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靴游寺,僧以为常人,不加礼貌军问之曰:“我见尔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取缘簿来,我好写布施”僧人大喜,随即献茶,意极恭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人有德才是贤下半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人有德才是贤下半句(势利之交难经远)

为人有德才是贤下半句

清代学者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靴游寺,僧以为常人,不加礼貌。军问之曰:“我见尔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取缘簿来,我好写布施。”僧人大喜,随即献茶,意极恭敬。

及写缘簿,才写“总督部院”四个字,僧以为大官私行,惊惧跪下。待又添写“标下左营官兵”,僧以为兵丁,即恼立起。又见添写“喜施三十”,僧以为是银两,窃喜又跪。及又添写“文钱”二字,僧遂又起立不跪,脸又变恼。

一卑一恭,一喜一怒,一跪一起,阴晴不定,喜怒无常……短短几行字,一幅势利小人的嘴脸跃然纸上:先不礼貌,因无钱;后甚恭敬,因有钱;先一跪,为畏势;后一跪,为图利。迎合谄媚,希恩固宠,只敬衣衫不敬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这真是:“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意思是君子以德行处世,所以不计较个人之得失;小人以势利处世,所以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势利之人,眼中只有“势”,凡事只为“利”,趋炎附势、趋之若鹜,追名逐利、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不顾廉耻。正所谓:“眼大善观风察色,嘴阔会拍马吹牛,手长能捞名攫利,身矮好屈膝磕马。”

《官场现形记》里记述:瞿施庵的夫人瞿太太已是“脸上起皱纹的老婆婆”“头发也有几根白了”,居然甘认湍制台年方十八岁的干女儿宝小姐为“干娘”。原来,瞿太太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盘:“巴结上了这一门儿,少不得总要替我们老爷弄点事情。只要弄得一个好差使,就有在里头了。”为了“弄点事情”,已然没有了底线,没有了操守,可笑可叹。

势利之人的处事逻辑,就是唯利是图,往往“无利不起早,有利盼鸡鸣”。唐朝的房玄龄任宰相时,曾大病一场,不少官员前去问候。户部郎中裴玄本戏谑地说:“仆射病,可须问之。既甚矣,何须问也。”言外之意,如果病得不重,能够治愈,还有利用价值;如果病入膏肓,则无可救药,也就无利可图了,又何必去看望呢!

古人云:“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红楼梦》中也有一句经典话语:“人都不能太势利了。”为人处事,为官从政,都应以德为本,以廉为道,“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唐玄宗时期,有人劝进士张彖把杨贵妃之兄杨国忠当靠山,张彖却说:你们都把杨国忠当泰山依靠,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倘若骄阳一出冰山也就化了,到那时你们就失去靠山了!古人尚有此见识,今天更当镜鉴之。

我们党历来坚决反对攀龙附凤、看人下菜那一套,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没有私人的目的和企图要去奉承人家,也不要人家奉承自己”。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服务员,“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不必看别人脸色行事,也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时时处处做到不看来头、不畏权势,“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要心底无私,正确维护党中央权威,对来自中央领导同志家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的违规干预、捞取好处等行为,对自称同中央领导同志有特殊关系的人提出的要求,必须坚决抵制。”最近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什么一些打着中央领导旗号四处活动的骗子,总是有人信、有人帮,甚至屡试不爽、屡屡得手?说到底,还是一些干部私心杂念作祟,信奉“背景靠山学”,崇尚“人身依附论”,幻想着能从这些“骗子”身上谋取个人私利、获得提拔重用。

于是,一些干部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是真是假,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讲纪律、不讲规矩,主动投怀送抱,大开方便之门,慷公家之慨,饱个人私囊。殊不知,纸里包不住火。那些拉大旗扯虎皮的招摇撞骗者,迟早要露出马脚、现出原形,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奔竞夤缘,难得善终。”那些企求“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干部,最终也逃不了“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只有站稳脚跟、立定心思,摒弃非分之欲,戒除侥幸之心,任尔东风西风,我自两袖清风,才能把人做好、把官做正。这样的清醒和见地,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本文刊载于2019年第2期《中国纪检监察》,作者:张顺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