榴莲火龙果,新鲜的澳龙,进口食品区商品琳琅满目,多达4万多个。从2009年,天润发卖场在我市开设首家店铺,到如今的15家卖场和两个乡镇社区店,天润发卖场已经覆盖了三区四县,年营业额达到3亿元。
黄山市天润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朋:“刚开始我们整个黄山地区商贸企业超市里面,蔬果都没有货,这些鱼类肉类水果都没有,现在我们不但是有这些水果肉类,甚至一些进口商品都越来越丰富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市民,购物实行凭票制,粮票、布票、豆腐票、油票,各类票据五花八门,市民郑紫珊对当时的凭票供应深有体会。
市民郑紫珊:“可以说相当紧缺,那个时候能吃到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那个肉票买了以后都是攒到过年,把肉票用掉。现在网上订购任何食品都能很快送到你家里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我市最早的商业中心,百大商圈承载了黄山人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情怀,也见证了我市商贸业的变迁。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屯溪商业大厦,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启了黄山人的时尚生活。凤凰牌自行车、梅花手表、双喜锅,百大商厦成了当时市民置办生活大件的首选。
合肥百大集团黄山百大商厦副总经理沈萍:“那时候在屯溪应该是引起很大的轰动,场面也非常的火爆,很多畅销的商品,一些知名的品牌可以说是一抢而空。目前,我们黄山百大的品牌有200多个,款式有1万多个,跟以前比较起来是极大地丰富了。”
如今,从中心城区到各区县,从老城到新区,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层出不穷,从内贸到外贸,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7亿元,增幅11%,对外贸易9.51亿元,创历史新高,茶叶出口连续12年正增长。
在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区的安徽恒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搬运一批出口意大利的稀释剂产品,当天下午即将发往上海港。恒远公司是亚洲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最大的制造商,产品销售不仅覆盖全国市场,还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市场。如今,出口额占到公司销售额的30%,今年1-8月份,进出口总额达到2400多万美元。
安徽恒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孜:“2005年,我们引进了一个外贸员,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由当初的一个人到2015年的成立外贸部的三个人,到现在有七个人,现在上海我们还成立了外贸的办事处。”
黄山海关副关长王静:“我们黄山海关建关23年以来,监管的货运量从0.25万吨增至了目前的57万吨,征税也从最开始的539万元增至目前的2.5亿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商贸业踩着新时代进步的节拍,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聚焦“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实现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1-7月份,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0.3亿元,同比增长12.5%,进出口总额7.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46%,我市商务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