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满载冰糖橙的货车沿着宽阔的山道远去,周太江笑了,如冬日里和煦的暖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农村脱贫成果出怀化 山路通畅幸福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脱贫成果出怀化 山路通畅幸福来

农村脱贫成果出怀化 山路通畅幸福来

看着满载冰糖橙的货车沿着宽阔的山道远去,周太江笑了,如冬日里和煦的暖风。

曾经“山路难行果难销”困扰着这位侗家汉子,种植的冰糖橙深藏芷江侗乡无人问。

而今,水泥公里通到家门口,不仅让他的“山果”出山,还远销俄罗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村村寨寨通公里,同心共筑小康路。修好公路人人夸,富了百姓千万家。”想到“山果”变“甜果”,周太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侗歌。

周太江的歌声,唱出了怀化父老乡亲的心声。

隆冬时节,记者深入怀化山区,探访打通扶贫道路“最后一百米”取得的成效,体味出山区百姓出行不再难的欢欣,见证脱贫攻坚的新气象。

“让乡里人像城里人一样走上一脚好路”

——干群同心 攻坚克难

深夜,村民突发疾病,因为没有路,救护车进不来,其它村民用门板做成担架,一路狂奔,可紧赶慢赶,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在怀化山区采访,听到这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大家唏嘘不已。其实从村里到镇上,总共不过15公里。

“路,就是山里人的命。”到许多地方走一圈,才知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怀化多山,抬头是山,低头是山,山区面积在全省最广。

绵延的大山,造就了怀化的峻美,赐予山区宝贵财富,但也曾把文明与富足挡在了山外。

坡高岭陡,公路不畅,山货出不去,农用物资进不来,绿水青山没能变成“金山银山”,贫穷像一座大山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

农村没有路,脱贫有难度。怀化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路,是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主要瓶颈之一。

“举全市之力打通扶贫道路‘最后一百米’,建好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路’,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问题在小康路上掉队。”这既是怀化市委、市政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奋斗目标,也是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贯彻落实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让农民兄弟走进春天里,看到希望的花朵竞相绽放。

一路一桥总关情。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打响后,省政协副主席、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市委副书记、市长雷绍业多次爬山涉水,实地调研督战,用身影指挥,用行动说话。

一条弯弯曲曲的进山公路蜿蜒而上。从山沟里的溆浦县沿溪乡政府出发,记者驱车来到山顶朱家园村。

村民王文生哼着小曲,赶着一群羊迎面而来。他说:“我们住在山顶上,过去没有通公路,出门半步难。卖头猪得请4个人抬下山,除去各项费用,所赚无几。搭帮原县委书记蒙汉为我们修通了这条路,今年养殖收入预计15万元。”

7年前的一个夜晚,时任溆浦县委书记蒙汉打着手电,沿着山路,爬上朱家园村走访,群众行路难感同身受。

他对随行的县直部门负责人说:“要尽快修好这条路,钱不够,一起凑!”当年国庆节前夕,这条7.5公里的水泥路修通了,成为连接山上山下9个村共用的“黄金路”。

从沿溪乡来到统溪河镇,一条大道直通大山深处。行至尽头,30多户人家住在半山腰上。枫林村村民苏琴说:“去年7月,政府投入100万元,将公里修到家门口。我家不但脱了贫,还建了新房,买了小车。”

掷金百万,只为几十户人家修一条“出山路”。可见为百姓脱贫毫不吝啬。

“断头路”,曾是阻挡溆浦山区群众奔向幸福的屏障。

“让乡里人像城里人一样走上一脚好路。”2013年,蒙汉上任伊始,脱贫攻坚第一场硬仗,就是拉通全县的“断头路”。

至2016年,溆浦全县共拉通“断头路”871公里。今年7月,这位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路书记”的他,却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既破“阻塞”,又疏“血管”。一条条崭新的公路蜿蜒伸向广阔的乡村。

沅陵县凉水井镇小枫溪村天湖池组坐落在云雾山临顶处,一条长达2.9公里的崭新公路盘山迂回至顶,云雾缭绕时公路仿佛升入云端。

“这条‘天路’是扶贫工作队带着我们干出来的。”村民冉明说。

小枫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明发介绍,该组有14户人家,世代居住在山上,农户稻田呈梯次分布山间。当初,也想动员大家整体搬下山,然而一旦下山,老百姓劳作困难,田地将逐渐荒芜。修路,既是留住田地的需要,更是服务百姓的使命。

在胡明发多方奔波筹措下,工程很快开工。期间,劈石凿岩,工程难度非常之大。

天池湖的人心,从未这样的凝聚。村民踊跃出工出劳,送茶送饭。干群携手战胜了重重困难,不久,一条直达山顶的盘山公路修通,公路21道拐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有限的文字,无法叙说修路的艰辛。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怀化一个个党员干部,与群众一起攻坚克难,巩固着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让群众有了主心骨。

“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创新机制 多管齐下

“注重实效,统筹推进。”彭国甫说,怀化牢记的殷殷嘱托,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建,放眼长远,讲究品质。

“建好就是最好的养护!”在怀化,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群众期盼的“希望路”。同时,坚持统筹建设,高效建好脱贫攻坚的“致富路”。怀化在全省率先推行自然村通水泥公路,“统一施工、整体推进”统规统建模式,按照“市级统筹、县为主体、乡村参与、统一施工”的原则,由一家国有施工企业以“零利润”模式统一实施。

此举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减少了中间环节,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成本,短短3年时间全市建设通组公路1万余公里,实现了从空白到全覆盖的跨越,惠及7000余个自然村。解决了80余万贫困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这一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管,创新管养机制,精心守护群众出行的“安全路”

大力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2018年,芷江在全省率先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9年,新晃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今年底,全市将全部创建成功市级以上示范县。

通过创建,全市公路管养率达100%,实现了有路必养,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92%,乡村道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0%;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均达到100%,实现了农村公路建管养高质量发展。

新晃鲤鱼溪与国道G320交汇处,今年由于连续暴雨造成该路段边坡塌方,交通中断,因为购买了“公路路产保险”,水毁路段及时得到修复抢通,并迅速获得理赔资金。公路管护人员感慨:“放在以前,这种垮塌,没有半个月时间通不了车,但按现在的机制,7个工作日就能完全修好,效率高多了!”

怀化在全省率先推行“公路路产保险”管理养护模式,此举拓宽了公路灾毁修复资金新渠道,有效减轻了政府和部门修复资金筹措压力,提升了灾情处置效能。

——护,率先开展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地标新材料试点

今年来,针对地处山区、公路穿山越岭的特点,怀化积极在全市55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中,试点应用智能蓄能自发光反光太阳能地标新材料,提升了农村公路的品质,美化了乡村,为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目前,正逐步加大在全市推广力度。

——运营,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建设是基础,运营是目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流、物流在城乡之间高速运转。

怀化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按照“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系统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的创建原则,真正做到全市城乡客运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确保交通保障持续有力,让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客运服务。

同时,怀化注重依托农村公路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构建高效便捷畅通运输网络,有效推动“山果出山”,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把钱花在刀刃上,把路修到心坎上。如今,翻开怀化的地图,一条条四通八达纵横乡间的农村水泥道路,如毛细血管直达神经末梢,与国道、省道、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成为百姓心中的“民心路、顺心路”。

怀化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诗军介绍,近年来,怀化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新改建公路1.8万余公里,全市农村交通实现了“村村通”到“组组通”,从通路到通客班车,从人畅其行到货畅其流的飞跃,让山区群众实现了多年来盼望“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的梦想。农村公路建设成为重点民生实事中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最高的项目之一,怀化市连续7年获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的优胜单位。

“路通了,干什么都方便了”

——道路畅通,百业兴旺

种玉米、土豆,亩均年收入500元。种紫色葡萄,亩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想脱贫,种啥管用?

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对新晃米贝苗族乡烂泥村的农民而言,却是一个难解的大问题。

账谁都会算,可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有想法,有胆量,就是没路。

这个村地如其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烂泥村海拔700余米,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从村到县城需近4个小时。“看见屋,走到哭;望着山,走得瘫。”对于出行,当地农民也曾这样自嘲。

如今烂泥村,公交车从山脚沿路而上,一直开到种植基地,曾经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脱贫攻坚的“聚宝盆”。烂泥村除发展紫色葡萄外,还带动贫困户养殖香猪、种植金丝皇菊,让大山深处的“山货”销往全国,截至目前,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今年紫色葡萄收成不错,公路通到家门口,不用为运输不畅而发愁了。”该村种植大户蒲志宏高兴地说。

路通,一通百通。

“我们正依托村里千亩梯田、百米瀑布、千年古树等自然景观,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村支书蒲庆刚信心满满地说。

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七溪村,一条宽阔而平整的水泥路,将这个地处武陵山片区的小村落与外界连通。

“路通了,干什么都方便了。”村民唐自云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外省打工。如今,连通县城与村组的水泥路通了,自己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开办合作社,种植了中药材杭白菊,“我打算留在村里了。”

省政协委员、怀化“橙乡合作社”发起人舒兴华做了4年电商,人称“橙子哥”。这段时间,他销售柑橘忙个不停。

“这两年,水泥路修到了村组,物流更通畅了。”舒兴华介绍,怀化属于典型的山区,村民居住比较分散,过去公路修到行政村,仍满足不了“山货出山”。许多橙子运不出去,有些只能烂在树上,果农欲哭无泪。

近两年,随着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自然村通水泥路(沥青路),怀化打开了大山通向世界的大门,许多电商开始“驻村入户”。冰糖橙不但没有滞销,卖价还在上涨,产业逐渐壮大,品牌越来越响。

“扶贫路”连接十里八乡,“旅游路”延伸至千山万水,产业路遍布村村寨寨。如今,“畅、安、舒、美”的“四好农村路”,不仅将美景和产业串联在一起,也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发家致富,为乡村带去了无尽的人气、财气,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沅陵县借母溪风景美得让人心醉。多年来,受落后交通条件的限制,这里的美景藏在深山无人知。

“农村公路功不可没。”说起如今村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借母溪村主任周树生打开了话匣子,6.5公里洪千公路的修通,让乡村旅游焕发生机,借助当地独特的借母文化,打造《妞子花开》实景剧,带动乡村旅游。去年,借母溪景区接待游客31.5万人次,旅游收入7800多万元。

“如今做媒容易多了”

——打通的是路,贴近的是心

桥通了,灯亮了,广场舞跳起来了。12月19日傍晚,村民刘成香早早来到桥头的一块空地,带着众多姐妹,随着欢快的音乐,边走边跳,感受通桥后的美好生活。去年10月,刘成香所在的沅陵县明溪口镇窝棚溪村村前过境桥建成通车,祖祖辈辈的行路难解决。

“从小就梦想有座桥,几十年的等待和盼望,如今终圆梦,桥一通,脱贫致富路也就得到解决。”刘成香说,桥通还得感谢小欣媛。

2019年6月,该村一位在镇高砌头九校读初三的女孩杜欣媛写了一篇作文《溪边住着希望》,里面提到村口没有过河桥,村民出行不便的苦衷。

文章在媒体发表后,感动无数人,引起镇政府和驻村扶贫单位沅陵县委统战部高度关注。各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修桥,解决就医、就学、生产、生活出行难题,满足她和全村人的心愿。

如今,“作文女孩”杜欣媛“心愿”实现了——回家路上的过路桥建成通车,再也不要担心汛期涨水,摆渡过河危险,耽误上学和放学。

窝棚溪是有名的“核桃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把山核桃作为脱贫增收产业,扶持能人领办合作社,开办加工厂,采取“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模式,核桃成了“金果果”。

有产业就有希望,村民劲头也更足。脱贫户余兰英在加工厂打工,月均工资3000元,她乐呵呵地说:“桥通了,产品更好卖,不再捧着金娃娃活守穷。”

一座桥,一条路,改变一个村;路通,车通,人心聚。窝棚溪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沅陵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山深林密,行路难,修路也难。但为了打通老百姓脱贫致富路,沅陵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这几天,溆浦县两丫坪镇提高村的“媒婆”戴月娥有点忙。忙啥?联系了好多外乡的姑娘来相亲。

在提高村,戴月娥的知名度很高。原因是她有副热心肠,乐此不疲为村里“光棍汉”当红娘,成功率还蛮高。

当记者夸她时,今年65岁的戴月娥快人快语,“哪里的话,主要是脱贫攻坚成效大,烂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平房变楼房,山区变城镇,姑娘们再不嫌咱村条件差。”

“如今做媒容易多了。前些年,可不是这般光景。村里的路没有通,说破嘴皮也没有几个姑娘愿意嫁过来。有的答应先看看地方,结果走到半路就开溜了。如今,村里变了样,做媒成功率高多了,这两年撮合成功十几对。”戴月娥自豪地说。

“山高路远弯又多,有女莫嫁提高村。”村支书刘成福接过话茬说,提高村过去出山的路不好,全靠一步一步走。本村姑娘留不住,村外的姑娘不愿来,村里大龄“光棍”就有70多个。

“这条通往县城的路,就是一条‘联姻’路、幸福路。”望着伸向远方公路,刘成福感慨地说,路通了,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8年,整村脱贫出列。随着提高村各项事业都在“提高”,这两年多来,有20多个“老光棍”讨上了老婆。

“住新房,娶新娘,脱贫公路来帮忙。”在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结婚不久的村民王修文念起了顺口溜,引得大家开怀大笑。他家门口,一幅“共产党好”的横联火红显目,映红了乡亲们的笑脸。

生活因路而便,民心用路而聚。很多像王修文一样长期被出行难困扰的贫困群众,走上了平安、放心的硬化路,心暖了,劲足了,与党和政府的距离更近了。

“出行等车有了遮阳避雨的地方,亭子建筑按照侗族风格设计,很漂亮哦。”12月14日,在芷江侗族自治县三道坑镇金厂坪村招呼亭,去镇上赶集的村民李明月在装修一新的招呼亭里候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只能骑自行车、摩托车,又慢又危险。去年镇上开通了公交,政府出钱补贴,安全又方便。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李明月说。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怀化日报记者 杨玉捷 通讯员 向桂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