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血酬定律》时,无疑是让我震撼的,这种震撼来源于它一把扯下仁义礼信的遮羞布,书中人物的行为逻辑紧紧围绕着“利”字展开章节《命价》中有这么一次考量:窝阔台在位第二年,近臣别迭建议他大规模地灭绝中原汉人,缘因汉人的手中聚集了大量财富,导致元朝廷亏空且不论这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仅这种行径就足以令人发指了后面耶律楚材建议皇帝用征税的方法替代大规模的屠杀,保住了两千万条性命经过计算,这些性命和税收一分摊,每条性命大概换算成14人民币不管是对窝阔台,还是对耶律楚材,那些鲜活的人命,仅仅是帝国收支账本上的一个个数字而已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都是人命关天,都是《孟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我很难接受这样把生命直接放在利益的天平上进行衡量的行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的血酬定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的血酬定律
初看《血酬定律》时,无疑是让我震撼的,这种震撼来源于它一把扯下仁义礼信的遮羞布,书中人物的行为逻辑紧紧围绕着“利”字展开。章节《命价》中有这么一次考量:窝阔台在位第二年,近臣别迭建议他大规模地灭绝中原汉人,缘因汉人的手中聚集了大量财富,导致元朝廷亏空。且不论这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仅这种行径就足以令人发指了。后面耶律楚材建议皇帝用征税的方法替代大规模的屠杀,保住了两千万条性命。经过计算,这些性命和税收一分摊,每条性命大概换算成14人民币。不管是对窝阔台,还是对耶律楚材,那些鲜活的人命,仅仅是帝国收支账本上的一个个数字而已。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都是人命关天,都是《孟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我很难接受这样把生命直接放在利益的天平上进行衡量的行为。
但是,正是这样赤裸裸的利益衡量,让我理解了许多以前读来难以琢磨的历史现象。明明有那么多前车之鉴,为什么那些贪官污吏还是会一点一点地将民脂民膏搜刮进自己的钱囊中?而百姓们受到压迫与剥削,为什么不通过上诉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血酬定律》中,作者非常具体地介绍了那些利益集团每次做决定,是如何权衡利弊的。地方官吏,宁愿压榨基数更大的百姓也要招待好过路的上级,只因为他们内心明白,百姓虽众,但在皇帝面前,根本没有话语权,也就根本影响不到自己的仕途;反之,上级官员在皇帝面前有更大的话语权,更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至于百姓做的决定,也是成本与结果的衡量:假设有一个农民,被横征暴敛,别说千里迢迢去京城了,哪怕去省城,一来一去所耽误的收成,很可能就是一家子半年的口粮;而官官相护,导致告成的概率就小,更别说回来后还要活在遭到报复的提心吊胆中了。
本来以为《九品芝麻官》中的剧情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没想到书中描写的现实,远比电影中的刻画的更残酷。《血酬定律》并不像过去读到过的历史书,描写的都是王侯将相的传奇,就像一把手术刀,剥开历史的皮肤,露出其下的肌理和血管,也就是那些人际关系中的潜规则。就像一具被剥去表皮的肉体一样,被《血酬定律》用底层逻辑解构的历史初看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但是细一思索,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太史公早就提纲挈领地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之所以读到《血酬定律》中的内容会难以接受,自认为是因为涉世未深,对社会与人情的认知尚浅。这本书里很多让我感到新奇的内容,可能父辈们经过亲身实践,早就门儿清啦!
对我来说,《血酬定律》给我学习历史,尤其是广大基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引我思考,带我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若要进入“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仍然需要大量的阅读以及社会实践。
看到这里了,如果喜欢的话,点赞收藏分享吧。
关注作者,会有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