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平凹散记

贾平凹苦难的岁月(读贾平凹散记)(1)

写下这个题目时,记忆延伸到了1993年的冬天。准确的说,是我上师范二年级第一学期在大型文学杂志《十月》上读了贾平凹的成名作《废都》,这也是我第一次读他的长篇小说。18岁的我,刚从小村庄走出来,仅仅见到外面世界的一隅。一口气读完《废都》,在很长时间内感觉不舒服,有一种精神上的窒息感,深层次不能理解,但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贾平凹想通过主人公庄之蝶的蜕变阐述的思想,我还是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的。

现在回忆起来,在临洮的那个冬天,肯定有一个苏醒的灵魂,在面向欲望和颓废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光明,这就是青春的我和贾平凹的第一次深刻面对面。在初中时读到过贾平凹的散文作品,还把贾平凹(wa)念成了贾平凹(ao),还被师范的老师笑话过。后来陕西作家群崛起:路遥、贾平凹、高建群、京夫、陈忠实、程海……一路读来,对黄土地上的众生像,我有了文学审美的窥视!同时也开启了和奠基了我的文字功力。

工作以来接触贾平凹作品是先看的小说《高兴》改编的电影之后,在书摊上买了盗版的贾平凹小说集看了《高兴》原版,我的感悟是基本上从“废都”过渡到了正常底层人的生活,男主人公贫穷又不失尊严的活着,干净简单,精神丰富。再后来买了正版的《秦腔》,读了五分之一,就读不下去了,我曾经说过我真的不喜欢那种絮絮叨叨的都是以对话为主的语言。

贾平凹苦难的岁月(读贾平凹散记)(2)

再后来,我在一个书店碰到一本贾平凹散文集《老西安》,买回家,差不多两三天就读完了,这是我对贾平凹散文的一次集中拜读,所以我对西安的历史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再结合陈忠实的《白鹿原》,程海的《热爱命运》,京夫的《八里情仇》……使我对西安这片古老的土地充满了向往和敬重之情。当然,读历史,听讲座,看电影,游西安……对西安各种知识的探索和亲自到西安办事、旅游等等,完成了我对西安的再次认知。当然这些对西安的感知,多数取决于贾平凹对我文学方面的引导。

乡下教书的父亲在我的建议下订阅了近十年的《美文》,由贾平凹任总编辑。所以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那十年,贾平凹的毛笔字,书画,我常常能欣赏到,偶尔也能读到他写的散文。一直到智能手机离不开人们的双手时,对于贾平凹的一些趣谈也好,婚恋状态也好等等,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贾平凹反而对我来说,失去了一定的神秘感。一直到他的女儿贾浅浅的“诗题”话题等,我没有再关注过他。

在朋友的推荐下,最近读完了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暂坐》。总体来说:刚开始读,我感觉小说的语言和《秦腔》差不多,但由于我现在的年龄使然,能读进去了。通过读《暂坐》,让我对贾平凹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有了一定的思考。《暂坐》以女主人公海若为主的十二个女子,在海若经营的暂坐茶馆,上演了一幕幕她们人生的悲喜剧,也是欲望纠缠下的西京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但比起《废都》,能让我接受。而且看到后面,我恍然大悟:某些情节,当然包括语言,都能读到《红楼梦》的味道了!真是的!

我想,接下来的时间,我会读完《秦腔》,也会读贾平凹的许多作品。也许那时候,我真正对长篇小说的入门就不远了。

贾平凹苦难的岁月(读贾平凹散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