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京东曾有四大名镇,也是古滦州四大名镇,分别是开平镇、稻地镇、倴城镇、榛子镇,均坐落在现在的唐山市境内。冀东一带是北京的战略要地,四镇主要作用是护卫京师的京东军事防御,镇指的是军事重镇,与今天作为行政区划的镇不同。不同的时期,四镇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有所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四镇是怎么来的。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1)

一、开平镇

开平镇就是现在的唐山市开平区,过去的京东四大名镇之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演化过程。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2)

据《滦州志》记载:从夏朝到隋唐,开平区域先后属孤竹国、山戎、燕国、辽西郡以及幽州等诸侯国或地区。唐朝至辽金时期,在这里设置石城县。明朝在京东设有三卫,天津卫、开平卫和三屯卫,开平卫又叫开平中屯卫,取“开国平安”之意。《滦县志》载:“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于沙峪,永乐元年二月徙至石城,遂废县。”永乐二年建立开平镇,也就是现在的开平区,当时归滦州所辖。这里是进出山海关、出入京津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设镇屯兵筑垒,以抵御外患、护卫京师,成为明朝北方军事重镇。

开平镇建立前后,明王朝不断从山东、山西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向这一带移民,屯兵和移民带来了开平镇政治、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守军将领、官宦之家和商贾富户不断在开平城修建官府衙门、宅第及商业门市大院,明朝中叶,开平已成为京东颇具规模、很有影响的军事、经济重镇,周围农副产品和北部山货都到这里出售,有了“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3)

1877年,清朝派遣唐廷枢来到这里,筹建开平煤矿,主持煤炭开采,随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商贾繁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后形成开滦矿务局和唐山市。1888年开平铁路通车,大量农副产品通过开平运往天津、北京、东北各地,开平商贸迅速发展,古城开平成为滦州以西、天津以东地带的政治、经济中心,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开平区。

二、稻地镇

稻地镇就是现在唐山市路南区稻地镇,过去它是该地区最古老的集镇之一,有800年建镇历史。比现在的唐山市、胥各庄镇(唐山市丰南区的主要城区)、河头镇起步都早(已经没有了)。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4)

千余年前,随海水南退,稻地镇所在区域成为一块极低洼的濒海地区,史料记载,这里与毗邻的宋家营(原名送甲营)都是当年唐太宗屯兵和贮藏盔甲兵器的地方。据传,稻地镇始建于南宋绍熙元年,元朝宰相康里脱脱首创京东植稻,曾募江南植稻能手传授技术,“稻地”因此得名。元末由于战乱,稻地一带人口锐减,一片荒凉。明朝建立后,明成祖朱棣下诏由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向北方大批移民,稻地的经济又开始有了起色。明宣德年间,与安机寨村(现属于稻地镇管辖)称土立集,之后经济迅速发展、商贸日益繁荣,形成稻地镇。至清光绪,稻地已是名噪京东,号称取不尽的稻地了。据清《滦州志》记载:稻地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为开平(现发展成唐山市的一个区)、倴城(现为唐山市滦南县城)、榛子镇(现属滦县)之冠,商业尤为繁荣。”

古时稻地镇,城墙高耸、街道宽敞,店铺林立,商业繁盛。镇内外有文昌阁、火神庙、药王庙等多座,每逢庙会,热闹非凡。酿酒作坊多家,所产高粱酒甘冽清香,名震京师。当地特产、有名小吃:奎泰隆的舌饼、田家烧麦和耿奎英的香肠等远近闻名。1901年稻地人王化奇建造稻地大铁桥,更是当地标志性建筑。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5)

随时光流逝,昔时的繁华已逐渐消退,稻田已没有了踪迹,酿造、小吃大多失传,特别是经历了1976年那场大地震,古建筑不复存在了,只剩下“稻地”这个名字代代相传,得以沿袭。

三、倴城镇

倴城镇,现为唐山市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秦汉以前,已形成聚落。金元时期,由于元朝要攻打金国的中都(北京),一位大将曾在此屯粮集草,之后形成城镇。清光绪版《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南六十里,元将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6)

元朝这位负责屯粮集草的将军叫那颜倴盏,“那颜”是蒙语,汉语译为“官人”,是古代蒙古贵族官员的称谓。“倴盏”是他的名字。公元1215至1230年间,这位出身名门、曾任成吉思汗宿卫的大将,在此地镇守,疏浚河道,掘土筑城,储备粮草。他开挖通津河(现称北河),挖河掘土,夯实筑墙,围土做城。又与三十里外的滦河沟通,北方粮草由滦河南下,再转入通津河,到土城位置卸船,方便粮草的转运,土城因此取名“倴城”。

今镇内北河(古称通津河)南岸,仍可见夯土古城墙遗址(上世纪八十年代,滦南一中操场北侧,就有部分城墙遗址),虽经岁月剥蚀,依然与古镇风雨相随。镇北的北河(古称通津河)夏天水是凉的,因为挖土时挖出泉水,流入通津河,汇入滦河。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7)

到了明清两代,倴城虽没有了军事功能,但日益繁荣兴盛。城内商号、粮栈、作坊、当铺遍布,清代,成为滦州四大名镇之一。清嘉庆版《滦州志》载:“倴城镇,在城南六十里,有四门,乡关市廛齐整,商贾富庶,三八日集。”这段文字,足见倴城之繁荣。目前,倴城镇已成为一个县级城市,是滦南县政治、经济中心,滦南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发祥地之一。

四、榛子镇

榛子镇位于现在的滦州西北部,是京东四大古镇之一,东、南、西与现在的唐山市古冶区、开平区、丰润区接壤,北、东北部和杨柳庄镇、王店子镇相连,镇政府驻地第一镇村。明代时名叫榛子岭,因为这里有道岭,岭上长满榛子树,故而得名。

京东十大名镇(京东四大名镇是哪四镇)(8)

榛子镇建于金,村庄聚落、商贾丛集、素成富庶,在历史上与开平、稻地、倴城齐名,被誉为“京东四大古镇”之一,清代《永平府志》称其为“畿东巨镇”。由于金、元、明三个朝代战乱不息,致使地广人稀、土地荒芜。明代永乐年间,朝廷一方面招抚流亡人员复业,另一方面由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向北方大批移民,榛子镇开始恢复生机,当时隶属滦州康家屯管辖。

在明清时期曾建驿站,后又派驻把总署、巡检署、留养局、义仓等官方机构,为滦州冲要之区。清代,在岭北开辟东西走向的道路,俗称驰道,即改线前的102国道。清代皇帝每年清明时节,经此道去盛京(现沈阳)谒陵祭祖或护送皇影(画像),每十年送一次玉牒(皇室家谱),此驰道改称大御路。是行,除随行官员外,还有几百名子差、道差和几十台车轿。御路清扫干净清水泼洒,当地官民路旁跪拜迎送,皇家在此修建行宫,供皇室人员寓居,榛子岭遂更名为榛子镇,后逐渐成为滦州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